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体育健康意识的培养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2103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意识是坚持常期有效体育健身锻炼的最基本动因,其形成离不开兴趣的激发、爱好的形成、体育健身习惯的养成等环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逐渐形成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快乐健身为主线,强化培养健康意识,从而形成牢固的内在健身动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逐渐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社会上老年人打太极拳、跳集体舞、扇子舞、打门球等体育健身活动;校园内的阳光体育大课间、广播操、太极拳等体育健身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不是竞技体育,学校体育是健康体育,着重对体育健康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培训。在选择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及手段时要紧紧围绕“健康”二字,牢记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的最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与健康的教育教学活动。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加强学法指导的同时要让学生自主练习,不断尝试、探索,从而学会锻炼的方法。在整个的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提醒学生健康第一,使学生明白“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二、在快乐中寻求兴趣
  
  體育健身活动充满着乐趣,当学生真正体味到这种乐趣时,也就激发出学生对体育健身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驱动力。体育健康活动的本身就富含快乐的因素,师生要深入研究挖掘体育健康活动中的快乐因子,充分发挥快乐因子积极作用,使快乐充溢体育健身活动的全过程,从而以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体育健身活动运用游戏比赛的形成展现出来,是体育教师经常用到的一种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是一种可以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编创游戏,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掘体育健身活动项目的快乐因子,使快乐伴随着学生体育健身活动的全过程。
  
  三、在兴趣中寻求爱好
  
  当学生对体育健身活动感兴趣时,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去寻求适合自己的体育健身项目,建立对某些体育健身项目的爱好,为终身体育做准备。例如,当一些学生对篮球活动感兴趣时,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给学生看一些NBA、CBA精彩比赛,并适时传授一些篮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在实践中体味快乐,在快乐中练习动作,在练习中形成爱好。
  当学生遇到挫折时,应鼓励学生努力克服困难。要知道战胜困难也是一种快乐,倒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倒下后没有勇气爬起来。在快乐体育健身活动的激励下和浓厚兴趣的驱动下,就自然产生勇气。快乐是保障,在兴趣中寻求爱好,在活动中得到快乐,这种爱好才是持久的可持续的。
  
  四、在爱好中坚持锻炼
  
  当学生对某些体育健身活动产生了爱好,学生就会自觉地进行体育健身活动,也会自然养成体育健身锻炼的
  习惯。例如,学生对武术感兴趣,到了爱好的程度,只需对其进行弘扬中华武术美德的武德教育以及如何处理好爱好与智育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等教育,而不必担心其不去练武,练武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体育健身锻炼不是一朝一夕就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使学生深刻理解坚持经常参加体育健身锻炼的道理,进而牢固树立坚持参加体育健身锻炼的意识,在爱好的坚持中养成经常参加体育健身锻炼的习惯。只有有一个相对稳定爱好,并养成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才能为终身体育健身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体育健身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就是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健身活动,不可盲目蛮干,只有科学合理的健身才能促进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的形成。爱好加科学合理的健身锻炼是养成良好健身习惯的根基和支柱。
  
  五、在锻炼中达到健康
  
  坚持锻炼,养成良好体育健身习惯是身体健康持续强有力的保障,终身体育也就不是空谈了。常期坚持体育健身活动才能达到健身的效果,常期坚持也就养成了良好的健身习惯,养成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才能长期坚持,使体质得到提高,也就有百倍的精力去学习工作;学习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也就更加体会到健身的价值,健身意识也就得到强化。如此,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健康财富,才能为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根。
  “快乐→兴趣→爱好→习惯→健康”这一系列的环节教学中,需要体育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帮助,建立一个良好的健身氛围。[e]
  (江苏省泗洪县第四中学 223900)
其他文献
用宽带光源和自主研制的波长选择器IPD构成可调谐窄带光源,对测量光纤光栅阵列和参考光纤光栅进行波长扫描,借助光电探测器和DSP信号处理系统实现复用传感系统的解调。采用梳状
一新的课程理念强调:经历过程与获取结论同样重要。在教学中,所谓“过程”,即是学生经历一系列的观察、质疑、猜想、归纳、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多样化的活动
摘 要 对于建筑工程行业的教育而言,技术的不断提升带动着教育的不断完善,而且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与教育进行融合可以有效减少以往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增强教学效果,对于教育的发展带来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 互联网;微课圈;土木识图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8-0037-02  1 互联网 教育视域下微课圈在土
为了解决红外焦平面非均匀算法中出现的运动估值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图像配准算法。该算法对传统光流方程计算配准精度的方法作了改进,利用基于投影信息的一维光流方程计算小数像素位移。通过与其他算法的配准效果比较,证实该算法具有配准精度高、计算复杂度低等优点。
从实际应用出发,讨论了基于三基色加性混光原理的发光二极管(LED)照明技术中涉及的混光、自适应驱动电路及相关工艺问题,提出了色彩可预置的人性化LED驱动电路,并着重阐述了该电路
从混煤与单煤特性参数之间呈线性关系出发,不考虑优质煤种的使用限制,建立了煤场配煤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把此问题归结为多维背包问题,表明其求解性质是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