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之俗词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a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柳永俗词在历代词论家的眼中,一直屈处于弱势卑陋的地位。柳永俗词开拓了宋词发展的新境界,他以其通俗、生动的特点使读者、听众备感亲切且易于理解。多数论者只盯住柳词之俗,对其持鄙视、否定的态度。吴曾说柳永“好为淫冶讴歌之曲,浮艳虚华之文”;黄升称柳词“长于纤艳至此,然多近俚俗,故市井之人悦之”;王灼说他“浅近卑俗”“声态可憎”。因此,对柳永的俗词作一个重新理解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柳永;俗词;地位;形式;情感
  柳永是词史上极重要的词人,他的俗词开创了词史上的新面貌,为词注入了更丰富的内容与思想。我个人是十分喜欢柳永的。
  柳永一生不仕,浪荡于花街柳巷,俗词中的一些思想和写词时所用的语句为许多文雅人士所不耻。但也正是因为他的词是从社会真实的生活、自身深刻的体验中来,而被广大群众喜爱传唱。“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下层人民对他词的喜爱就是对他的肯定。柳永的词多为歌女所作,描绘男女之间细腻微妙的感情。吴梅的《词学通论》谓:“柳词皆是直写,无比兴,无寄托。见眼中景色即说意中人物,便觉率直无味。”我是不认同此观点的。柳词中的比兴不多确是事实,可也是有寄托的,不一定是气壮山河的抱负理想。柳永一生过着摇摆不定、困窘潦倒的生活,前路茫茫无绪,必然会导致种种失落、困惑,以至于彷徨,担忧的心情负累。所以词中多是情感的宣泄,愁绪的寄托以及及时行乐的想法。从另一个角度看,他的这种写词方法也是词坛的一股新风气。古往今来的词都多比兴,大量用典,追求手法的新奇,炼字,却不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柳词无疑是与以前词不同的。他的词是贴近下层人民的,所以受到了许多人的推崇。况且柳词重白描,直述事状,不尚雕饰,不正是表现了柳永在词上的造诣吗?
  柳词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人们特别喜欢将柳词与温词进行比对,我认为柳词比温词是处在更高层次上的。最起码在形式上柳词就更能给人以震撼。柳词在形式上有许多慢词,曲调是比较长的,词最大的特色便是铺叙。用领字带出一个段落,再由段落向前铺展,感情也随着景物的铺展愈发渲染的沉郁。最有代表的应属《八声甘州》。柳永立足于自己的观察体验,注重形象间的客观联系,讲求规模的宏丽壮阔,角度大体单一,空间景物是连续的,全景式的。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在这首词中,词人站在一个俯视的制高点上,从一线的视角向四周扩散,满目忧伤和荒凉的景色。并且眼中的景物是连续的、宏大的,意象也没有中断,十分连贯。一个“对”字领出段落,依据秋天的场景线索进行铺叙描绘,最后写出由此触发的感情,悲从中来,不能抑制。把才人志士失意的悲伤跟相思离别的感情完全糅合在一起,感人肺腑,发人深思。
  至于柳词中对于情感和细节的重视,我想这很容易理解。词与诗不同,词表达的感情本就比诗细致和深入。而且词比起诗来,在创作上限制较少,写出来的都是生活所感,所以有情节十分自然。柳永是一位浪荡词人,长期与妓女相往来,并多为妓女写词,表达女性的心理。自己又历经困顿,漂泊无居,受到世人的贬斥,心情长期压抑,加之又是专门致力于写词的词人,感情自然也变得脆弱、敏感、细腻,已不似男儿般豪壮。所以在柳永的词中情节和细节尤其的突出,这样更能让人有同感。细节的突出更能将人的细微心理及感情进一步的表现出来以达到共鸣的效果。对于情节和细节的重视会让词的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感情饱满,不虚乏空洞。
  雅俗向来是文人研究区别的重心,文人是不屑于“俗”的。而在俗词中,无疑为柳永描写女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就像老师所说,俗词中的女性能真率的表达自己热烈的情感,不用遮掩作假。俗词中的女性:(1).受封建礼教束缚少(2).近情从俗:为人写悲欢(3).以闺人自己的身口来写“代言体”(4).运用语言自然率性。
  虽然语言不高雅,许多还流于低俗,但这才是人的真实一面。雅词中的女性被既定为大家闺秀,表达思想也要含蓄蕴藉,淡化风情,把情上升到哲理的高度。我读这类雅词,除了觉得语句优美之外,感触不到任何打动人的情感和心理起伏活动。就我个人而言,还是俗词更能触动心灵。大家对于雅俗词的区别都了解很多,老师讲的也全面,在此我就不再展开进行补充说明了。
  我们不论读雅词还是俗词,首先感受到的都是词通过什么样的内容从而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思想、心理、理想等。词是为人宣泄所服务的。内容是基本,内容是一个词人的经历。研究也肯定是通过词的内容进行研究。所以清人看重手法风格让我颇费解,这多半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清朝时对思想的控制极为严厉,多次兴起文字狱,写文章也限制了八股,文人的思想和情感无从表达,也不敢表达,只能研究前人的作品。所以清人多注重手法风格,而清以前的人往往注重内容。作品的手法风格再新颖,再高超,没有充实的内容和丰富的思想又怎能流传百世呢?因此,内容肯定是首要应当重视的。宋、清看重的之所以不同是因为社会政策,是周边的环境不同所造成的。这也是清人的悲哀啊!
