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昊东北地域山水画赏析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ica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作者及作品基本信息
  崔昊,1978,美术学硕士,副教授,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系书记。作品基本信息如下:名称:《卜奎清真寺(之二)》;尺寸:68*68cm;类别:浅绛山水;画材:安徽红星牌净皮宣纸,胡开文纯松烟墨,苏州姜思序堂牌中国画颜料及吉祥牌颜料;款识:丁酉崔昊;钤印:崔昊印(朱文)、皓明(白文);创作时间:2017年5月4日开笔,5月7日完成,累计实际用时约20小时;采风取景地:齐齐哈尔清真寺(亦称“卜奎清真寺”);创作地点:崔昊齐齐哈尔工作室;现收藏地:金禾文化。
  二、艺术语言分析
  该作品在构图方面一定意义上借鉴了西方的具象绘画表现方法,这一点和大众认知中的中国的传统“大写意”山水画有很大不同。传统“大写意”,观赏者在品读时,往往需要更多的寻求“画外音”——其笔墨技法固然好,但更多的是画家本人表达出的那种或超然脱俗或孤傲不屈等等的情感与主题——才是看画人所关注的。我国思想家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这句话形象的阐述了主题对于作品的意义。主题可以是多方面的,如政治的、宗教的、哲学的及自然之美等。本问所论的《卜奎清真寺(之二)》就是自然之美。
  作者选取的角度很巧妙,所画的虽然是清真寺,但是和宗教题材并没有很大关系,所借的景不过是一片墙及两三层塔顶部分。作画并不是物件的简单堆砌,而是在创作的过程中,甚至正式开始创作之前,就要按照创造意图及绘画的基本原则来构架作品,正如马克思所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就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他建成了”,所有不能不重视构图取景的重要性。本画在构图上,以下方的地面、中部的墙斜面及上部的天空为“大疏”,以塔和树交织的地方为“大密”,行成了一个基本的节奏。画面基本饱满,一墙面从左至右横贯全画,上有一老榆树,“抢镜”似的,从墙后伸出来,到“镜头”前搔首弄姿。左后一高塔,威然矗立,体现出中国建筑统有的威严。
  三、艺术形象分析
  此图不仅在整体把控很到位,在细节方面的刻画也是可圈可点点。作者也是推敲琢磨。首先,墙面在作品中占了近二分之一,那么怎么处理,便成了一难事。作者在这里采取的方法是宿墨法、破墨法相结合,来体现墙面的砖块感却又不突出墙面。墨与彩相辉映,既丰富耐克又不哗众取宠。砖块也不全然是一个大小,排列上也不是“列兵式”,而是真实自然的描摹组合,让人看着不禁说:“哎?这不是老家外的那堵墙吗?”接着,树的描绘最为精彩。画树是作者的强项,尤其是老榆树。作者曾为了画好树,对着一棵树画了近40遍,从不同的角度去重复的画,造就了现在扎实的功底。在画面中这棵树上便有体现,树上的每一笔都是近圆锥形,顿挫变化体现了枯枝的特点,外实内需处理了虚实对比,复杂的前后遮挡关系等等,都被作者处理妥当。画时恰逢齐齐哈尔5月大雪纷飞,因此,“枝头落雪”也成为画面一大亮点。最后的塔,采取的是和墙面近似的手法,但在透视比例上更为精准。本画在着色时,充分考虑了雪后那白雪蓝天的强烈色彩对比,将天空设定为群青色,有別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山水。
  作者从地域上属于东北画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幅《卜奎清真寺(之二)》就是典型的家乡景色,树枝墙头厚厚的积雪、耐寒的老榆树、一尘不染的天空,都够成了独特的美景。
  【参考文献】
  【1】刘沛然,王艳华.浅析崔昊水墨山水画的艺术特色——以《外白渡桥》为核心【J】.作文成功之路
  【2】崔昊.刍议艺术评论视域下中国画交流话语体系的构建【J】.中国文艺评论,2017(03)
其他文献
[摘要]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行决定,以满足学生和社区的发展需要而设立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语文课程,作为一门主要的基础工具课程,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具有巨大潜力。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文化的传承阵地,其校本资源的开发备受关注。在近十年的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我们取得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例如加强教师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资源的开发、注意资源的多方面挖掘、强调学校的量
期刊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关乎一个人的成长,幼儿园教育的好坏在很多时候能够对小孩子将来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影响作用。幼儿园教育的方式非常重要,如何能够使得幼儿园教育达到非常有效的结果,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事情。笔者认为知行合一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策略,本文对幼儿园教育中的知行合一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  游戏教学 知行合一 策略 浅析  随着社会对教育重视程度的加
期刊
