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自信的基础与条件

来源 :学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没有文化发展的内在需求,就不会有文化自信的问题.文化自信,既产生于不同文化的交往中,也源于各个民族或国家寻求文化相对独立发展的需要.但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而言,要在实现自身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产生文化自信,则是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与社会基础的.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现象或民族自觉心理,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根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对于一个民族或国家而言,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固然有利于文化自信的产生,但这难以构成文化自信产生与存在的坚实基础与根本条件.相对于文化的悠久历史而言,文化本身的先进程度与优秀本质,更是文化自信生成的现实根基,也是文化自信长久存在的历史条件.在当下中国,既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典型代表而存在的,又作为中华文化的最新发展形态而存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是我们产生文化自信的基础与条件,也是我们自信的文化对象.
其他文献
习近平关于涉外法治重要论述主要包括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理念、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国际法治观、推动国际关系法治化的国际法目标,并共同凝聚为新时代我国涉外法治理念的国际法内涵.为传统国际法提供了新兴领域立法的新思路,引导了其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建设的新转向,推动了中国作为国际法角色主体的新转变,丰富了中国国际法话语的新内涵.进而推动了中国涉外法治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利益发展,贡献我国全球治理的法治力量带来长久裨益.我国关于国际法治发展之路将更加自信和稳健.
面对蔓延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社区成为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最前沿主阵地,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如何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社区防控诸举措的落地,使所有城乡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将成为打赢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关键.社区发展的历史演化沿着从传统的农业村落到现代的功能社区,再至后现代的虚拟社区的方向行进,其现实发展亦经历着从地方性社会共同体到现代社会中的"社区发展运动",再至当下的社区衰落及再一次的"社区复兴"期待这一过程.而将社区纳入学理视野乃至具体学科意义上
出于抑制武人的需要,北宋延续了隋唐的科举制度,经过宋初三帝的努力,科举制得以完善.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得以跻身仕途,与庶族士人一起崛起的是儒学,二者具有内在的联系,都是维持社会合法秩序的主要力量.作为熟读儒家经典的官员,科举士人对于朝政有着自己的理解,具有怀疑精神和改革意愿.政治改革必须以科举改革为前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颠覆已有权威的同时,树立自己的合法性,并再生产合乎自己理想的官员,因此,与政治改革密切相关的科举改革成为北宋中后期的一个主要现象.最终,徽宗、蔡京等人为了达到思想专制的目的,废除科举,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