  【参考文献】
  [1]吴曾.能改斋漫录:卷16[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M].北京:中华书局,1958
  [3]王灼.碧鸡漫志:卷二[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4]赵晓兰.宋人雅词原论[M].成都:巴蜀书社出版,1999
  [5]杜若鸿.柳永及其词之论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6]刘扬忠.名家解读宋词[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7]张玉璞.浅酌低唱:宋代词人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M].济南:济南出社,2002
  [8]叶嘉莹.唐宋十七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兰蓉,陕西师范大学2012级文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学科教学(语文)。
其他文献
化学复合驱是一种重要的强化采油手段。化学复合驱的驱剂主要是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和碱。碱在降低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用量 ,增加采油效率方面起重要作用 ,同时也可能与地层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学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并且以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现已成为文学理论界不可忽视的话题。网络文学是行走在时尚前沿的大众文化,网络文学与大众文化在文学形式上极为相符,对文学大众化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文学;大众化;影响  网络文学是在网络的时代下,文学借助网络传播而兴起的一种新生的文学形式。网络文学的兴起,推动了文学的发展,拓宽了文学传播的领域。网络文学为文
摘要:本文认为元杂剧《赵氏孤儿》借助主题对历史进行了解构,借助叙事对人性进行了解构,从而以独特的复仇视角解构了中国古典的传统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在时间的叙事和结局设计上也具有一定的西方解构主义艺术色彩。  关键词:赵氏孤儿;解构主义;传统观念;艺术手法  在西方众多的文艺学理论中,解构主义是一个常用的分析方法,是指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除了指社会秩序之外,还包括个人意识上的秩序等。  自古以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摘要:《半生缘》就是被张爱玲以一种平和、低调、质朴的态度描绘了曼桢与世钧两位主人公的14年感情纠葛。他们的悲欢离合包含了太多太多的茫然、无奈与痛苦。然而,在我们沉浸在苦痛、悲伤的感情中时,《半生缘》中曼桢、曼璐、翠芝、顾母、沈母、石母等鲜明的女性形象也深入读者的心中。在她们身上所暴露出的人性的不足与缺陷,以及身上沉重的精神枷锁,值得我们世人深思与反省同时也应继续探索与研究下去。  关键词:《半生缘
摘 要:《聊斋志异》公案小说是中国公案小说的巅峰,是千朵莲花第一峰!尽管前人研究颇丰,但仍存在许多开拓之处。其中的公案小说虽短小,但故事情节都比较完整,人物性格丰富、立体,内容丰富多彩。  关键词:《聊斋志异》;公案小说;艺术特点  一、灵活多变的叙事视角  (一)全知视角  叙述者以“权威”身份,充当“全知”角色,对事件中已发生、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一切全知全晓,人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外貌、动
摘要:提起沈从文的《边城》,人们便会联想到作品中的人情美和人性美,却忽略了《边城》在刻画人物美丽外衣下隐伏的悲痛,这既隐含着作者对湘西人民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的无奈,对湘西古老传统文化消逝的悲痛,对庸俗小气自私市侩们厌恶,也有对民族生命力的思考与担忧。  关键词:《边城》;命运;悲痛  《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上是一部风格别致的作品,它被许多读者看作是一部证明人性
摘要:《老子》《庄子》作为先秦诸子著作的代表,其语言反映了上古汉语尤其是战国末至汉初汉语的基本面貌,也是后世典范的文献语言的源头之一,因此在汉语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老子》《庄子》是中国上古时代的哲学著作,哲学的推演和阐释需要基本的概念,而本原规律类抽象名词则担当重要角色,对《老子》《庄子》本原规律类抽象名词进行细致扎实的比较分析,总结在中国语言史上的多重价值有利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  关键词:
摘要:细细品读张爱玲的小说,仿佛一个女人在娓娓道来他人家的故事。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以一种冷静客观的笔调,不管人物是善是恶、情感是真是假、故事是喜是悲,她仅仅是一个叙事者。也正是如此,她创造了耐人寻味的都市想象世界。她笔下的都市是畸形化的都市,世俗化的都市,意象化的都市。  关键词:张爱玲;都市想象;特点  一、畸形化的都市  小说五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环境即小说的创作背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