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让中华传统文化熠熠生辉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CHZTP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外语实验小学通过英语融合课堂,将英语知识传授与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相结合,让语言与文化无缝对接,在向学生传授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将英语教学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引领师生在理解、欣赏英语文化的基础上,发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既注重学生习得知识和能力,又融合不同学科的内涵,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课程背景。文化是一种载体,艺术表现形式同样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组成的一部分。英语学习除了要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外,作为中国的英语老师,更要把英语教学作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渠道,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外语实验小学持续开展“京剧进校园”活动,建构特色融合课程,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外语实验小学始建于1948年,是瀍河区一所中等规模的市级规范化小学。2011年学校确立了“美的教育塑美的人生”的办学理念,围绕“美道、美德、美行”美的教育主线,营造美的环境,实施美的教育,开展美的活动,努力创设“追求美的个性、陶冶美的情操、感悟美的生活、成就美的人生”的育人氛围。学校遵循“以美育美”的教学理念,坚持把“美教美学”贯穿于教学之中,创设“四美”课堂,形成了“互动、共生、求真、尚美”的课堂文化,开设盘彩课程、足球课程、戏曲课程、社团课程,形成了“美丽人生”课程体系。
  课程理念。开设“英语特色融合课程”,旨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全面和自由的“养分”与空间,在“学科+”思维引领下,进行学科的融合与拓展,为师生提供一个开放交互和展示交流的平台。我们将知识传授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让语言与文化无缝对接,向学生渗透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课程中,学生的图像感受、声音感受、身体感受、情感感受互相联系融合,学生的体验探究、个人表达、合作创造自然融合,实现了“教学设计个性美,语言训练层次美,师生活动融洽美,教学媒体整合美”。
  课程目标。通过实施“英语特色融合课程”,学校希望实现以下目标: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让学生在感受文化滋养的同时轻松学好英语;促进学生的语言创造力和传播力提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動手能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升。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学校通过师生同做“思维导图”梳理教材,把握重点难点,落实学科素养,同时注重“特色融合课程”建设,让学生在传承中创新、在实践中感知,做最美的自己。
  课程例说。如“Painted face”一课融合英语、京剧、绘画等学科,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为大家呈现了一堂中西合璧的英语特色融合课程。该课程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说京剧,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教学中,孩子从知识的学习者变为文化的传播者,教师从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学生通过对京剧脸谱中色彩与图形等元素的排列、组合、绘制,感受脸谱的色彩与造型之美;教师注重学生发散思维与设计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京剧元素进行再创造,并绘制出属于自己的京剧小脸谱,感受民族艺术魅力。
  通过融合课程的学习,学生感受国粹的博大精深、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视野更开阔,思维更丰富,思想更活跃,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大大增强。这样的课堂,是教学更是艺术,是语言更是文化。在传承中追寻美,在创新中传递美,外语实验小学师生将继续致力于让学生的生命之花美丽绽放!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外语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姜乃强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是教育发展的灵魂,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战略性意义。随着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创新的思维正从革新驱动的“宏创新”模式向应用驱动的“微创新”模式转移。目前,微创新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巨大创新潜力的方式之一,微创新的持续发展可演变为宏创新模式。为此,研究首先探讨了微创新的内涵,提炼并归纳了宏创新和微创新的范围,明确了宏创新与微创新存在辩证统一和同一关联关系,阐述了从微创新到
互联网支持下城乡教育共同体是在“尊重差异、协同作用、互利共赢”的思想统领下,由城镇学校和乡村学校两类教育主体组成、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主体间互动、具有生态属性的学校发展组织机构,是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有效途径。该研究在共同体和生态思想指导下,应用互联网技术,建构了城乡教育共同体的新样态。在此基础上,结合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的实践经验,构建了包含外显层、目标层、结构层、应用层、环境层和保障层的城乡教育共同体浙江运行模式,提出了管理一体化、教研协同化与成长同步化的浙江路径。
近年来,中考语文试题越来越凸显情景化命题倾向,如创设语用情景,体现统整意识,强调迁移运用,关注学习方法。这启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立足生活情景,抓基础知识统整,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终身学习力,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