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提高建筑物规划测量精度的思路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qb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保证施工方案的测量结果和施工项目前后结果进行比较,为以后建筑规划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测绘单位必须保持核查过程与规划设计阶段采用统一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基准。因此本文对建筑物规划测量精度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测量;精度
  前言
  建筑工程规划测量是指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对建筑工程进行规划监督的重要内容,测绘单位按照城乡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关于建筑工程建成以后的形状、面积大小、位置、属性等信息进行采集、收集并整理的一项测绘活动。它是城市建筑工程是否符合规划审批条件要求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给建设单位核发《建筑工程竣工验收规划条件核实证明》的依据。建筑工程规划条件核实测量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监督质量,因此必须控制城市规划条件核实測量质量。
  1、工程测量技术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1.1规划管理中的工程测量实施方法
  将工程测量的方法应用在建筑规划管理当中,就要能充分注重方法的科学化应用。其中在定线的工作实施上,拨地测量的方法应用就比较重要,通常是采用解析法,解析拨定法以及实定法。其中在实定法方面,主要是对通视条件差和道路没有形成地区中加以应用。在进行定线的方法实施过程中,对解析拨定法的应用,就要先对定线条件当中的指定地物点坐标实施测定,结合定线的条件进行推算中线的主要坐标以及线段的方位角。还要能充分注重规划监督测量,在这一方面的工作实施,就要能充分注重结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按照相应的规划管理部门的要求来进行作业。建筑的规划管理部门,要能在规划放线的测量以及灰线验线的测量当中选取一种作为规划监督测量。在最后的验收测量工作的实施方面要能得以充分重视,注重验收的内容,将建筑物的外部轮廓线的测量以及高度测量的工作结合实际进行完善。然后对规划监督测量成果的整理归档工作加以科学实施。只有在这些基础工作上得到了完善,才能有利于建筑规划管理工作的优化。
  1.2土地勘测定界测量
  土地勘测定界非常关键,需要充分把握好几个主要指标,在进行测量前,要熟知土地征用相关资料,对土地使用证基本情况做好了解,同时还要全面结合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分类使用资料的分析,形成土地勘测定界,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精确的测量结论,按以上内容形成详细界址坐标的定界成果书。
  1.3审批前预定位所依据的资料
  在审核前,需要准备好大量的资料,一般情况下,需要准备好初步设计批复文件及附图、建设项目斟设红线图、四线数据等。通过对各类资料的整理,充分做好预审准备,保证一次性通过。
  1.4竣工测量
  规划验收测量较为关键,主要内容是对建筑物外部轮廓线测量、主要角点距四至距离测量、建筑物高度测量等。在对建筑物外部轮廓线进行测量时,要设立好指标,通过对轮廓线、规划许可证附图标注进行测量,要严格遵守测量方法,保证建筑物的精度要求。在对建筑物高度进行测量时,一定要对高度、层数及高程做好测量。建筑物竣工后,需要进行测量,重点是查看实际建筑物与设计图纸差距,整体建筑数据与设计要求是否符合标准规范。检测后需要根据相关规定做好数据的审核,避免出现检查漏洞,保证建筑质量。这就需要工程在建设开工前,做好责任划分,避免在工程竣工后出现追责不清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进行工程建设复核时,需要准备好如下资料,如竣工测量报告、建设规划许可证、证件附图、已批复的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节点详图等,这些材料能够对工程情况进行说明。在进行工程复核时,需要严格把握好建筑的平面位置、四至关系、建筑高度、各层单体、各层层高、建筑面积等情况,保证竣工测量成果有效。只有建立有效的复核报告,才能更加详实记录验收过程,保证建筑实测符合审批条件,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同时,通过良好的检测,也能便利规划部门验收。
  1.5将工程测量在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环节加以应用
  对建设用地的规划是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在具体的规划中是结合规划部门对建设用地的面积和范围等进行的确定,然后提出规划使用的相应要求。建设部门在对用地规划许可证的申请环节,就要能提供测绘部门附送的地形图,然后在地形图上进行对总平面布置图加以设计。在经过了规划部门的实地勘察之后,再对总平面规划实施审查。
  2、精度控制措施
  2.1准备环节
  在核实测量前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第一,收集所有相关质量控制的资料,比如测绘区平面和高程控制点、1500-2000地形地籍图、放线、验收等内容,以及建筑规划管理审批的建筑工程总面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等,并对收集资料的真实度和准确性进行核实,以免影响整个核实测量的质量。第二,在测量前,必须对所有测量仪器设备的进行检查,检查仪器设备的精度是否能够满足测量要求,如果出现偏差要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校正。第三,在测量前,测绘单位要对参与测量的工作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全面了解测绘建筑工程的特点以及相关测绘技术要求和标准。
  2.2作业过程
