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降低学生自卑感的作用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iai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承担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担,满足学生的运动需要,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在这些本体功能实现的同时,学校体育还具备其他方面的功能,而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一、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健康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概念。第一,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没有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含义;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这是心理健康最本质的含义。它意味着要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一个人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第二,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其行为不仅能为社会所接受,而且也能给自身带来快乐。第三,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协调与外部适应,是一种内外调适的良好状态。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是弥补心理缺陷、培养健全人格的有效心理训练,主要表现在参与体育活动的体验对磨练心理承受能力、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增强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有明显功效。而且体育运动可以消除精神疲劳,发展智力,宣泄、释放内心的压抑,感受集体精神。
  
  二、自卑感的含义
  
  人类存在着普遍的自卑感,自卑感是人类发展的根源,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克服自卑感,追求优越,自卑感在个体心理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一个人产生了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充当一种刺激,以激励个体正常的奋斗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卑感并非懦弱或异常的现象,相反它是隐藏在个体成就后面的主要推动力。然而,如果这种自卑感日积月累,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存在下去,它便会构成“自卑情结”,即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适当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所出现的便是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极大地妨碍人们积极进取和向上努力,使人消沉或沉浸于自我贬低与自我否定之中。
  自卑感会带来两种结果:一是自我评价过低,二是由此给个体带来一系列的痛苦、烦恼、畏缩等消极体验,所以可以这样理解自卑:自卑就是由于自我评价过低而产生的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自我体验。轻微的自卑并不可怕,相反,它可以成为个体战胜自身弱点的动力;但当自卑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它就成为一种腐蚀剂,会使人陷入无休止的痛苦与焦虑之中,使人灰心丧气,失去进取心,错过成功的良机。
  
  三、自卑感的产生原因
  
  导致个体产生自卑感的原因非常多,而且也十分复杂,既有各种客观因素,也有许多主观因素。总体来说有如下一些主要方面。
  1.生理上的因素。一个人的相貌、身材、体重、肤色等,都可能导致自卑感的产生。有些女学生常为自己长相不够漂亮,或者身材矮小、肤色黝黑而感到焦虑、自卑;有些男学生则为身材不够高大、健壮而感到苦恼、自卑。
  2.社会和家庭因素的影响。由于受家庭条件、父母所处的社会地位等家庭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家庭贫穷,父母的社会地位不高,故自愧不如,产生低人一等的心理;还有些学生因从小受父母过分宠爱甚至溺爱,导致依赖性过强,缺乏独立性与自理能力,难以适应,产生受挫感,引发自卑心理。
  3.生活实践中遭受失败和挫折。失败和自卑,往往如影随形,互为因果。失败可以引起自卑,自卑又会增加失败。所以,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的人,自信心会日益降低或丧失,而自卑感日益严重。
  4.不恰当的自我认识与评价。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缺乏社会经验,自我评价能力普遍偏高。他们在自我评价时,往往过高估计自己能力和水平,盲目自大。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即使是小挫折、小困难,他们的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情绪从高峰跌人低谷,于是便怀疑、否定自我,认为自己能力和水平不够,产生自卑心理。
  5.不正确的社会比较。自卑者对自己的认识通常都建立在不正确的社会比较上,习惯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或者是与某方面的“明星”人物去比,这样越比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产生自卑心理。
  6.心理因素。自卑心理的形成与一个人的气质、性格、自尊心、能力、成就感、期望值等许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抑郁性气质和内向型性格者大都确立远远高于自己能力和水平的奋斗目标,因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丧失自信和斗志,产生严重的自卑情绪。同时,这类性格的人,对事物的感受性强,对事物带来的后果有扩散趋向,而且不容易将消极体验及时宣泄和排解,当遭受挫折后,倾向于把失败原因归结为自身的缺陷,思维分析指向内心,所以这类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四、体育锻炼对学生自卑感的影响
  
