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后分支阻滞不能预测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的长期消融成功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zhi1984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左后分支阻滞能否作为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室速)长期消融成功的预测因子。

方法

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67例左后分支室速患者在三维标测指导下消融,心房/心室短阵快速(Burst)与程序刺激诱发室速。室速时激动标测寻找最早P电位,即消融靶点;若室速不能诱发,行起搏标测寻找消融靶点。消融采用温控模式。消融后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与心房/心室Burst与程序刺激不能诱发视为消融成功。根据消融后有无左后分支阻滞,将患者分成左后分支阻滞组(A组)和左后分支未阻滞组(B组),并进行长期随访。

结果

67例患者平均年龄(30.1±12.6)岁(男53例),2例未诱发出室速,1例因靠近希氏束未消融。61例患者完成室速激动标测寻找到最早P电位消融,3例起搏标测找到靶点消融。消融后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与心房/心室刺激均未诱发出室速。A组46例,B组18例。术后平均随访(55.8±10.4)个月。53例患者未复发,长期成功率为82.8%(53/64);11例患者复发,其中A组8/46例,B组3/18例(P=0.94)。消融术后至复发时间为1.4~54.9(9.2±16.1)个月。11例复发患者均再次成功消融。首次消融失败1例患者,再次消融成功。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没有出现并发症。

结论

激动标测寻找最早P电位指导左后分支室速消融治疗安全有效,近5年随访成功率近83%。左后分支阻滞不能预测左后分支室速的消融成功。

其他文献
采用聚合物热解化学气相沉积(PP-CVD)法,通过聚乙二醇(PEG)的原位热解提供碳源、柠檬酸(CA)和硝酸钴反应产生催化剂纳米粒子,在微纳米级的片状铝粉基底上原位生长碳纳米管(CN
以磺胺甲基异口恶唑与对羟基苯甲醛合成一种新西佛碱(H2L),并用此配体制备8个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热分析、摩尔电导和溶解性试验对配合物进行了表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近期研究表明,安全文化(特指交通安全文化)概念在改善交通安全方面极具潜力.然而,安全文化传统上适用于组织及其成员.探索安全文化在道路交通方面的应用,其核心问题是这一概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成为信息爆炸时代的重要信息载体,互联网上信息的海量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但是由于网络监控在法律制度和技术上的不完善,互联网中存在着大量的不良信息,这些拥挤在网络中的垃圾信息不但干扰着人们的上网体验,也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威胁,给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而,建立网络内容过滤系统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字】网络安全 内容过滤系统 关键字过
目的研究高糖环境下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内磷脂酶D(PLD)的活性改变及其对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对高糖(30 mmol/L)刺激48 h的大鼠GMC,用酶联比色法测定磷脂酰胆碱专一性磷脂酶D(PC-PLD)活性,底物磷酸化法检测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用免疫荧光标记和共聚焦显微镜显示并测量F-actin的表达.结果高糖刺激48 h后,GMC内PC-PLD和PKC活性明显增高,而F-ac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