  作业过程指的就是具体操作过程,主要包括户外数据采集和室内数据处理,作业过程直接关系到核实测量成果质量,是核实测量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因此,要重点加强对作业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第一,做好控制测量的质量关。建筑工程从建设到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的周期比较长,而建筑工程原来拟建测量、拔地测量、放线测量的控制点大多数已经破坏了,所以核实测量过程中需要重新布控测量点,如果控制点与原拟建工程控制点的误差比较大,那么就会给规划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造成难度。因此,在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测绘测量工作,确保控制测量工作的精度。第二,提高地物数据采集的精度。随着现代建筑的外形和结构日益复杂,这对地物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有的时候测绘仪器和设备无法准确建筑外形结构,所以在测量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测量精度,可以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无法到位的地方采用免凌镜全站仪进行测量。第三,控制数据处理和成图质量。数据采集以后,首先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选择核实的数据处理软件并按照绘图相关规范绘制地图。
  2.3规划指标计算
  建筑工程规划核实测量规划指标计算指对建筑工程的建筑面积、容积率、绿地面积、基地面积等与规划许可指标进行对比,查看是否符合规划许可要求,这是建筑工程验收的基础数据资料。所以在规划指标计算过程中,作业人员在处理和分析户外采集数据是否完整,测量精度是否符合测量规范要求,确定以后要认真核对。按照建筑工程规划管理要求,对各项指标数据按照双人制独立进行计算,在符合要求下取两者的平均数。
  2.4成果检查验收和归档
  验收和归档是建筑工程规划条件核实测量成果质量的最后环节,检人员对测量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进行检查,并及时发现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便于后期的整改。验收结果是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在验收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验收要求和规范,验收结束以后,将所有资料收集并归档,便于建筑工程后期的使用和管理。
  3、结束语
  建筑工程规划条件核实测量是城市规划设计、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落实的一项具有法律意义的测绘工作,城市规划部门对建筑工程是否按照规划许可建设的基础资料。因此,成果质量控制关系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审批落实和监督管理工作。在测量核实过程中,测绘人员一定要认真负责,仔细核对采集的各项数据资料,确保测绘资料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郝蓉.建筑工程测量精度的有效控制[J].江西建材,2016(23):213~214.
其他文献
BIM技术是一项广泛应用与工程类的软件,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将与建筑工程的所有参与方与构成要素等信息转化为建筑信息模型,从而达到将建筑结构图三维可视化与数据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但现实中农民增收受到了诸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劳动力、土地和农村公共物品的提供的影响尤为重要。通过改革现有的劳动力、土地和提供公共物品等相关制度来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是当前的现实选择。
在当前教育界,创造性思维教学已被广泛提倡,在绘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成为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以下
根据会议任务的不同,会议形式多种多样,现场观摩会议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为了推动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落实,市政府连续两年开展了“调结构、稳增长、抓落实”现场推进活动,每
与马克思一样 ,邓小平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 ,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 ,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把他的思维深深植根于中国的客观实际 ,始终着眼于中国的
作为整个工程施工的基础,对施工的管理合理与否已经成为了影响工程质量的最主要的因素.我国目前的工程施工管理已经有了长远的进步,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在安全、资料管理等
当前随着教育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社会上逐渐重视中职的教育发展,在中职机械专业与数控专业的教学中,由于涉及到的专业难度相对比较大,其中的机械制图对于学生来讲,难度较大,
[摘要]培养技能人才的路径有许多,最为有效的就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本文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出现,从发达国家职教的成功。我国发达地区职教成绩斐然。欠发达地区职教发展的必由之路三方面论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路径    近年,“技工荒”、万元工资招聘高级技工或某特种技工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让无业
做好信息工作,选题是第一位的。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做好信息选题要抓住、捋顺以下“六根线”:一是政策线。政策出台后,各地贯彻落实,存在什么问题,有何建议,都应成为信息工作
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以及自主创新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我国企业应该在国际技术转移的过程中重新整合企业技术能力的构成要素,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知识积累,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学习能力,形成有效的企业技术能力增长模式,通过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和开发研究,实现企业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