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岂容二“虎”乎?

来源 :学生导报·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ps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信是腾讯公司成功推出的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得益于该平台其他社交软件不可比拟的市场优势,班级微信群,即班主任、家长和任课教师的组成,似乎成为现代班级管理及家校沟通大势所趋的一种模式。笔者所在学校在英语教学上实行特殊的小班化教学(一个行政班根据学号奇偶再划分为两个自然班,由两位英语教师分别教学),一个班级微信群,两位相同学科教师,笔者据对此特殊性的亲身经历,浅谈“微”走班制下微信群使用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班级微信群走班制
  一、“大流量模式”——微信班级群
  微信是一款成功的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支持微信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圖片和文字,需要消耗少量流量。的确,仅仅从个人平台着眼,微信消耗的是少量流量,然而从整个社会层面及其所带给公众的变化来看,可绝对不能称之为“少量”,它可不单单是社交软件或应用程序中的绝对的“大流量明星”。
  微信,还是一种生活方式。打开微信官网,这句话赫然在目,没错,微信的宣言是“我已经成为你生活的一种方式”。超过九亿人的使用,相信现在很少有人会认为这句广告词大言不惭。笔者的切身经历深感微信的生活方式,深深地渗透了现代班级管理及家校沟通之中。同样是交流的“手掌化”,无论是先入为主的叱咤风云多年的老将——飞信,还是后来学校全面“硬植入”新生代的更专业的教育软件——某黑板,之于微信,仿若蚍蜉撼大树。节选一段某位家长的私信可见一斑:
  家长:老师,让我们装的新软件某黑板需要什么时候用?
  老师:……(不遗余力地推广中)
  家长:不是有微信吗?!
  “流量明星”班级微信群的建立实乃大势所趋。
  二、“繁转简or简转繁”
  ——谁应该是微信群的成员?
  班级微信群的建立和管理乃“形势所迫”,但谁应该是班级微信群的成员?
  这个问题却没有人给过标准答案。班级微信群的管理者们都是在摸着石子过河,给出了不少参考答案,有一点毋庸置疑,就是班主任+家长是基石,那么,班主任+家长+谁?除此之外,谁还应该是微信群的成员?他们的加入到底是由繁入简了,还是适得其反了?笔者此前却从没有班级微信群管理的经历,参照往届班级飞信群建立的惯例,微信群组员的进群要求是最基本的,学生家长及监护人方可入群,禁止无关人员加入,班级微信群的成员之初只是学生家长和班主任。
  笔者较为传统,一直将班级微信群定位为教师和家长或监护人沟通、交流或分享的平台,对于学生加入班级微信群一直持反对意见。而对于主要任课教师是否加入群组一直在犹豫徘徊之中。公平而论,站在班主任的立场,笔者以为绝大多数是希望任课教师加入的,这可以减轻班主任作为“传声筒”的负担和风险,但增加任课教师这一新成员所要承担的管理成本也是显而易见的,简要分析如下:
  繁转简:
  1.班级群的建立原则是交流、公布或分享班级的事务或活动,然而不可避免的,初中家长所关注的和疑惑的更多在学习。学科教师的加入能够及时反馈有关学科上的一些共性问题。
  2.学科情况及时性和有效性,使得任课教师能够将微信群的表扬功能发挥持续作用。
  3.一部分家长缺乏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流的渠道,只能通过群组了解情况。
  简转繁:
  1.任课教师的加入会使班级群的定位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学科功能性更显著。
  2.班级微信群的信息公布要求默认为只用于家校沟通交流,不排除有個别家长的言行会打扰到教师。
  3.上述情况的极端化,可能会出现针对任课教师不理智的微词,从而引发群体效应。
  上述利弊不仅是班主任的考量,也是任课教师的权衡。因此,若没有统一管理制度的制衡,任课教师是否加入,到底还是意见不一。
  三、一“群”岂容二“虎”乎?
  如前所述,任课教师的加入与否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那如果同一学科出现了两位教师呢?笔者所在学校在英语教学上实行特殊的小班化教学,即一个行政班根据学号奇偶再划分为两个自然班,由两位英语教师分别教学,学生走班。一个班级微信群,二位相同学科教师,特殊走班制模式下的班级微信群的使用一直是班主任“幸福的烦恼”。
  班级微信群每增加一位教师,都能够一定程度地分担班主任的辛劳,这是班主任的幸福。然而同一学科的不同教师的加入,所要面临的首要棘手问题就是比较,无法避免的比较。摘入一段微信群的小片段:
  家长A:哪位家长能将英语的什么什么拍一下,我家孩子落在学校里了。
  其他家长的热心帮助
  家长B:我们孩子怎么没有这项作业?
