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与贸易亟待协调发展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ine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宇: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现为商务部研究院、中国经济社会研究院(香港)高级研究员,商务部贸易与投资专家组成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特约研究员,中国经济社会研究院中国经济法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贸易自由化与投资自由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两个主要表现,也是主要推动力量。我国加入WT0,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大大推进了一步,尤其是货物贸易领域,在关税壁垒的降低、数量控制的削弱乃至取消等方面都有明显进展。但另一方面,在投资自由化方面,却一直步履蹒跚,不论是投资市场的开放还是投资管制的放松,似乎都不尽如人意。这种情况,在国内投资体制改革以及对外自由贸易区谈判中,也都有所体现。
  近年来,在国际多边贸易组织谈判进展缓慢,甚至出现僵局的情况下,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进展迅速,以至在部分地区和国家呈现出以双边替代多边的倾向。在自由贸易区谈判中,也普遍不限于单一的货物贸易问题,而是涵盖投资、服务、劳动、环境、竞争等各个领域,致力于推进全方位的经济贸易自由化。
  根据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最新发展趋势,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自由贸易区谈判,已与东盟、智利等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与香港、澳门地区签订了类似的《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协议》(CEPA),并启动了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自由贸易区谈判,在这些谈判中,对方都提出投资自由化问题,而我国由于多方面原因,一直采取拒绝或回避的态度。
  在自贸区谈判中不涉及投资问题,已使我国在相关谈判中非常被动。并且,我国已经在1994年签署了APEC《非约束性投资原则》,承诺要在2010年前初步实现投资自由化,虽然没有实际约束力,但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有影响的大国,若不能信守承诺,对国家形象不利。
  更为重要的是,内容单一的自贸协定,也使其效应大打折扣。不仅双边投资受到很大局限,就连货物贸易也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
  众所周知,现今的国际贸易,早已不是单纯的货物贸易,而是资本、服务、劳动力等全要素的流动,且每个要素都是相互影响甚至是不可分割的。貨物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更为密切,贸易可以带动投资,而投资则在更广范围内和更大程度上推进了贸易。我国对外开放中贸易与投资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事实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这点。可以说,如果没有高达数千亿美元的外商投资,我国也不可能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国。而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不会达到现在的程度。
  从外部来看,由于在多边贸易体系中处处受挫,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产生了通过双边贸易协定弱化多边贸易体系的想法,并已加快实施。这种情况将会使我国通过多年努力换来的加入世贸组织效应受到削弱。并且由于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自贸协定中都包括高水平的投资自由化安排,其对我国的直接或间接抑制也将不仅局限于贸易领域,而会逐步扩展到投资领域。同样,欧盟以及日本的情况也是如。
  目前,我国吸收外商投资中,来自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仅占不到三分之一,并且这些年一直忽起忽落,呈现高度不稳定状态,而这些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却占到全球跨国投资的80%以上,说明我国虽已成为引资大国,但还远没有进入国际资本流动的主流。如果我们不能对发达国家的行动有所应对,将会使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甚至有可能更加糟糕。
  更加严重的是,美国等国的上述行动,应是其在全球范围内遏制中国战略的一部分,我们如要打破其遏制,强化自贸区谈判,并把投资问题纳入谈判范畴,已是势在必行。可以说,自贸区投资问题的谈判,是我国在国际经济领域与美国等国进行的遏制与反遏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我国的国家利益考虑,投资自由化与贸易自由化的协调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根据承诺做了大幅度削减,关税平均水平从15%左右降到了2006年的9.9%,相当部分产品实行了零关税,配额、许可证等数量控制手段也基本取消。而在已经达成的自贸区协议中,又更进一步地开放了我国的贸易市场,贸易自由化更加深入。
  但与此相对照,我国在投资方面的开放就显得滞后,虽然在行业开放上已经允许外资进入,但仍保留着全方位的行政审批。如2005年以后256个税目的信息技术产品已经全部实行零关税,2006年起对原产于香港澳门的商品实行零关税,但我们对外商在华投资生产这些产品,却仍然按既定程序进行严格审批。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贸易替代投资现象。2002年以来,我国外商投资增长率竟然比同年进口增长率分别低9.8、33.22.1和28.9个百分点(参见附表、附图)。
  


  无论是从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理论还是从我国对外开放的实践分析,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快速发展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的存在——外商为了避开壁垒进入中国市场,必须在中国投资生产 而我国为了获得更大利益,也在政策上鼓励外商在华投资以替代进口,这种情况在以往进口控制很严的行业都有清楚体现。
  现在却发生了重大变化,贸易政策已经大幅度放松,国外产品进入我国市场的成本大大降低,外商的贸易冲动在加强。这时,如果我们的投资政策不能进行相应调整,就会出现贸易替代投资或者迟滞投资替代的现象。虽然我国还有生产成本等方面的优势,这种状况还不明显,但这种可能却是实实在在的,在信息电子等领域也已有所显示。
  对于我国来说,让外商在华投资生产无疑比进口产品更有益,因为可以得到就业、税收、技术等更多的溢出效应所以,进一步放松投资管制,扩大外商投资的市场准入,也就成了贸易自由化快速推进的形势下贸易投资政策协调的一个基本选择。
  编辑:黄树辉
其他文献
据2008年5月29日《金融时报》报道,联想集团在2007至2008年的财政年度内,净利润攀升了三倍,销售额增加了17%。其国际市场占有率已达6.7%,世界排名第四。联想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其海外销售,从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联想全球营业额达到163亿美元。  回顾联想发展历程,体育营销功不可没。      缘定奥运,注重情感营销,联想品牌逐步走向成熟    国际IT巨头联想集团的企
尽管很多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与阶段的时候,通常会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但很多企业却不明就里。实际上,这是因为大多数企业都在同一层次上进行血拼。如果不能从更高的层面来审视的话,企业通常会陷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境。欲从根本上解决之,从而超越竞争对手,实现突破式发展,只能从更高的层面来寻求答案。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企业存在的目的在于创造顾客。”其实,顾客是创造不出来的,本来就
中国的出口总是接二连三地遭遇国外多种多样的贸易壁垒。此次欧盟对中国化纤布企业的反吸收调查,无疑是继美国“反补贴”调查之后更加严厉限制中国产品出口的又一种新动向。  2006年12月14日,欧委会向中国驻欧使团发出照会,将对曾被称为中国纺织品出口“第一大案”的主角——化纤布产品发起反吸收调查。  此消息一爆出,业界无不表示震惊。    缘起,产品价格不升反降    2005年的那一场反倾销案,相信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