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寻找自己的标签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rn_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市中心的玄武湖。图/GETTY

  前后一年多的时间,书记市长双双落马,把南京推上了这一轮反腐的风口浪尖。
  南京,是一座充满了矛盾的城市。
  它号称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具有虎踞龙盘的帝王之相,如今却因为大拆大建,历史遗存几乎荡然无存;它是东部最富裕省份的省会、省内唯一的特大城市,经济总量却长期被同省的苏州、无锡甩到身后;它是中国科教资源最集中的城市之一,但每年有超过70%的发明专利得不到转化,如何释放如此巨大的科技潜能,至今仍是困扰着它的一道难题。
  这种种矛盾,时常令南京人唏嘘不已,也让这座城市的主政者备感压力。他们或绞尽脑汁,发展经济;或大兴土木,改造城市;或另辟蹊径,试图弯道超越。但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近些年来,城市规划和产业战略的频频变动,使得南京与周边城市的差距不降反升。
  以工业总产值为例,2004年南京与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的差距分别为9472亿元、4095亿元、1345亿元、1167亿元、477亿元;三年后,这个差距分别扩大到15777亿元、9984亿元、3159亿元、2243亿元、1615亿元。
  如今市长、书记相继被抓,南京官场动荡不安,更加重了外界对这个城市的疑虑。
  有人说,南京在经济追赶的激流中迷失了方向。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它的城市定位摇摆不定,从“国际化大都市”到“现代化江滨城市”,再到“现代化国际人文绿都”,却没有一个给外界留下了印象。
  在区域合作中,南京也是纠结不清。它的周边有上海、苏南、苏北、安徽、江西、杭州等多个经济体,但到底该向哪个方向发展,至今仍没有共识。长三角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宁镇扬板块龙头城市、长江经济带四大中心城市……都是它用过的标签。
  南京到底在哪里?

江北开发再度受挫


  杨卫泽主政南京期间力推的江北开发,在他被调查后似乎放慢了脚步。2014年南京曾发布过一份地铁建设规划,计划在2014年至2020年期间,修建10条新线,其中的11号线和4号线二期都与江北紧密相连。
  但杨卫泽落马后才几天,就有消息称,上述两条地铁的建设暂缓。当地媒体从南京地铁建设指挥部获悉,11号线和4号线二期甚至都没有出现在南京上报给国家发改委的方案中。这无疑是给江北的发展泼了一盆冷水。
  规划中的南京地铁4号线二期与一期贯通后将成为一条跨江地铁,而11号线又称为江北轻轨线,连接雄州、长芦、大厂、桥北、珠江、桥林等地。国内交通规划设计领域知名专家、南京市人大代表杨涛认为,江北中心区开发建设最需要的就是地铁11号线。
  “已有的3号线、10号线都是尽端线,只有11号线将这两条尽端线串联起来,并与其北端的宁天城际贯通起来,才能更好发挥江北新区轨道交通线网整体效能,最大限度吸引和服务客流,也才能真正有效带动江北新区中心地段的土地开发。”杨涛表示。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杨卫泽对江北情有独钟。他到南京的第二年就把江北从规划的南京“副城”上升到“江北新区”,并成立江北新区领导小组,亲自出任组长,还兼任江北新区党工委(筹)书记。
  杨卫泽的目标是想把江北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填补南京至今没有国家级新区的缺憾。这个目标一旦实现,南京江北新区将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州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安新区之后的又一个国家级新区。
  为了冲刺国家级新区,在2013年7月南京召开的江北新区规划编制动员大会上,杨卫泽要求在青奥会前,除了在建项目和已经出让的土地外,江北新区暂时停止审批和出让其他项目和土地,重点做好规划和拆迁工作。
  用他的话说,就是要“用一年时间重点做好这一片区的规划定位”。
  如今,青奥会已经结束,杨卫泽自己却落下马来。他曾大力推动的江北新区何去何从?似乎也陷入了迷茫。
  事实上,由于南京在空间拓展方向上的徘徊,江北的开发已经不是第一次受挫了。
  南京虽然是一座具有近2600历史的古城,但由于秦淮河、紫金山和长江三大天然屏障的限制,长期以来城市建设始终局限在明城墙之内。这片面积仅43平方公里的区域,集中了南京几乎所有的政府机关、学校、企业和商业街区,超过130万的人口使这里成为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如何跳出明城墙,拓展南京的发展空间,一直是南京主政者需要破解的难题。
  上世纪80年代初,南京将长江以北的浦口一带作为突破口,希望能够建成如同武汉、重庆那样的跨江鼎立之市。为了推动江北发展,南京将当时市里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放到江北的浦口区,同时动员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一批高校搬迁过江。
