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i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在小學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建立以体验生活为主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积极寻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结合点,从生活中引入具有发散性、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观察,自主体验,自主交流,初步建立数学思想。
  一、导入生活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端,导入效果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情绪的激发、学习兴趣的培养,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教师可通过设计生活化的导入,如在学习“数一数”时,我从学生所熟知的事例入手,让学生伸出小手,让学生一起来数一数自己的一只小手有几个手指头,一双手有多少个手指头。这样的导入将学生司空见惯的生活事物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无处不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使学生带着高涨的学习热情与振奋的内心状态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学习中来。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悉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秋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全班38名同学们去秋游,争着要去划船。大船:30元/条,每船限乘6人;小船:24元/条,每船限乘4人”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找规律的重要意义。
  四、练习生活化
  练习生活化,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行统一是教学的最高准则。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更要关注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材,而是要向生活延伸,将学生的课堂理论学习与解决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在实践应用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们不能只让学生机械地运用几个公式来解决教材上那些单调的习题,而是要将练习与生产生活相结合,为学生设计一系列富有生活气息的习题,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水池的容积;又如,学过“人民币”和小数、名数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或商店购物等。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结语:
  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来加强理解与记忆,这是强化学生探究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重要手段。
其他文献
第十课 黄河是怎样變化的
期刊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表明,当教学引起小学生的兴趣时,就能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技能。《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英语教学主要是用任务型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的任务活动的设计要尽量多样性和创新性。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现实生活较为贴近的情景,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使学生在情景中运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已经不可能为每个人准备好够他终身享用的知识和技能。为此当今教育的着力点应是让学生能自学、乐学、学会终身学习,教师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真正把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从小就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下是我的教学浅见.  一、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  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学海无涯苦作舟”观念,要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变苦学为乐学。从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能看到,当学
期刊
新课标呼吁朗读,提倡感悟。朗读感悟作为如今阅读教学之重要手段,它激活了沉闷的课堂,强化了情意的熏陶,阐释了人文之精神。如何正确认识朗读对语文学习,对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如何使朗读训练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落实?本文就此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朗读教学的现状透析  1.朗读的功能认识不清楚  我们有些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过于夸大朗读教学的效果。以为朗读无所不能,于是出现了“满堂读”的现象。这不
期刊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就是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能够熟练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充
期刊
一、问题的研究背景和提出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多数小学已陆续开展了国学教育课程,但基本定位都是在儒学领域。内容选择方面,主要以中国文化经典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为主,以《三字经》《弟子规》等为辅,还包括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经典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等,整理编辑为学校国学教育的校本教材。其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以诵读为主,兼以教师自编的各种游戏。现如今的国学教育多数是围绕着儒家领
期刊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结合有关资料,知道有关长征的历史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全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3.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全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搜集相关视频  
期刊
《小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然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时代主流。  从教育实践来说,自主学习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而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是新课改的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使学
期刊
这几年来我一直在探索小数除法的教学。小数除法是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数除法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看似漂亮的教学,带来的却是计算中学生极高的错误率。学生在学习小数除法时通常遇到什么困难?常见错误有哪些?原因是什么?我尝试从分析学生计算的常见错例和原因改进教学,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本人在教学小数除法计算时,发现有些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是特别困难,教师要用大量课外时间辅导,学生才
期刊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模仿青蛙跳的动。  2.学会蹲跳、原地纵跳,掌握正确的起跳和落地姿势。  3.乐于参加体育活动,体验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活动重点:  探索模仿青蛙跳的动作。  活动难点:  学会蹲跳、原地纵跳,掌握正确的起跳和落地姿势。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绿色卡纸做成的荷叶若干,小青蛙头饰每人一个。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认识青蛙,对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