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人工关节手术治疗新进展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髋臼骨折多主张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还可减少或延缓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因此认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是髋臼骨折治疗的金标准[1].Letournel曾经制订了髋臼骨折的病理解剖、X线检查方法和骨折分类[2].然而对于髋臼粉碎性骨折、波及关节面的移位骨折和合并髋关节脱位的骨折,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晚期容易发生髋关节的创伤性关节炎.一旦发生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治疗上只有关节融合和人工关节置换两种选择.由于近年来人工关节的迅猛发展和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使人工关节越来越趋向成熟.而髋关节融合对人们的活动会造成很大影响,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医生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创伤性关节炎.现就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髋臼骨折晚期创伤性关节炎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期刊
患者,女,74岁.主诉:双侧股骨颈骨折12年,右髋疼痛不能行走1个月.诊断为双侧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收治入院.该患者于13年前因外伤致右侧股骨颈骨折,外院予以皮牵引治疗,4个月后下床,扶拐,跛行,无疼痛,自述双下肢等长.半年后,不慎滑倒致左侧股骨颈骨折,患者拒绝手术治疗,仍予以卧床、皮牵引治疗。
期刊
期刊
早在1996年,就有人尝试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replacement,THR)[1],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将它作为标准术式加以推广.随着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微创观念的深入人心,2000年以后有关微创(mininally-invasive surgery,MIS)THR技术的报道逐渐增多[2-4],也越来越得到了骨科医生的认同,已逐渐成为初次THR的常规术式之一。
期刊
期刊
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主办、捷迈(上海)医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承办的创伤骨科新进展国际研讨会于2006年7月7~9日在桂林举行。会议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组长、北京积水潭医院王满宜教授和创伤骨科学组副组长、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曾炳芳教授任大会主席。创伤骨科学组副组长、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裴国献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姜保国教授和创伤骨科学组30多位委员
期刊
创伤骨科的又一新著《髋臼骨折》新近出版发行。该书由我国著名的骨科专家毛宾尧、王亦璁和杨庆铭主编。共分26章节,介绍了最受推崇的髋臼骨折分类,即Letournel—Judet分类法。作者对此分类法的各类型髋臼骨折368例做了分析,对髋臼及其骨折形态学、影像学表现,以及易于混淆的非典型病例均有介绍。髋臼骨折的治疗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不仅介绍国外的治疗方案,
期刊
目的 探讨应用经深低温处理的异体动脉移植修复损伤、缺损的四肢大血管的疗效.方法 2003年5月~2005年10月,应用同种异体动脉移植修复四肢大血管损伤15例(17条血管),其中肱动脉缺损6例,胭动脉缺损1例,股动脉缺损7例,1例上肢完全离断伤异体动脉修复肱动静脉、头静脉3条.移植血管平均长度9.5 cm.结果 15例术后均无排异反应,伤口一期愈合13例,二期愈合2例,伤口愈合后经超声多谱勒检测,
目的 探讨甲中份以远指尖离断再植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2001年8月~2005年8月,对16例甲中份以远指尖离断采取只吻合动脉的方法再植,术后小切口放血.结果 16例离断指尖中,成活14例,坏死2例,再植成功率为87.5%.对再植成功的12例随访3~12个月,成活指体饱满和指甲外形满意,静态两点辨别觉为3~6 mm.结论 甲中份以远的指尖离断再植是恢复手指外形和功能的最佳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成功
目的 探讨重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腺相关病毒(AAV-EGFP)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组织工程寻找一种理想的病毒载体及细胞示踪标记方法.方法 采用全骨髓法分离培养BMSCs,诱导培养液诱导细胞成骨转化,行细胞形态学检查、细胞表面抗原鉴定、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Von Kossa染色,评价细胞成骨情况.在此基础上转染AAV-EGFP,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及荧光表达的时间与强度,计算转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