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调节情绪方法示例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bul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情绪在他们的学习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学离不开情感,教学中应重视情感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愉悦中掌握技能技巧。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绪调节 优化教学
  
  人的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它具有喜、怒、哀、乐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和外部表现。以及皮层下等部位的特定活动,在人们的生活(包括人际关系)、学习、工作中,情绪经常伴随着左右,因而影响着其活动的质量和效率。众所周知,消极的情绪会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积极的情绪则会产生良好的能动效应。小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情绪在他们的学习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经常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愉快、幸福、满足等可使儿童增强自信心,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既能提高其完成学习任务、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长期体验消极情绪而引发的种种情绪障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成为学生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帮助学生调节课堂情绪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一般是下课玩了的上课还想玩,容易把课间的兴奋情绪带到课堂来。那么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帮助他们收心、静心呢?在此我想就多年来所摸索的经验谈谈我的做法。
  
  一、唱歌法
  
  唱歌是孩子们喜欢做的事情,也很容易把思想投入在他们的歌声里,这种方法简易方便,不费脑筋,需要的时候手到擒来。两首歌下来,学生吵闹、涌动的现象基本能得到控制。我多半是在第三、四节课中用到它。因为学生在上了两节课后产生疲倦,如果在这时能适当唱上几首歌调节一下,整理一下情绪。抖擞抖擞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二、诵读法
  
  读书有三到:口到、眼到、心到。朗读背诵我只要求有两到:口到、心到就行。走进课堂时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己起个头,把学过的知识里需要背诵的古诗或自然段等选择性地诵读一遍,既能帮助学生温习旧知,又能稳定他们的情绪。
  
  三、故事法
  
  听故事是孩子们的最感兴趣的事儿了,知道要讲故事了,他们就是再“忙”也愿意放下手中的“工作”,成为你忠实的听众。
  例如,在教授三年级《丑小鸭》一课时,教室里闹哄哄的,于是我说:“哎呀,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个故事……”“耶!讲故事喽!”话音刚落他,学生们便噼里啪啦地把手放好,把身体坐直,欣喜若狂地等着、盼着。这时我便结合本课内容把准备好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绘声绘色地叙述一遍,待同学们发现我所讲的就是他们即将要学习的课文时,我首先肯定了他们的发现,接着自然地让他们打开课本学习课文,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也不错。
  
  四、“唤醒”法
  
  不会激疑,不能让学生边学边思的教学可以说是低水平的教学,不考虑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教学可以说是不够负责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理所当然的没有兴趣,感到厌烦。有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怪学生学习情绪不高,学习没有积极性,其实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想一想,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是需要“唤醒”的,而这种“唤醒”就在于不断的激发学习的动机。
  例如,《最大的“书”》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文章,记述了川川在爬山过程中和一位地质勘探员相遇、相识的过程。在上课书写题目时,我故意把“书”写得很大,引起学生的注意,介绍关于岩石的一些知识,激发兴趣,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什么老师把“书”写得这么大?为什么“书”要打引号?最大的“书”究竟是什么?学生的心中出现了一连串的问号。然后我让学生带着这些疑惑学习课文,从课文中去寻求答案。学生带着迫切的、急于想了解真相的心情认真地读起课文来,这样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始终以一种愉快、兴奋,期望的积极情绪投入到学习中来。
  
  五、练习法
  
  这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方法。我在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与课本上需掌握的知识点相结合,与学生平时容易混淆或容易出错或难以掌握的知识点相结合,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调节了情绪。
  例如,学生习作上的逗号、句号经常是混为一团,有的通常是一遍习作下来就一个句号,有的该标的不标,不谊标的标7,常常会把好端端的词用得凌乱等等。为了让同学们明白标点符号的重要性,在课前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这是我的书”,请他们标出标点,看看能用几种方法标出来。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最后要求他们分别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顿时同学们便开始活跃起来。
  课堂调节情绪的方法很多,还有游戏法,行为展示法、猜谜语法、调侃法、德育渗透法等等,设计运用各种法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调节方法。如果调节与内容脱节,不管它多么别致、精彩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师要注意保护、保存、合理利用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生发的学习兴趣与能量,因势利导,及时迁移,形成学习效益,为课堂教学服务。
  3 方法的设计与选择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喜闻乐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学生开展他们特别喜欢的游戏等活动,才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把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运用到教学中,才能事半功倍。
  4 要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教学离不开情感,教学中应重视情感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愉悦中掌握技能技巧。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课前把学生的情绪调节好了。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成为你这位传道者的知识俘虏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改革也进行的如火如荼,虽然效果显著,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互动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为这项教学改革添砖加瓦。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 高年级 作文 互动教学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并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不断被运用发展的。情境教学为目标教学的一
摘要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发展、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可见,只有师生课堂行为得以转变,基础教育的改革才能实现其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亲身体验 创造性思维 主动    一、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
“学业不良学生”是前苏联教育界常用的一个术语。近些年来,我国心理学界对学业不良的概念尚未有定论。一般地,在学校教育中,“学业不良学生”主要是指那些要比其他学生花更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时至今日,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地言及现代化的时候,后现代浪潮已经席卷整个现代社会。后现代思想已经不知不觉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教育领域在
随着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针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已呈现出一种如火如荼的现状.“聚焦有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是一个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思考的话题.所谓“有效教学”
摘要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美术教学内容依然悬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上,教学方法简单、粗暴,教学观念陈旧,忽视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发展特点,学生的个性得不到解放、张扬,学生的心灵得不到自由,完全禁锢在教师的教学中。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这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作的一点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 美术教学 个性 自由    目前的美术教育的现状是美术教育不合“人心”,不符“学情”。很多教师是很“认真”地备课
课堂教学的实施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只有落实好教学实施策略,才能将教学设计中的设想变为现实。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一、课前预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摘要 体育教师应在创新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借鉴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出能体现“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的创新意识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产生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创新教育 能力培养    过去体育课教学中,我们一直比较偏重干传授各种成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练习方法,试图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同时更为注重学
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就是对语文的锐敏感觉.”语文教学中的“语感”,主要是指阅读课文中时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语言文字是一种表情达意
摘要 教师要以无私的关爱、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平等、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欲望,大胆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  关键词 教学氛围 兴趣激发 自主学习    德国教育家戈特福尔德·海纳特说过:“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在他们班倡导一种合作、民主、社会一体的作风。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同时,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愉快,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