  主政者乐观地认为,浦口将成为“南京的浦东新区”,用“从秦淮河到扬子江”来形容江北发展规划。但遗憾的是,浦口很快就陷入了困境。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带动江北城市的繁荣,南京人只把它看作一个大厂区,即便在那里上班的人,也习惯下班后回到江南主城区。
  到上世纪末,与南京主城区相比,江北发展仍严重滞后,GDP总量只占全市GDP总量的13.3%,人均GDP只相当于全市平均水平的57.1%,财政收入只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5%。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浦口校区也很快结束了短暂的历史。
  第一轮江北开发就这样也不了了之了。
  很多人将那轮江北开发的失利归咎于交通。虽然南京同武汉、重庆一样紧靠长江,但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江面很宽,地质情况复杂,修建跨江通道并不容易。事实上,到2000年之前,南京一直只有一条跨江通道——建设于1968年的南京长江大桥。   河西,还是江北?
  跨江发展受阻后,南京开始背对长江,东扩、南延,城市重心向东南方向转移。时至今日,南京仍然是一座“靠江而不近江”的城市,没有摆脱“城中不见江,江上不见城”的尴尬局面。
  河西,成为南京此后城市空间拓展的新目标。
  位于外秦淮河以西、长江以东的河西,面积约55.7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明城墙以内的南京城。虽然属于南京主城区,但由于靠近长江,地势低洼、土质松软,河西之前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基本以农田为主。
  2001年10月,中共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正式确立了“一城三区”城市建设的战略构想,所谓“一城三区”就是指河西新城和东山、仙林、江北三个新市区。河西新城的建设,成为这个战略的重中之重。
  按照规划,南京将用5到10年的时间,把河西建成一个集商务、商贸、文体三大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时任南京市委书记李源潮对河西寄予了厚望,他曾说:“古都金陵看老城,现代化新南京看河西!”
  他还以美国曼哈顿为例,鼓励南京官员说,“(曼哈顿)面积与河西差不多,全是摩天大楼,便利的公路和五座大桥沟通进出,成为世界著名的商贸胜地,完全可以参照美国曼哈顿的成功例子,将河西新城建设成一个商贸城。”
  后来,李源潮曾对美国规划协会政策主任苏解放回顾说:“2001年下半年,我兼任南京市委书记时,正值全国加速推进城市化的新阶段。对于换届后的市委、市政府来说,面临的重大课题是怎样搞好南京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南京城市发展的定位,选择城市发展道路。”
  当时有媒体报道称,南京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长期滞后,与其城市地位不相称,省委非常着急,几次听取南京市的专门汇报,想要重点抓南京的发展。时任江苏省委副书记李源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任命为南京市委书记的。
  也正是在2001这一年,南京获得了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的承办权。李源潮抓住这一时机,将十运会主场馆选址落户河西,希望借助大型赛事加快河西的发展。那段时期,河西建设工地最显眼的标语就是“以一个现代化的新城区迎接十运会的召开”。
  十运会的到来,不仅促成了河西新城的崛起,更让被城墙束缚了600年的南京全身筋骨都舒展开来。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徐琴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河西的开发使南京第一次跳出了明城墙,在老城之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李源潮之于南京发展的影响,没有随他的调走而远去。他的继任者罗志军仍把河西作为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向。江苏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宋林飞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河西新城的框架就是在李、罗主政南京期间打下的。
南京市内的一处建筑工地。多年的大拆大建,使得南京的历史遗存几近消失。图/CFP
2011年3月,为修建地铁线,南京市将一些路道边的梧桐树砍去枝叶、进行移植。图/CFP

  罗志军的继任者朱善璐虽然把青奥会的主会场仍放在河西,但他的兴奋点显然不仅仅是这里。在朱善璐主政期间,南京市委市政府一口气规划确立了包括河西新城、南部新城、浦口新城、江心洲在内的十大功能板块,计划在2010年至2012年的三年时间里,投资1200亿元用于改善城市面貌。
  据说,朱善璐刚到南京时,曾带着秘书,骑着自行车绕着江心洲进行考察。后来他在一次会上说:“南京下一轮的发展有一个新的思路,如果说几千年来是背靠长江建设新南京,现在应该转过身来,拥抱长江,背靠紫金,建设南京。长江经济、长江文化就是现在新的时代经济、时代文化下南京的又一个响炮。”
  遗憾的是没等到“炮响”,朱善璐就离开了南京。他的继任者杨卫泽对河西似乎更没有兴趣。杨卫泽上任不久,就提出“十三五”期间南京的发展重点应从河西向江北转移。
