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胸部CT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评价中的价值以及在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6例临床资料,分析其胸部CT和相应范围X线片检查、临床分期[包括Durie–Salmon(DS)分期和国际分期系统(ISS)]及其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染色体异常)。结果(1)CT和X线片对骨髓瘤骨病骨折的诊断阳性率相近,分别为41.3%(19/4
【机 构】
: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胸部CT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评价中的价值以及在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6例临床资料,分析其胸部CT和相应范围X线片检查、临床分期[包括Durie–Salmon(DS)分期和国际分期系统(ISS)]及其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染色体异常)。
结果(1)CT和X线片对骨髓瘤骨病骨折的诊断阳性率相近,分别为41.3%(19/46)和30.4%(14/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2) CT较X线片对5~10 mm和>10 mm溶骨性病变病例的检出率均显著提高[60.9%(28/46)比13.0%(6/46);50.0%(23/46)比10.9%(5/46);P均<0.001]。(3)各病例中CT检出的溶骨性病变数目显著多于X线片[5~10 mm病变:5(0~21)处比0(0~4)处;>10 mm病变:2(0~14)处比0(0~2)处;P均<0.001]。(4)CT诊断溶骨性病变阳性的患者较阴性患者的RB1基因缺失、D13s319基因缺失和高危细胞遗传学特征发生率更高[46.7%(14/30)和18.8%(3/16);43.3%(13/30)和18.8%(3/16);50.0%(15/30)和25.0%(4/16);P均<0.001]。
结论胸部CT对评价多发性骨髓瘤溶骨病变较X线片敏感,且溶骨性病变与DS分期和RB1基因缺失、D13s319基因缺失及高危细胞遗传学特征相关,对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可接受信息总量的爆炸式增长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无论是生产,还是经营和管理,都离不开
目的 调查40岁以上中老年隐性脊柱裂(spina bifida occulta,SBO)的患病率及其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层分级随机抽样、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取郑州市7个社
患者男性,44岁,1996年4月15日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4个月入院。吸烟10年,20支/d。查体:T36.0 ℃,P76次/min,R20次/min,BP 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口唇轻度紫绀,浅表淋巴结不大,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型,双肺中下可闻干湿音;心脏(-);腹部(-)。化验:白细胞5.4×109/L,中性粒细胞0.66,淋巴细胞0.34,尿便常规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基于数字化信息服务为人们生活出行提供了巨大帮助,尤其是当前新闻数字媒体的兴起,更好的把握人民关注的焦点,为人民生活提供优良的信息媒体服务,并有
对受到边界约束的不同工艺成型复合材料加筋板进行了轴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二次胶接和共固化工艺成型加筋板轴向压缩破坏机理。轴压试验中,通过应变计实时监测试验件局部屈
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指纹图像识别技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已经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指纹图像识别技术利用的是不同个体的固有生物特征,开展身份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对鉴别良恶性肺结节的价值。方法 89例肺结节中 ,恶性 6 3例 (均为肺癌 ) ,良性 2 6例。分别于注射 10 0ml造影剂前及注射开始后的 35s、2min及 5min
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日常生产生活对电力的实际需求不但提升,电力工程得到快速的发展建设.同时,电力工程发展建设依然变成人们生产生活的关键基础性工程,因此决定了
2005年1月18~22日,在日本神户市由联合国主持召开了第二届世界减灾大会.大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就21世纪新的防灾国际战略、以及如何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等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