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一片阳光在你心里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s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关注过一些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因为缺陷的存在,他们与别人接触的机会要比一般的孩子少,长辈对他们的关爱往往会多几分纵容,而少了些严格和理智。一方面,他们享受着家长们带着歉意的娇宠,另一方面,他们又承受着缺少玩伴的孤独,因而这些孩子容易在心理上出现了偏差。他们的心理偏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自卑型。生理上的缺陷使他们不能和同学们一起玩耍,只能远远地躲在一边羡慕地观看。面对同学投来的异样目光,他们常常会扭过头,躲开。长期的躲避和观望使他们在心中固执地认为,我与别人不同,我不行!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表现为:眼神游离,习惯在远处悄悄看人,上前与他交谈,他却腼腆一笑,摇头走开。
  蛮横型。由于行动不便或外形异样,家长们不太愿意把他们带到公共场合与别的孩子一起玩耍,以致于孩子接触面狭小,心灵不开阔,长辈们带着歉意的娇宠又使他们在家中惟我独尊。因此他们常常对周围的人怀着敌意。有时同学的一句话会引起他们过激的反应,从而出现对人板起脸,梗着脖子不听劝告,喋喋不休地数落别人,甚至许多天都记恨在心的情况。
  冷漠型。身体上的缺陷往往会造成长辈间关系紧张,互相责怪和埋怨,从而使孩子不仅得不到家长的关爱,反而成为大人的出气筒。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久而久之,会对人、事、社会都冷眼相看。这样的孩子像一个独行侠,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对家长缺乏信任,对老师的话不放在心上。有时,同学善意的邀请也会招来一副冷面孔。
  懦弱型。父母的特殊照顾让这些孩子很少有锻炼的机会,遇到问题就会不知所措。因此常常受到欺负逆来顺受,怕担风险,怕失败,胆子小,不敢发言,不参与讨论,不敢争辩。
  虽然这些孩子可能存在着以上种种心理偏差,但毕竟是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还处于萌芽时期。如果能及时、恰当地给予纠正和引导,他们就会很快地战胜自卑,消除顾虑,融入到活泼温暖的大集体中。
  纵观以上所举情形,这些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对外界缺乏信任,总把自己装在“保护膜”里,以免受到伤害。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相互信任、心理相容才是教育的基础。如果我们班主任能与他们彼此信任,建立起真诚的友谊,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一、减轻思想上的顾虑
  
  孩子的缺陷是事实,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摆在面前,家长的担心自然在所难免。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会不受欢迎,会完不成学习任务,会被老师瞧不起,会受到同学们的欺侮……因此,我们班主任首先应该无条件地接受、尊重他们,慢慢地用我们的爱赢得孩子和家长的信任,驱走他们心头的这块阴云。
  (一)承诺,减轻家长的顾虑
  照顾好特殊的学生是我们老师的职责。几句承诺,能给我们自己增加工作的责任心,也能让家长放心。
  曾经接受过一位脑瘫患儿,四肢行为受阻,不能直立行走,不能蹲着小便。作为一年级新生报名时,她已经8周岁了,但她从没有上过一天学,也没有机会来到公共场合参加或观看过任何集体活动。家长经过了几百个日夜激烈的思想斗争才决定把她送到我们学校。她妈妈请求陪着孩子上学,照顾她大小便。我认真地承诺:我也有孩子,才一岁。我会像照顾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你的女儿。
  (二)微笑,减轻孩子的顾虑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老师的微笑是撒向孩子心田最灿烂的阳光——特别是那些有缺陷的孩子。
  我班有一位右手畸形的学生,大拇指的不得力使他写起字来总是力不从心,越着急越慢。我理解他的难处。同学们出去活动了,我微笑着在他身边坐下,给他鼓劲:“不着急,慢慢来,老师会等你的。”给他鼓励:“擦干净,写清楚,你能得‘优’。”渐渐地,他也能这样为自己加油了。看我那么认真地给他批改作业,他也总是微笑地看着我,等待我的表扬。
  
  二、解决生理上的困难
  
  生理上的缺陷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视力障碍的学生看不到黑板上的内容;听力有障碍的只能看老师的口型辨别发音;行动不便的连交作业本也需要别人代劳……他们渴望周围人的帮助,但又心存戒备。我就带头帮他们解决困难。我允许视力极差的一个白化病患儿带着望远镜来上课,甚至走到黑板面前;我愿意照顾那位脑瘫患儿大小便,一次又一次给她擦净身体……身教重于言传。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慢慢化为行动,他们也会主动地去关心、照顾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了。
  真心的关怀能换取孩子们的信任。有了他们对老师的信任,我们的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有了他们对同学们的信任,我们的班级才能成为温暖和谐的大家庭。
  