  作为建设江北新区的急先锋,杨卫泽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江北原先副城的定位,无论是发展内涵,还是发展要求都不能适应如今的需求,南京要对江北的战略定位重新发掘,形成与江南主城相对均衡独立的新区。
  对杨卫泽的这一看法,很多南京人并不认同。反对者认为,目前大规模开发江北的条件仍不成熟,河西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刚刚有所起色,应该乘势发力,青奥会不应是河西发展的终点,而应是新的起点。
  一位要求匿名的南京学者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在区域发展规划上摇摆不定,无法做到像上海那样十几年如一日地开发浦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领导更换过于频繁,政策缺乏持续性。
  2000年至今,南京更换了4任书记;市长换的频率更快,在1980年至今的30多年间,走马灯似的换了11任市长,平均每位市长任期不到3年。
  有学者曾对南京市1992年至1997年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特征做过分析,发现这期间市区城市建设的重心在东北至西南方向上来回振动,而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的重心移动轨迹类似环形,空间扩展的主导方向不是很明朗,表明这些年来主城的城建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呈四处出击、全面开花的局面。

22年的“苏小三”


  刚刚过去的2014年,对南京来说可能具有特殊意义。这一年,南京在追赶了十几年后,GDP终于反超无锡,甩掉了“苏小三”的帽子。
  身为副省级省会城市的南京,自从1992年被无锡超过后,GDP一直落后于同省的苏州和无锡,仅位列江苏的第三。因此,被坊间戏称为“苏小三”。   南京市统计局2014年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全市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20.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1%。同期,无锡实现GDP6122.04亿元,同比增长8.2%,被南京反超已成定局。
  南京与无锡的差距主要形成于“八五”期间。那几年,无锡在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双重推动下,迅速崛起,从落后南京9%变为领先29%,赶超了38个百分点。到“八五”末的1995年,无锡GDP已是南京的近1.3倍。
  此后,南京虽奋力追赶,但始终难以翻身。江苏省社科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王树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分析,去年南京之所以能够反超无锡,与两个城市的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他说:“无锡主要以工业为主,而且是外向型经济为主,其出口所占的比例在2008年以前非常高,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外贸出口受阻,地方经济也受到较大冲击。而南京是以服务业为主的城市,主要面向内需市场,受到的冲击也比较小。”
  同时,王树华认为去年在南京举办的青奥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举办青奥会不仅加快了南京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而且明显拉动了服务业的增长,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1.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13%。”
  解放前,南京是一个特殊的消费城市。根据1946年6月的统计,南京市135万人口中真正从事工农业生产的工人、农民,只占总人口的10%,而其他大部分人都是国民党政府官吏、公教人员、警察、眷属以及为他们服务的仆役。这种状况当时在全国人口逾百万的城市中是绝无仅有的。
  1949年解放后,南京开始从消费型城市向生产型城市转变。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黄南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随着南京汽车制造厂、南京炼油厂、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的布局,南京成为一座重工业城市,“化工、钢铁、汽车等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一度高达70%。”
  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南京已经形成了以机械工业、电子仪表、建材水泥、轻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工业为主要支柱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这期间,南京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排名中稳居前十。
