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倾听习惯与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来源 :读与写·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h_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质量的提高,社会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本文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的倾听习惯与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为小学高年级的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倾听习惯;倾听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100-01
  1.提高倾听习惯和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现阶段,对于倾听习惯和能力培养工作的最为明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和学生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具有更高的表现欲和好胜心,因此,在课堂上的发言会更加不好管控。虽然说上课的积极性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凡事要适度,一旦学生太过积极,不懂倾听,就会起到反作用,反而不利于构建高效课堂。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提高对倾听习惯和能力培养的重视,不仅包括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观念的灌输,在学校中树立善于倾听和乐于倾听的良好风气[1]。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现阶段,很多老师都缺乏培养学生傾听能力的观念,有些老师会觉得倾听不就是听,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培养,而且,学生在课堂上抢答不就证明了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率高么?但是,他们忽略了效率高和课堂吵闹不能够划等号。学生的倾听能力是综合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倾听能力进行培养,引导他们养成倾听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很多学生受教师的影响,也认为自己积极发言,争先恐后的说话就是好学生,就会得到老师的喜爱和夸奖,所以不注意倾听,而另外一部分同学是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讲,总会走神,既不听老师的讲课,也不听同学的发言。这些归根结底就是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倾听的重要性。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为培养学生能力、养成习惯、提高语文素养、指导实践活动提供基本的资源,课堂上的时间都很宝贵,只有注意倾听,才能把握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提高课堂效率。
  2.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倾听
  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天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因此。要想贯彻倾听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方案,教师就要为学生们树立一个好榜样,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不轻易打断孩子[2]。这项工作的开展不止要在课堂上,还要渗透到课堂外。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梅花魂”时,问学生们“‘梅花魂’中的‘魂’是什么意思?”请学生进行发言,当遇到说话不太连贯或是对课文不太熟悉,而发言不够顺畅的同学时,教师不要着急,要耐心等待学生发言,而且要对学生所说的内容进行点评,给予学生鼓励。而在课下,很多教师会主动找学生谈话,进行沟通,这时,教师也要拿出足够的耐心来倾听,让学生们在交流沟通中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在倾听学生发言的同时,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学生理解倾听的含义,让学生学会倾听,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起倾听的能力。
  当教师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后,就要采取一定的引导措施,帮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在课堂中安排一些小故事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短片,以此来诱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遇到感兴趣的点时,会马上安静下来倾听。如果将这种引导措施贯彻到日常的教学中,学生主动安静下来倾听的次数会越来越多,从而养成倾听的习惯,久而久之,就能培养起学生的倾听能力。
  3.制定课堂规则,规范学生倾听
  虽然说课堂是学生的天下,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了语文课堂,但是,课堂的有序展开需要一些规则,没有规则的课堂不可能高效。要想保证课堂上学生能够有效的倾听,就要为课堂教学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规范标准,在班会课上由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制定。语文课本来就是必须给孩子提供交流和倾听机会的课堂,新教材中设置了单独的问答环节,教师要在课堂上落实相关的规则。例如,制定一些细则,让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中遵守:老师提问的时候举手示意,不可以出声或者抢答;老师和同学在说话时要注意倾听,不能打断他人的发言;学生可以对发言者进行提问,但是要等到发言者的发言完毕后……通过对课堂的发言细则的制定,对学生的发言和倾听进行规范。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小环节,例如,在某位同学发言完毕后,随机提问其他同学对他所说的内容的评价,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课堂和他人发言的注意力,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且锻炼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反应能力。通过制定课堂规则,并对课堂规则进行落实,学生就能在实践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倾听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4.结语
  小学语文是这一时期的重点学科,教师要想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没有倾听能力,学生既不能高效的吸收课堂内容,也不能对其他的观念进行吸收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但是,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不是短时间之内就可以培养起来的,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在课堂中注意倾听,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构建起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毛向群,王丽.培养倾听习惯提高倾听能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6):118-118.
  [2]王品玲,和丽.探究培养小学生课堂倾听能力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7(27):97-98.
其他文献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加热器和隔热屏的结构,低温冷阱的功能及提高真空测量重复性的措施。
校本教师教育始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能力为本的师范教育”,主张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师资培训,以解决院校培训所带来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逐渐成为教师培训的主流,它
数学教学原则是指导数学教学的一般性原理,是进行数学教学活动应该遵循的准则。数学教学原则是数学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由于数学教学本身的复杂性、教学实践的动态性和人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在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72例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
从总量中取走部分量,计算剩余量使用减法,这是减法的初始意义,其前提是总量和减少量是同类量,衍生到后面的求量差意义下的减法,学生还会固执地认为只有同类量求量差才能用减
花甲之年的长治县振兴村的“老村官”牛扎根依然壮志满怀,他想把家乡建成“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沐溪水冬听雪”“绿树灰墙红花,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态休闲乡村,路虽漫漫,但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