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体育习惯要从点滴抓起,抓住关键期和敏感期。本文从小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培养的内容和方法出发,为小学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 体育课堂常规 培养 内容 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够遵守纪律、认真练习、积极参与,这就需要教师从第一堂体育课开始,循序渐进地规范学生的体育行为,以培养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这四个方面的能力作为体育学习的终点。
一、小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培养的基本内容
倘若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都表现优秀,那么他的体育课堂常规肯定很好。一年级学生几乎没有什么“规矩”可言,所以从第一堂课开始,教师就要让学生学习规矩。笔者把体育课堂常规内容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
(1)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体育课前要做到穿好运动衣、运动鞋,上好厕所;不要随身携带与教学无关的玩具、学习用品以及危险物品,避免在运动时出现安全事故;能够迅速排队集合,站队时做到快、静、齐;不无故请假、迟到、早退,有事向教师请假,获得批准后才能离开。
(2)课中,学生需要养成的习惯有很多。如认真听、看,积极思考,养成观看示范(展示)的习惯、站队和走路的习惯(队形、站姿、坐姿等),了解如何听口令,如何拿、送器材,如何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如摔倒、摔伤、碰伤等)。
(3)课后,学生应做到“一坚持三不要”,即坚持锻炼身体,不要马上喝水,不要马上洗澡,不要马上吃饭。
二、小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培养的方法
1.坚持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学生成长的三大主要环境。现在,许多家长和教师都误认为学体育没前途,体育课不如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重要,而这种思想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理念是相悖的,所以,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形成对体育学习重要性的统一认识。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不能跑、不能跳、不能投,上体育课就想请假。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学不到体育本领,体质还会直线下降,影响学期末的评优,甚至还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体育课上抓常规,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一致的教育目标,坚持统一的原则,以教育学生成才为目的,以目的为行动准则,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与良好体育习惯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2.坚持教育的奖励性和鼓励性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养成习惯并不会立竿见影,而是要从点滴做起。如整队集合、分听讲解、看示范、分组练习、收还器材等都需要教师的细心关照,手把手地教,都必须示范指导。
(1)巧用奖励机制
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不仅需要长期的训练,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笔者会奖励表现好的学生一颗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地遵守纪律。虽然一颗星不值钱,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使学生有信心做好课堂常规。所以,在新学期开始时,教师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确立奖励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善用鼓励语言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控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许多教师只要发现学生没专心听讲、没有排好队、乱插嘴,就会批评他们。殊不知,这种做法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还有可能影响他们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所以,不论课前、课后还是课中,教师都不要吝啬鼓励的语言,哪怕是一句“你真棒”“你今天跑步进步很大”“你今天改正了错误动作”这样的话语,都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课堂行为习惯。
三、小结
良好的体育课堂行为习惯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一切都是起点,而起点终归要为终点服务。巧用奖励机制,善用鼓励语言,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素养。
(作者单位:李荣 苏州工业园区凤凰小学;张全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生 体育课堂常规 培养 内容 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够遵守纪律、认真练习、积极参与,这就需要教师从第一堂体育课开始,循序渐进地规范学生的体育行为,以培养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这四个方面的能力作为体育学习的终点。
一、小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培养的基本内容
倘若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都表现优秀,那么他的体育课堂常规肯定很好。一年级学生几乎没有什么“规矩”可言,所以从第一堂课开始,教师就要让学生学习规矩。笔者把体育课堂常规内容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
(1)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体育课前要做到穿好运动衣、运动鞋,上好厕所;不要随身携带与教学无关的玩具、学习用品以及危险物品,避免在运动时出现安全事故;能够迅速排队集合,站队时做到快、静、齐;不无故请假、迟到、早退,有事向教师请假,获得批准后才能离开。
(2)课中,学生需要养成的习惯有很多。如认真听、看,积极思考,养成观看示范(展示)的习惯、站队和走路的习惯(队形、站姿、坐姿等),了解如何听口令,如何拿、送器材,如何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如摔倒、摔伤、碰伤等)。
(3)课后,学生应做到“一坚持三不要”,即坚持锻炼身体,不要马上喝水,不要马上洗澡,不要马上吃饭。
二、小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培养的方法
1.坚持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学生成长的三大主要环境。现在,许多家长和教师都误认为学体育没前途,体育课不如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重要,而这种思想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理念是相悖的,所以,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形成对体育学习重要性的统一认识。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不能跑、不能跳、不能投,上体育课就想请假。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学不到体育本领,体质还会直线下降,影响学期末的评优,甚至还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体育课上抓常规,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一致的教育目标,坚持统一的原则,以教育学生成才为目的,以目的为行动准则,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与良好体育习惯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2.坚持教育的奖励性和鼓励性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养成习惯并不会立竿见影,而是要从点滴做起。如整队集合、分听讲解、看示范、分组练习、收还器材等都需要教师的细心关照,手把手地教,都必须示范指导。
(1)巧用奖励机制
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不仅需要长期的训练,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笔者会奖励表现好的学生一颗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地遵守纪律。虽然一颗星不值钱,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使学生有信心做好课堂常规。所以,在新学期开始时,教师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确立奖励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善用鼓励语言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控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许多教师只要发现学生没专心听讲、没有排好队、乱插嘴,就会批评他们。殊不知,这种做法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还有可能影响他们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所以,不论课前、课后还是课中,教师都不要吝啬鼓励的语言,哪怕是一句“你真棒”“你今天跑步进步很大”“你今天改正了错误动作”这样的话语,都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课堂行为习惯。
三、小结
良好的体育课堂行为习惯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一切都是起点,而起点终归要为终点服务。巧用奖励机制,善用鼓励语言,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素养。
(作者单位:李荣 苏州工业园区凤凰小学;张全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