  但随着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这座古老的城市开始跟不上节奏了。1982年,南京第一次被挤出了全国城市经济总量前十名。
  自“八五”被苏州、无锡赶超之后,南京在全国城市经济总量的排名一直在十六七名徘徊,整个“九五”期间,也毫无起色。这让南京市领导十分着急,他们不得不在接下来的“十五”中放手一搏。
  2001年,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工业经济翻一番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市里启动实施了“工业第一方略”战略,将工业提升到全市经济发展的第一高度。
  这一战略的提出使南京制造业的规模和从业人员大幅度扩张,第二产业的比重在经历十多年的小幅下降之后很快得到新的提高,工业总产值在此后的几年中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高速增长,成为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贡献率始终保持在70%左右。
  时任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曾将“扩大有效投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比作“工业第一方略”战略的两个轮子。他回忆说,有一次赴山东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回来后,市委、市政府连夜决定将全年的工业投入从530亿元提高到600亿元,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工业发展的后劲。
  罗志军认为,南京“十五”期间工业持续20%以上的增速也正得益于投入的逐年增加,“投入是核心的核心”。
  据悉,从2001年至2005年,南京工业投入形成了“1、2、3、4、5”的增长轨迹,即平均每年增加一个百亿元的规模,5年总投入突破了1800亿元。扬子65万吨乙烯、金陵石化原油改造、乐金飞利浦等一批重大项目都是在这期间上马投产的。
  在工业发展的强劲推动下,南京的经济也开始发力。到2005年,南京在全国城市经济总量的排名也上升到第13位,但与苏州、无锡的差距仍然很大。
  2006年,南京在继续推进“工业第一方略”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十大产业链”战略,希望以产业链的发展作为新时期提升工业产业整体优势的突破口。
  
  罗志军在一次调研中说,过去南京工业发展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于依靠大企业,中小企业数量偏少,二是传统产业企业多,高新技术企业少。他认为,产业链所特有的高效率配置资源和高水平增值功能,正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但正当南京奋力追赶时,金融危机的爆发,打乱了它的步伐。再加上之前工业发展过快,一些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这座城市不得不面临经济转型。这也成了对罗志军的继任者朱善璐最大的考验。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专业的朱善璐,习惯于“一分为二”看待问题。对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他认为,虽然使得经济发展进入低潮期,却为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低谷期可以选取合适的领域推进改革。也正是基于这样考虑,朱善璐提出了利用金融危机,实现南京发展的“弯道超越”。
  “滑冰的弯道至关重要,弯道技术与过人是滑冰的关键环节点。滑冰的特点是弯道超越,直道的超越机会少,硬拼不太容易,要拼就到弯道,弯道有更多的技巧和技术。”朱善璐认为南京当时就处在弯道,正逢超越的绝佳时机,而超越所需的技巧就是创新。

中国的波士顿?


  南京,是中国科教与人才资源的重镇,云集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近30多所高校。每年有超过25万大学生、研究生从这里毕业。
  “如何释放这些科教资源的能量,把它们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历届南京市领导都面临的一个难题。”江苏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宋林飞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长期从事科教工作的朱善璐,肯定更看重这一点。他就任南京市委书记后调研的第一站就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科院南京分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据当时一位在场的学者回忆,朱善璐最关心的问题是科研成果转化在南京落地的比例、成果、真正形成了哪些产业。
  南京当地媒体曾报道说,2008年朱善璐在率队去苏锡常三地调研时,就反复问随行的南京官员,“别人资源、人才少,却取得了成功,而我们资源就在家门口,为什么没有别人做得好?原因在哪里?”
