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液化天然气余冷与氨供冷的低温制冷系统性能对比

来源 :食品与机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persky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研究利用液化天然气(LNG)余冷和氨供冷的低温制冷系统性能.方法:利用MATLAB建立两个系统的热力学和经济学模型,在基本参数下,选择适合LNG低温制冷系统的工质质量分数,同时分别改变冷间温度和制冷量,对两系统的热经济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乙二醇质量分数增加,LNG质量流量、系统功耗、蓄冷量增加,制冷系统性能系数(COP)减小,而乙二醇质量流量不变;随着冷间温度的升高,系统COP增大,而工质质量流量、功耗随之降低.同样,随着制冷量的增大,质量流量、功耗均升高,而氨低温制冷系统COP不变,LNG低温制冷系统COP增加,在5~20 kW时LNG低温制冷系统COP低于氨低温制冷系统,而20~30 kW时相反.经济性能对比表明:LNG低温制冷系统的投资费用远低于氨低温制冷系统.结论:在相同工况下,利用LNG余冷的低温制冷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和经济学性能优于传统的氨低温制冷系统.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红烧肉风味的形成过程.方法: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比红烧肉加工过程中的漂烫、油炸、炖煮及添加调味汁等关键过程,分析其风味物变化情况.结果:电子鼻测定结果与气质联用分析结果一致.五花猪肉和调味汁的风味物含量最高,漂烫、油炸、炖煮阶段风味物质减少但特征风味物不断形成.气质联用共检出148种化合物,其中猪肉、漂烫、油炸、炖煮以及成品和调味汁分别为39,32,23,20,38,65种,主要生成了醛酮类、酯醇类、杂环化合物和芳香烃及其衍生物;成品的特征风味物有己醛、苯甲醛、1-辛烯-
目的:明确天麻内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活性.方法:采用组织匀浆法和划线法从秦巴地区鲜天麻中分离纯化内生菌,测定其抗菌、抗氧化及抗肿瘤活性,并对高活性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从鲜天麻内部分离得到4株菌,其中内生菌B1、B2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内生菌B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达26.33 mm.4株菌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内生菌B1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69.13%.内生菌B2、B3、B4对HEK293T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内生菌B2的最高抑制率可达40.40
目的:筛选出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乳酸菌菌株.方法:从含盐量≤6%的12份低盐泡菜中筛选出5株耐酸性乳酸菌,进行16 S rDNA分子鉴定,并对其益生特性进行研究.结果:5株耐酸性乳酸菌分别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J2、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N6、类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 para-plantarum)F8、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M1和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