  某老师:……(解释单班和双班的作业不同)
  家长C:我们孩子说羡慕另一个小班,作业少。
  同一小班的家长附和
  家长D:苦笑。我们倒希望作业多一点。
  另外一小班的家长附和
  这样的讨论时不时会出现在微信群中,虽然大多数时候家长们都是“点到为止”,有所克制。但当假定自己的孩子接受的教育与坐在旁边的孩子可能不一样时,这颗较劲的种子就已经埋下。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业压力的增加,一石激起千层浪,不理智、情绪化,言语可能会从微词上升到埋怨甚至发展到攻击,而这些同一学科的教师在群里不仅仅显得十分的尴尬,也无法自我保护。一“群”不仅不容二“虎”,事实上,连一“虎”都容不得,除非其中一位英语教师就是班主任的特例下,无论将两位中哪一位加入群组中都是不妥当的。
  四、思考
  对于同一班级只有一门学科有不同任课教师的“微”走班模式,一个行之有效的简单办法就是再建立两个独立的学科型小群。
  随着中考体制的改革,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一个班级极有可能会出现多门学科都由不同教师教授的情况,更有可能出现一位任课教师只教一个班级的某一小部分学生,走班模式必然进入“白热化”。
  如前所述,此时的方法就是划分小群,只不知当家长们打开微信,看到“英语单班群”、“历史A班群”、“物理B班群”、“某某什么班群”,是否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呢?
其他文献
事实证明,有错题本的学生比没有错题本的孩子成绩更好。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如果能有效利用错题本,那么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更高效。  经常阅读。错题本不仅是把错题记下来,而且要经常拿出错题本做一遍。这样就使每一道题都发挥出最大效果,在今后遇到同类习题时,会立刻回想起曾经犯过的错误,从而避免再犯。做到同一道题不能错两次,同一类题目不能错两次,从而减少习题量。如果各科都建立错题本,这样就能经常温故知错、持
期刊
10月31日,七宝中学教育集团与上虹中学项目合作办学签约仪式在七宝中学隆重举行。闵行区教育局黨委书记朱雪平、副局长李啸瑜,虹桥镇镇长周胜春、副镇长蔡静怡、社事办主任曹频,七宝中学教育集团理事会顾问仇忠海、理事长朱越,文来中学校长柏彬,上虹中学校长唐颖萍等领导和上虹中学核心管理团队出席了签約仪式,仪式由七宝中学教育集团理事长朱越主持。  上海市教育功臣、七宝中学老校长、文来中学董事长仇忠海先生,七宝
期刊
继“上交会”“双创周”后,又一高端的科技盛宴来了。11月7日-11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展览规模创纪录地达28万平方米,共吸引海内外专业观众超过16万人,是全年最火爆的工业制造业盛会。  在九大专业展区之一的科技创新展中,静安区青少年创客们亮相教育展区。作为工博会唯一的基础教育展区,展示了静安区青少年科创教育联盟各成员单位,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成果。学子们的独特
期刊
宇宙中是不是只有地球有生命呢?说不定此时,距离我们上亿光年的另一片星系里,另一个文明也提出了这个问题。  几十年前,发生了许多大事,使地球文明的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所有的国家组合在了一起,成为了一个体系,而这片团结,源自于威胁。  所有人聚集在公共场合庆祝地球又熬过了艰难的一个世纪,然而只有一位博士坐在办公室里计算着什么。窗外的草地上,一只蜘蛛正在寻找食物。  这几年里,博士在升级地球的科技力量上
期刊
1.为了盖房,父亲每年过节都很少添新衣;为了盖房,父亲把房前屋后能栽树的地方全都栽上了泡桐、杨树。  2.到了冬天,父亲还在那树苗身上涂上白灰、围上稻草,以使它取暖过冬。春天来时,他把这些稻草取掉,和让孩子们脱掉过热的棉衣一样,再在小树周围扎下一圈枣刺棵儿,以防孩子们的热手去那树上摸碰。父亲就这样如疼他的孩子那样养护着那些小树。  3.那些小树在几年或多年之后,长到中年、老年,就成了我家房上的檩梁
期刊
我是一名初三女生。明年就要面临中考了,我从初一开始就有考试会紧张的情况,从而身体也会有一定的反应,比如:早晨干呕、消化系统不好。父母也带我去医院检查过,医生已经帮我排除生理疾病,因为我的这些问题,我的成绩也明显退步了,这让我很难接受。上学期,最爱我的外婆生病去世了,那段时间母亲没有时间顾及我的生活,什么事都希望我自己去做。我是那种自觉性不是很好的孩子,所以自己也就懈怠了学习,导致我的成绩开始下滑。
期刊
1.one in a million 万里挑一  举例:You are one in a million.你是万里挑一的。  2.He is lifeless that is faultless.人无完人。  举例:  A:Andy is so rude. I don’t like his manner.  安迪太粗鲁了,我可不喜欢他的举止。  B:But many girls like him.
期刊
A young couple was becoming anxious about their four-year-old son, who had not yet talked. They took him to specialists, but the doctors found nothing wrong with him.  Then one morning at breakfast th
期刊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挑战浦东新区第一届诗词科普大会预赛的过程中,我再次验证了这句至理名言的准确性。  准备的过程是停辛贮苦的。我既不能落下所有的功课,又要挤出大量的时间温习和背诵海量的诗词。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但凡成就非凡的人才,必然要承受各种磨砺。我是个乐于接受挑战的人,自然也经得起这样的磨炼。最大的問题是能够有效利用的时间真是太少了,不过我学会了合理调配时间,充分利
期刊
近年来,上海全面实施“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为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在紧密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过程中,上海各高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通过工博会这个载体向社会各界进行展示辐射,并不断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成绩喜人。  第19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以“创新、智能、绿色”为主题,于11月7-11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