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手术方法及技巧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u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纯的肺动脉取栓术对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不仅没有任何效果,而且围术期病死率高,中长期效果差.CTEPH的手术治疗方法是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可取得理想的近期、中长期治疗效果.现就PTE手术的手术方法和技巧详细讲解。

其他文献
一、如何注册并申请成为本刊作者1.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www.cma.org.en,点击“业务中心”。
期刊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下心房黏液瘤手术的经验.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1年11月,全胸腔镜下心房黏液瘤手术44例,其中左心房黏液瘤35例,右心房黏液瘤6例,双心房黏液瘤3例.通过右侧胸壁3孔建立体外循环,股动脉、静脉插管(或右心房、股静脉分别插上、下腔静脉插管),阻断钳阻断升主动脉,冷晶体(含血)心脏停搏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体外循环( 49±18) min,升主动脉阻断(28
患者男,43岁.2006年4月于外院行介入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中置入36 mm房缺封堵器,恢复顺利.术后半年,患者出现口唇发绀,活动耐量下降,活动后胸闷、气促,未能明确病因.2007年4月超声心动图提示下腔静脉部分血流回流到左心房.查体:口唇、肢端轻度发绀.心界略增大,心率约8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实验室检查:红细胞5.90×1012/L,血红蛋白196 g/L,红细胞压积0.532.X
期刊
目的 明确单中心的机器人辅助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学习曲线及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完成的94例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按术式不同分成心脏停搏组(54例,Ⅰ组)和心脏搏动组(40例,Ⅱ组).记录每组手术、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术后呼吸机辅助、住ICU和住院时间等指标,采用对数曲线回归分析建立学习曲线,并分析上述指标与临床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或严重并发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将于2012年4月6—8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大酒店举办“第八届中国心血管外科医师年会”。会议期间,还将举办第六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奖”颁奖典礼。欢迎全国心血管外科医师及相关专业人员积极投稿。参会者可获得国家级继续教育Ⅰ类学分10分。
期刊
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我们对21例胸中、上段食管癌病人采用食管胃颈部圆形吻合器吻合,吻合口瘘和狭窄发生率较低,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中男14例,女7例;年龄53~71岁,平均年龄64.3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经食管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证实食管中上段鳞癌.全组均行左开胸双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管状胃颈部圆形吻合器吻合.其中,使用强生吻合器SDH21型号13例,SDH25型号8例。
期刊
原发肺平滑肌瘤少见[1],我们近十余年来共收治13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气管支气管平滑肌瘤,现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中男7例,女6例;年龄21~69岁,平均41.9岁.病程2个月至11年,平均2.5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发作性哮喘、咯血、呼吸困难,其中6例既往曾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疾病.首次X线胸片检查示阻塞性肺炎、肺不张2例,5例正常。
期刊
患者 女,33岁.体检发现纵隔占位1周.查体无明显异常,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心脏杂音.胸部CT检查示中纵隔左心缘处类圆形高密度灶,环状钙化(图1).术前诊断为:左中纵隔占位,心包囊肿。
期刊
病人 男,45岁.体检发现右下肺结节半月.查体无阳性体征.胸部CT平扫及增强提示右肺下叶后段一直径约2.2 cm×2.8 cm的肿块影,边界清楚,密度尚均匀,无明显毛刺及分叶征象,轻度强化(图1).术前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肺功能均正常.2010年5月胸腔镜下手术.反复探查,未发现右下肺结节.扩大切口进胸以手探查,发现肿瘤位于右侧膈肌背面,邻近肋膈角,约2.0 cm×2.0 cm×2.5cm,质硬
期刊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群整体寿命的延长,机械瓣膜(mechanical valves,MV)终身抗凝及生物瓣膜(biological valves,BV)结构性衰坏的问题被重新提出[1].我们运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二尖瓣置换术后MV与BV换瓣者的远期疗效,对临床瓣膜选取提出循证依据.资料和方法纳入标准:(1)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或对照试验,无论是否采用随机、分配隐藏或盲法;(2)研究对象:18岁以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