[摘要]  小学作文实质上就是“用笔说话”。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实现乐写,是作文教学的追求的最高境界。如何实现这个境界,笔者从创设情境,把握文题内涵;合理命题,激发兴趣;分析要求,培养审题能力;以及口头训练与书面表达想结合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有效指导 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怕写、老师怕教怕改。而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語文教学的核心。作为教
期刊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照本宣科,讲解文章中心思想,字词释义等等常规化的方式。目前,在以倡导素质教育,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新课改的环境下,如何有效的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去学习语文这门基础学科,并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是本文探讨的初衷。以下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一、经常开展读与说,创设感染力强的语言情境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
期刊
[摘要]  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专业课的重要地位日趋明显,作为文化基础课的语文已只是成为一种辅助的课程。职业学校开发语文校本课程,增强了语文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有利于达成语文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许多语文教师热情关注语文校本課程的开发。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将成为职业学校教师当前与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因此,探讨职业学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有着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就业为导向的语文校本课程的
期刊
[摘要]  新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较多地与学生生活、学习和成长有关。作文的发展等级需要我们学生写接地气、体现高中生生活和思想的作文。写作是水磨的功夫,需要学生有意识地训练、总结和反思才能提高。本文就高中生周记写作的开展促成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  高中语文 写作 周记 写作能力  有人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写好文章不是偶然的事情,是学生在不断地有意识地积累、运用和反思
期刊
[教前思考]  为育人而教书,这似乎是一个早已认识了的老问题,但在语文教学实际中并非如此。常有的情景是,或是为语文而教语文,见书不见人;或是为对付考试而教语文,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整天带着学生围着几篇课文转圈子;或是狭隘的实用观点,使语文教学囿于“字词句语修逻”的识记,脱离生活实际。这种教学只会使语文教学之路越走越窄,与我们的育人宗旨也不相适应,只有提倡并坚定不移地走“大语文教育”之路,开拓语
期刊
文本解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就是以教师解读为基础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解读文本、语言实践,从而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从这一角度来说,“解读”可以成为阅读教学的全部。所以笔者觉得作为一个教者,首先自己要充分解读文本,要做文本的知音。  一、文本解读要聚焦目标达成度  阅读教学是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实现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安排在一定学段教材的特定单元中的。教师要通过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来逐步落实课程目标。语文
期刊
近年来参加几次中考阅卷,发觉多数考生作文的选材如出一辙,老调重谈:写家庭的,要么学骑车,要么第一次做饭;写学校的,不是写生病,老师去给我补课;就是考不好,老师找我谈心;写社会的,依旧搀老人过马路,或是坐车让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细究原因,有学生自身水平的差异,有的学生喜爱阅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想象力丰富,写起作文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而有的学生书读得少,文字匮乏,错误百出。其二来自于教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中央国术场的实地考察,结合史料,借助南京体育学院作为中央国术场所在地的地域特色,研究以中央国术场为背景的武术发展历程,追溯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  中央国术场 武术 发展 民国  1.中央国术场的介绍  中央国术场位于田径场的西面,平面呈正八角形,四周视距相等,最远视距18.2米。整个场地形似一个盆地,场上铺满黄土。正门朝北,迎着正门拾级而上,有一座牌坊与篮球场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