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疑案”成“冤案”

来源 :共产党员·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cl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重要论断庄严地写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是党向人民的郑重承诺,是以民为本、为民执政治国理政理念和价值目标的重要体现。每一个司法案件牵涉的是“每个人的公平正义”,呼格吉勒图案的复核和宣判为此作了注脚。
   1996年4月9日晚9时,在呼和浩特市第一毛纺厂宿舍大院57栋西侧公共厕所内,发现一具半裸女尸。警方很快“侦破”此案,捕获“犯罪嫌疑人”同时也是报案人呼格吉勒图。呼和浩特市和内蒙古自治区两级法院都认定呼格吉勒图犯有流氓杀人罪,并判处其死刑。“4·9”命案从案发到6月10日呼格吉勒图被“从重从快”枪决,前后仅62天。
   9年后,已经画上句号的“4·9”命案却因一起特大系列强奸抢劫杀人案件的告破,打上了让人疑虑重重的问号。2005年10月23日,被称为“杀人狂魔”的趙志红在呼和浩特市被警方擒获,他先后4次向警方供述在呼市毛纺大院厕所内奸杀一名受害妇女的详细经过。
   这9年,对呼格吉勒图的父母李三仁、尚爱云而言,是梦魇般的9年,更是漫长申冤的9年。他们不相信儿子是“强奸犯”。赵志红的落网,更加燃烧起他们要给儿子一个说法的火焰。尚爱云说,从2006年开始,自治区高法立案一庭庭长暴巴图共接待他们95次。李三仁说,从2006年5月24日开始进京上访,留下的火车票就有46张,仅2007年到2009年,最高法给他们的回条有18张。历史还应该记住那些对该案持续追踪的媒体与记者,他们忠实履行舆论监督责任,以各种方式推动案件的复查,他们是司法公正的真正守望者。
   峰回路转,磨难的历史被艰难地撬动。2006年3月,由内蒙古自治区政法委负责组织的复核工作全面展开,公诉机关也认为当年起诉“4·9”案件凶手证据不足,但法院认为没有新的物证仅凭杀人犯赵志红的口供不能重启审判程序。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高法组织5名法官成立呼格吉勒图案复查组,新任院长主动约见了李三仁和尚爱云。从此,他们不再到北京上访,而是每周一次到自治区高法。2014年11月20日,自治区高法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备受关注的呼格吉勒图案正式立案,进入再审程序。从司法机关2006年开始重新审查案件,到启动再审程序,宣布无罪,又一个9年过去了。呼格吉勒图是不幸的,因为他不处在“窦娥冤”时代,却因疑案成冤案;呼格吉勒图又是不幸中的幸运者,复核呼格吉勒图的死刑判决,结果是当年判处呼格吉勒图死刑的证据明显不足。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每个人都有充分理由和权利沐浴在党的阳光下,享受时代的人权春风,享受道路优越、理论优越、制度优越。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为这种优越提供了最重要保障。“绝不放过一个坏人,也绝不冤枉一个好人”,是美好的法治理想,将这一理想付诸实践是一个永恒的过程。“疑罪从无”法治理念,昭示了“宁可错放、不可错杀”的法治圭臬,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如果说“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是每个公民的“安全门”,那么“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则为每个人的公平正义上了一道“安全锁”。
   生命不会重现,历史不能重来。但是,历史服务现实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就是,绝不重复历史的错误,不重演历史的悲剧。司法公信力,在公信力金字塔上处于塔尖位置。一次错判,伤害的远不止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一个生活圈,甚至是一个时代、整个社会。避免司法造成致命性伤害,就要坚决把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这是不二选择。
   当欢呼法治由“刀制”变成“水治”的时候,不要忘记,既不能把制度、法治当摆设,也不能当借口,这考量着执法与司法人员的法治素养和法治信仰。每个法律工作者都要在心灵上追问良知,在责任上追求背书,在宗旨上追求为民,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信仰法治”,如此,才能防止疑案成为冤案,以人的现代化支撑法治化,并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本栏编辑/高文生
其他文献
局办公室刘主任请省城几位同学吃饭,开了发票,要局长签字报销。局长签字时亲切地说:“你省城里的同学是我们局的重要资源,今后我们去省里办事就容易多了。”刘主任经常虚开餐饮发票套取现金,这招虚虚实实,胜在手续齐全,被其视为绝招。眼见局长签了字,刘主任心中偷笑。  为进一步获取局长的信任,刘主任小心翼翼地说出常务副局长背后对局长的非议。局长淡淡地说:“再过3年我就退二线了,常务副局长确实有能力,我会向上级
期刊
悉尼大学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喝热饮料是否真的比冷饮更能降低体内储存的热量的论文。  在第一项研究中,志愿者被要求在温度大约为24℃ 相对湿度为23%的环境下进行75分钟的骑车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志愿者分别饮用1.5℃、10℃、37℃和50℃的水。与饮用其他水相比,饮用50℃的水时身体内部温度相对变化较大。而且,摄入热饮整个身体的热量存储实际上是低于冷饮的。  这或许是因为饮用50℃的水导致全身出汗更多
期刊
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一年来,在辽宁省委的正确领导和中央组织部的有力指导下,辽宁各级组织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省、推动新一轮全面振兴大局,突出从严治党、思想建党、制度治党,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改革导向,履职尽责、求真务实,勇于担当、改革创新,以更强的自觉、更实的举措、更大的作为,抓学习统
期刊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从严选拔、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大力培养选拔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执行力和创新力。   ——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着力提升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省委党校连续举办6期轮训班和3期进修班,各地举办轮训班83期,共培训市厅级主要领导
期刊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干部监督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加大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力度,把严格的监督嵌入选人用人的各个环节,进一步纯洁选人用人的风气。   ——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加强全过程监督。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加大对破格提拔干部特别是对领导干部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的提拔和被问责干部重新任用等社会敏感问题审核把关力度,并将突破竞争性选拔资格条件、
期刊
坚持从严治部、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认真贯彻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机关党的建设,着力建设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   ——大力加强思想教育,着力提高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规矩意识。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组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专题学习,切实增强贯彻落实从严治党新要求的责任感
期刊
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扎实推进全省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持顶层设计、系统推进、突出重点,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改革框架布局,明确重点改革任务,全年制定出台各项具体制度文件近50项,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推进党的组织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制定实施省委《关于坚持和完善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党组向同级党委常委会例行报告工作制度的办法(试行)》,推动各级党委更好地发挥总揽全局、
期刊
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部署,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落实“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为推动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作了重要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准备。   ——坚持把学习教育贯彻始终,夯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推动各级党委(党组)成员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折不扣地学习中央规定内容,认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群众观点和宗旨意识教育、党性党纪党风
期刊
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创新,扎实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坚持书记抓、抓书记,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举办辽宁省党委(党组)书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重要讲话培训班,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从严治党的新思想新要求,教育引导党委(党组)书记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了贯彻从严治党
期刊
“我在外边打工,猛然一进村,感觉家里变化可大了,看看新修的这村路,房子的外墙保温,新更换的门窗,俺村真是得到实惠了。”“要是没有对口帮扶,咱们村哪有这么大的变化呀!”这是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建设过程中,本溪市一些党员群众发出的由衷感慨。   2014年4月以来,本溪市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建设工作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摆上议程,坚持问题意识,采取“一签二包三选派”措施,加大推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