  朱善璐认为,一个城市发展驱动力和模式的选择,要从自身特点出发,扬长避短。对南京而言,就是如何走出一条“富科教资源下”的独特创新之路。
  但遗憾的是,南京这条路走得并不顺畅。在朱善璐主政期间,南京GDP再次下滑,在城市排名中仅位列第十七八位。
  朱善璐离开后,主政过苏州、无锡的杨卫泽成为南京新的市委书记。
  上任不久,杨卫泽就在一次市委全会上对过去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批评。他说,“南京特殊的城市性质决定,不可能以生产型为代表,南京不是一个拼GDP的城市,也不是拼生产的城市。三十多年来的经验证明,南京拼GDP拼生产是拼不过别人的。只能越比越灰心,反而把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丧失。”
  接近杨卫泽的人说,他的目标是把南京建成一座历史名城兼全球知名的高教重镇。在他心目中,南京与上海的关系,应该像波士顿与纽约的关系。
2011年11月,大雾笼罩中的南京市河西新城区。时而向江北、时而向河西,南京不同的主政者确定城市建设发展重心时,在多个不同方向上来回振动,主导方向迄今仍未明朗。图/CFP

  这一点,杨卫泽2012年2月在南京市属的南京工业大学上的演讲袒露无遗:“南京这座城市迫切需要一批斯坦福式的大学,在与城市发展的融合互动中推动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在我心目中,南工大有斯坦福的影子。”
  南京市社会科学院一位领导回忆说,杨卫泽在考察市社科院时,直截了当地对他说,他到南京就抓两件事:科技和文化。
  “他说的科技其实指的就是创新。”这位领导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杨卫泽已经意识到,南京必须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才能赶超苏州、无锡。
  创新驱动关键在于人才,而科技人才资源是南京得天独厚的“城市之长”。杨卫泽曾对身边的人说,相对于有形资源的短缺,人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就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长一茬”。
  不过,杨卫泽也认识到,拥有人才资源并不等于可以轻易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此,他提出了一套“半成品”理论:如果从“产品”的角度讲,我们南京生产的主要是“半成品”。南京每年毕业的25万大学生研究生是“半成品”,他们必须到社会这个大熔炉里去锻造,成为能够创造财富、造福社会的人才,才能算是“成品”。每年产生的大量科研成果也是“半成品”,科研成果只有通过创业、通过企业进而变成产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算是“成品”。
  为了把“半成品”转化为“成品”,杨卫泽开始在南京各地大量修建“孵化器”——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
  “现在南京绝大多数的孵化器、科技园、开发区等,都不具备真正的科技创业孵育功能。”他解释道,“为此,我们必须像改革开放之初搞经济特区那样,按照国际标准,营造一种适宜创业创新的功能载体和制度环境,提升创业孵化的成活率和企业培育的成功率。”
  在他的推动下,全市各区县纷纷大兴土木修建科技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底,南京除了20家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外,市级以上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已超过200家。
  南京市一位曾参与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前期调研的学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这几年,科技园在南京遍地开花,已经到了数不过来的地步,“仅秦淮河区,几乎每个街道都有一个”。
  在推动创新的同时,杨卫泽也开始着手调整产业结构,整治“三高两低(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低产出)”企业,掀起了一场“环保风暴”。
  2011年6月3日,中国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化)发生酸气泄漏,引发市民和媒体的强烈关注。
  一个月之后,南京市政府在媒体上公布了首批173家整改企业名单,南化、锦湖轮胎等大企业都榜上有名。这些企业将一律先停产,再分别处理。中石化负责人为此还专程赶到南京“负荆请罪”,并答应投入5亿元,保证限期完成整改。
  建成于2006年的南京溧水县观山化工园区,是一家市级工业园区。由于排污严重,前几任市领导一直有关停的打算,但考虑到它是该县主要的税收来源之一,始终没有下决心。