  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注意心理教育方法的运用,加强心理引导,能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并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心境状态,消除紧张情绪。同时,每天坚持参加体育活动,能使学生身心愉快,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提高,自信心加强,并表现出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理状态。
  首先,学生正值发育的高峰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具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对各方面都比较敏感,因此,学生的自卑心理表现得更为突出,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对他们心理健康方面有较显著的影响作用。体育教学要强调有情境的竞争与娱乐性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当前体育教学改革所提倡的快乐学习和成功体验学习有一定的联系,教师要努力实施。不同锻炼情境的体育锻炼对学生自卑感的影响效果不同,有利于激发锻炼者的潜能,提高锻炼者的自我价值感,在运动中获得自信心、自豪感和成就感的锻炼情境更有助于降低学生的自卑感。这意味着在制定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运动处方时,需要考虑情境因素。
  其次,开设竞争性的锻炼情境。通过这种竞争性的锻炼情境,可以检测和发展自己能力的内驱力,而这种能力感和自我决定感的获得,可以带来一种积极的效应。在娱乐性的锻炼情境下进行体育锻炼,则可使运动参与者不仅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而且在参与活动中,使高度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心态稳定,在运动中获得自信心、自豪感和成就感,使自己在生理、心理上有一种运动的满足感,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参与者的体育运动兴趣,有利于增强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有利于提高体育运动的能力。在竞争性的锻炼情境下,激发了学生的成功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感和自我价值感,更大地发挥了自己的潜力,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自尊水平和自我效能感,同时也促进了他们人格的发展,从而使他们的自卑感下降。另一方面,通过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这些中介变量产生的影响,使学生的自卑感水平得到进一步的降低。
  再次,体育锻炼项目对自卑感各层面的整体检验效果不显著,但集体项目稍优于个人项目,可能是集体项目扩大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往范围,增强了相互,协作的意识,更多地体会到自我价值感和成功感,从而使自卑感降低的效果更佳。
  最后,从体育锻炼对自卑感影响的效果来说,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条件下,显示出了较高的效果,从体育锻炼持续的时间来看,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是影响学生自卑感的一个重要因素,要保证身体锻炼的效果必须让他们坚持持久的锻炼,形成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能有效地消除自我怀疑和否定心理,改善自我认识和评价,增强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能有效地消除人际关系敏感,一定程度上消除社交恐怖心理,而且能非常有效地树立和增强自信心,改善交往心态,增加社会比较和人际交往的砝码、信心和胆识,能有效地消除厌烦、敌对情绪,改善合作态度,增强合作意识、能力以及情绪的稳定性和调节能力。
  传统的学校体育更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关注如何对学生进行身体训练,如何使学生掌握各项运动的技巧,如何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如何使学生体能达标等身体运动方面。而忽略了在运动过程中,对学生情绪状态以及心理发展的照顾。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树立以下几种观念:(1)身心和谐发展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不能脱离教学谈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也不能忽视心理素质而孤立发展体质、体力和身体技能。(2)大众运动观。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契机,但是体育竞赛并不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应牢固树立和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观念,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要特别关照那些身体单薄、运动能力弱的学生,及时对他们进行肯定,当他们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就给予赞赏,鼓励他们去尝试、去体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是克服自卑感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张 玲.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黄希庭.人格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季 浏.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知识是由学生自己生成的,学生是知识的实体生成者。所谓实体生成者,一方面表明学生是生成主体,即生成行为的实施者,学生必须亲历生成过程;另一方面表明学生是生成结果的拥有者,生成结果存在于学生的内部结构之中。正是由于知识的生成性,因而使得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变数和不确定性。这样,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都不能是预成式的,都需要在预设的基础上相机生成。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外向内地向学生
体育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之一,除了具有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还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体育学科是学校教学中课程设置时间最长的一门课程,且为必修课程,这对体育教师来说任务光荣责任重大。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使学生在每一阶段都能在体育教学中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智慧和教学机智。    一、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分析    第一,体育课程设置的长期性。从学前教育开始,每一个学段的课程设置中都有体育
淋证治验王赤卫(江西省吉安地区按摩医院343000)关键词淋证,针灸疗法袁某某,女,26岁,1993年5月21日初诊。阴器痒痛2年余,因其丈夫婚外不洁性生活,染上淋病而受传染。病初尿频急而痛,阴器灼热,痒痛难忍,带
一、防治出血病1.每50千克鱼或每万尾鱼种(下同),用“三黄粉”(大黄50%、黄柏30%、黄芩20%混合碾粉)250克,食盐250克,与1.5千克菜籽饼、5千克麦麸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
母猪产后无乳或乳汁分泌不足,称为缺乳症。一、病因:营养缺乏,母体瘦弱,乳腺发育不全。产后遭受风寒及患病。
由四川省建设厅主办、成都市白蚁防治研究所承办的“四川省白蚁防治工作研讨会”于2006年9月6日-7日在成都邮电宾馆隆重召开。此会是四川省人民政府196号令在全省白蚁危害地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处于西部省份,经济落后且发展缓慢,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重视,对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现状得到一定的改善,学校体育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地理环境、场地器材、领导意识及学生素质等各方面的因素,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分析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地区
隐喻普遍存在于人类的文化和语言之中,是人类思维的特征。隐喻更是被明确地认为是人类用来组织其概念系统的不可缺少的认知工具。Lakoff认为,在人的各种认知能力中,想象力是一种重要和具有普遍性的认知能力,想象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隐喻,隐喻在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正如Laknff所说的那样,“隐喻不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思维和推理过程”。王寅认为,在语言教学中除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银行贷款限制等问题.造成了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困境,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政策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