  三、给予心理上的关怀
  
  (一)给孩子正确的疏导
  在集体中生活,有缺陷的孩子会有许多担心,如果不及时疏导,可能会引发心理疾病。老师应选取适当的时机以讲故事、闲聊的形式与他们交谈,探索他们的心路历程,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找到疏通的途径。
  有一位患白化病的学生,经常斜着眼睛看别人,还往同学身上吐唾沫。趁大家去上体育课的时候,我和他轻声交谈,才知道原来有同学给他取绰号,他恨这些同学才这样做。我教育了那些学生,让他们真诚地道歉,并开导他,教他如何放平心态,正确地面对周围的不良行为。
  (二)教孩子学会承受
  有缺陷的孩子会有更多的不如意,如果没有坚强的承受力,他们会被挫折和失败击垮。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帮他们分析原因,寻找获取胜利的办法,劝慰他们:“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再次战斗的勇气。”
  (三)让孩子融入集体
  集体是“改造”人的熔炉。孩子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才能学会如何待人处世,如何面对生活。特别是这些有缺陷的孩子,更应该融入集体中去感受,去体验,去尝试,他们会体会到世界多么美好, 拥有朋友是多么快乐的事。
  孩子是天真可爱的。只要我们在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把更多的“阳光”撒向这些有缺陷的学生,他们也会萌发出一颗自信、自强之心。“瘦苗”“弱苗”只要多施肥,勤灌溉,精管理,照样会有好收成。
其他文献
老师提问的    我们小学的班主任曲老师,酷似《城南旧事》里小英子的老师。每日到校,总要我们整整齐齐坐好,抑扬顿挫地问:“昨天放学回家,有没有问父母辛苦?有没有做家务?作业做完了吗?今天有没有笑着和父母再见……”  同学们机械地回答着,调皮鬼们故意拖腔拉调,尤其我的同桌吴峰,惟妙惟肖地模仿曲老师的语调,惹来阵阵哄笑。曲老师便提高了声音:“认真点,这是最重要的!”  有天早晨,曲老师老调重弹,调皮鬼
期刊
改革开放后,西学东渐,一些西方教育领域里流行的心理学效应也逐渐被我国教育工作者运用到了教学实践中,在这一过程中,不少的心理效应被误读,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    一、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与“赏识教育”    罗森塔尔是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一次他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对几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智力测验,当所有的问卷被收上来后,他随便从各班抽取了几张问卷,对老师说,这些孩子的智商是最高的。几年后,这些原来表
期刊
开学后排座位,陈同学最高,坐在了最后排。可是他课堂上经常带动前排和左右两边的同学讲话,扰乱课堂秩序。和家长取得联系后,得知其家人做生意没时间照顾他,长期以来让他养成了调皮、惹事、上课爱讲话的坏习惯。  开学第二周,我在班上宣布:“班级要选举班干部,老师让你们毛遂自荐。如果你要求上进,请给自己一个机会,也给班级一个机会,让班级和你一起进步!”我望了陈同学一眼,发现他也正看着我,我笑了笑。  第二天,
期刊
小时候,我属于班上的“弱势群体”,个子矮小身体瘦弱,排队做操总是站在第一个。记得五年级一次体育课上,李老师(他也是班主任)教我们跳“山羊”,我连跳三次都从“山羊”上摔下来,落得个嘴啃泥,引得周围同学哈哈大笑。我当时狼狈不堪,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以后每逢上体育课,我总找借口“开溜”,迫不得已时,就一个人悄悄躲在队伍后面欣赏别人的精彩表演,生怕被同学发现后拉上场。我特别害怕老师一个一个验收过关,那样
期刊
班长神秘兮兮地汇报班情——  “老师,告诉你个秘密,王干在班里办了个‘抄书公司’……”  “什么意思?”  “就是交一元钱就可以办抄书证,然后抄他一年的数学作业。”  “呵呵,不贵呀,有办的?”  “有!王耀和治冬都交钱了!”  ……  又一个不小的乱子!我并没有火冒三丈,我们班60位学生,其中39位男生,他们个个神通广大,都不是“省油的灯”,这在接班之初我就领教过了。这个王干,学习很好,鬼主意也
期刊
情绪的形成都有个原因,或客观或主观。那么,我们学生的不良情绪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人和事,来自于自己的学业成绩、能力,来自于家长亲人的期望和评价,来自于同学之间的竞争和比较。可以说,在与家长、老师、同学交往的时候,我们学生的情绪要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产生影响生活和学习的不良情绪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考试,就必然有成绩的比较。那么,当我们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名誉、境遇等不如别人时,
期刊
李:王老师,祝贺你们班被评为“文明班级”。一看到你在网上写的班级故事“七彩之路”,我就被吸引住了。“七彩之路”里不仅记下了你和学生取得的成绩,也留下了工作中的遗憾和教训。这些故事是班级学生成长的记录,也是你个人专业成长的见证。  王:我带这个班已经一年了。回首这一年,既有收获和快乐,也有欠缺和遗憾。尽管期末综合评比我班评上了“文明班级”,可我总觉得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我在想,这一学年来,我和学生共同
期刊
现在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家长给配置了手机,学校应不应该让带呢?    肯定不能了,打开学生的手机短信看看就知道了,什么哥啊,老婆啊,今天你等我啊等等,完全是乱七八糟。    楼上这位老师太严肃了。这些只是学生间的玩笑话。他们这个年纪,正是想象力异常活跃的时候。很多话并不代表什么,像“老婆”就是女生对自己死党的亲密称谓,可给老师一看,问题就大了。  手机只是一种通讯工具而已。如果出现什么意外,或有紧
期刊
由于工作繁忙,我很少回乡下看望年迈的母亲。思亲之苦常常搅得我半夜难眠。听说老家通电话了,我马上托人给乡下的大哥捎去1000块钱,让他给母亲装电话。  装上电话的第一天晚上,母亲就给我打电话来了,电话里她兴奋得嗓音都变了。她问了妻子问儿子,问了好友问邻居……半个小时后,在哥哥的催促下,她才挂断电话。从那后,每天晚上七点半,母亲都准时打来电话与我家长里短地说上一通。  那天晚饭后,我坐在桌前等母亲的电
期刊
她还是走了,带着对学习的绝望。  你不要以为她一无是处,她可是我亲点的班长。初一分班时,她是班上第一名,上课认真,劳动积极。在同学们互不了解、无法进行民主选举的情况下,我不指定她当班长还能指定谁呢?  不过,我很快就发现她有些特别了。才上初一,她就将近一米七,怎么看也不像一个刚刚跨进中学门槛的孩子。一头碎发的她,举手投足间很有些“超女”的味道。她身边总是围着一大帮人,成天都在窃窃私语着什么。在最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