  但杨卫泽态度非常强硬,明确要求除了一家上市公司“海正药业”外,园区内其他19家企业必须限期关停或搬迁,同时取消观山化工园区的牌子。
  时任南京市环保局的一位领导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回忆,为了落实整治目标,杨卫泽还要求市纪委牵头,联合经信委、环保等等部门,组成督查组负责督查,“先后处理了一批干部,包括一名副县长”。
  但对南京来说,治污之路仍然漫长。由于历史原因,作为石化工业重镇的南京,周边分布着大大小小数百家化工厂,西南、东南、东北都是化工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被化工包围的城市。
  去年,南京市委曾计划,用8-10年时间,对化工企业集中的金陵石化及周边、梅山、大厂地区、长江二桥至三桥沿岸等四大片区进行整体改造,包括搬迁南化、金陵石化等大型企业,实现工业全面推出。
2013年3月,江苏省2013届女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南京市举行。每年有超过25万的大学生、研究生在南京毕业,但南京却往往不是人才就业的首选地,没能将丰富的科教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图/CFP
  不过,南京市委一位要求匿名的官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这个过程肯定不会一帆风顺,“且不论‘国字头’的大化工企业,不受南京市的管控和约束,就说庞大的搬迁费用哪里来?南京一年的城建投入不过几百个亿。”
  这位官员告诉记者,一位在宁的“国字头”化工企业负责人曾私下说,即便投入100亿,也不要想搬动他们。
  据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最新消息,去年重点监控的污染源企业仍有6家排放不达标,其中南化继2013年被通报后,再次上榜。

南京向何处去


  2005年在成功举办“十运会”后,南京市官方曾对外表示:会前由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造,给市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因此未来城建将不会再有大动作。
  但这番承诺并没有保持多久,随着“推土机市长”季建业2009年的上任,这座历史名城又上演了新一轮的大规模城建。这其中,引发南京市民议论最多的就是季建业亲自推动的雨污分流工程。
  简而言之,雨污分流就是让雨污分道,前者入河,后者进厂。这样既能减轻污水处理厂的压力,又可以改善城市水环境。
  事实上,南京也不是第一个启动该工程的城市。天津、昆明、广州、青岛、上海、无锡等地很早就开始搞分流管道。相对而言,南京还是落后的。南京城里雨污分流的区块一度少于30公里,污水管网不到无锡的五分之一。
  2010年初,南京正式启动主城区的雨污分流工,计划4年内投资180多亿元,对主城226平方公里范围内实施雨污分流,铺设约500公里污水主次干管,完善约4000个住宅小区及企事业单位的污水支管。
  由于是全城同时开工,因此一夜之间,整个南京主城区全陷入了拆迁、噪音、路面不平和交通拥堵之中,让市民们苦不堪言。
  对于雨污分流工程,江苏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宋林飞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他是支持的,但“这么大的工程,应该一个区接一个区搞,一任接着一任干,不能指望一口吃个大胖子,(季建业)步子确实迈得太大了”。
  2010年初,南京赢得了青奥会的举办权,更大规模的城建铺开了。南京当年同时开工了六条地铁路线,其中有四条承诺于四年内完工。
  公开的报道显示,因筹备青奥会,南京市在3年内投入139亿元建设青奥村配套工程,而花在城市建设上的投入,仅2012年就高达680亿元。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是,那个时期南京城内标志着大规模建设的盾构机,只比上海少一台。
  梧桐树是南京城内一道独特风景。80年前,美国建筑师墨非在对这座城市进行规划时,就将梧桐作为主要的行道树种,使它成为南京独特的元素。陵园大道和中山大道两旁最早的一批梧桐树,就是东南大学教授常宗惠于1929年6月从上海法租界购得的。
  2011年,为修建地铁三号线,需要移植1000多株行道树,其中绝大多数是南京人钟爱的梧桐。这引起了市民极大的不满,最后演变成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树保卫战”。不少人到市图书馆门前集合“散步”,以示抗议。
  南京市民对大规模城建的不满,在政府拆除城西干道高架、改建隧道时达到了顶峰。
  老城西干道始建于1996年,是南京主城区一条南北走向的交通大动脉,设计寿命50年。但通行不到十年,政府又要对其进行改造,将高架桥改为隧道。市民们纷纷表示愤慨,指责这是在为青奥会搞形象工程。不少人还猜测,力推改造的季建业从中谋取私利。
  季建业被抓后,雨污工程很快也成了“污点工程”,被南京市全面叫停。市住建委负责人向市民表示,没有开工的雨污分流工程都已暂停,已经开工的项目,也将整改,尽快将平静还给市民。
  同时,随着“推土机市长”的落马,南京市也开始压缩城建规模。新市长缪瑞林一上任就砍掉103亿元的建设资金。他在2014年1月当选新市长后表示,当年南京城市的建设总规模,已经由原来初步计划755个亿,压缩为652个亿,并承诺“要严格控制新开工新建项目”。
  在前任和搭档相继落马后,一贯低调的缪瑞林在一次会议上意味深长地说,“不能就南京论南京,要跳出南京发展南京,协同发展就需要从更大的区域来审视南京,要把南京放在全国的发展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其他文献
王康俊(化名)是四川省苍溪县双田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去年秋天,他第一次拿到一台数码摄像机。初拿摄像机,康俊不知道怎样编排素材,也不懂摄像和剪辑,只是在镜头后面摇摇晃晃地记录下他早已习以为常的生活。其中出现最多的是他不到5岁的妹妹,妹妹出生后不久,父母就去上海打工了。在康俊的镜头中,妹妹扎着一条小辫,穿着一双毛绒拖鞋,拿着比自己还高的锄头,在田间一下下挖着。妹妹还喜欢打电话,假想着电话那头就是妈妈,对
06/2015 总第696期  @魔方大厦B3:连续看了两三年影响中国年度人物,这不是一个时尚娱乐名人扎堆的榜单,在这里能看到一个个过去一年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  @饭局副局长:刘国梁20岁就获得世界冠军,年仅28岁成为最为年轻的主教练。出名趁早当然也需要巨大的代价,没有同龄孩子的童年生活,而全部时间都在练球,这也为日后成功打下基础。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
堪称世界上最快的抓拍神器,附接在眼镜上,可在使用者眨眼之际自动按下快门。它有着特殊的传感器技术,可以分辨自然眨眼和故意眨眼动作之间的区别,仅在使用者故意眨眼时按下快门,让抓拍更加快捷。
所有影响过我的,或者说我爱过的同时代人之中,鲍勃·迪伦是最矛盾的一位。他的矛盾在于他不断否定前一个自己,但他没有因此遁入虚无和分裂,一如他《Another Side of Bob Dylan》这张专辑的名字所显示,他发现了另一面的鲍勃·迪伦,因而日渐丰满、日渐拒绝被定义,正因为此,他完成了一个伟大诗人所需要的自我革命,把命运与作品通过各种撕裂而融合为一体。  因此听到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我
4月20日,台湾“立法院”副院长洪秀柱前往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领表,宣布投入党内2016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初选。图/中新 图片编辑/董洁旭  “孤峰不与众山俦,直入青云势未休。曾得乾坤融结意,擎天一柱在南州。”  张固这首《独秀山》,是台湾“立法院”副院长洪秀柱最喜欢的唐诗之一。理由并不复杂——诗中的“擎天一柱”,可能就是其父为她取名的缘由,而她的心志从这首诗也可窥得一二。  有意思的是,她在决定投
“不懂中医”的生物学家徐安龙自从两年前当上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以来,一直很低调,但是他没想到,这一次,自己成了媒体的焦点。  2014年12月19日出版的当年最后一期《科学》杂志,除了年终盘点专题外,还刊登了一组25页的文章,总标题叫做“传统医药的艺术与科学”。该专题的封面图片采用中国阴阳图形作为背景,下面标明的赞助机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  文章刊登以后,最初只在中医界和中医的支持
“几十年前的硅谷丛林遍野,有很多农田。但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前沿的科技阵地。”Uber亚洲商务总裁Eric Alexander在河北固安举行的“2015创新中国峰会”上说。  他认为,从“丛林”到“科技前沿”,是每一个对标硅谷的产业新城所要经历的必由之路,固安也不例外。  在这场由《中国新闻周刊》、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2015创新中国峰会”上,来自硅谷与中国的创新思想家和创新领袖齐
前阵子,内蒙古有一位妈妈因为产后抑郁,咬掉了出生5天小宝宝脸上的一块肉,还嚼着吃了。这个惊悚的现实案例对母婴攻击的阐释,到了震撼的程度。  很多产后抑郁的妈妈都曾经有刹那间动念要伤害自己宝宝的情况。精神分析大家早就注意到母婴之间彼此攻击的现象。胎儿从侵入、占据母体起,即形成对母亲原初的攻击。温尼科特曾举出17条母亲会恨婴儿的理由,比如生孩子并非自己的意愿、发现孩子的长相不是自己想象的、侵占自己的时
前苏联垮台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世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然而,当今世界的战略安全环境却趋于复杂,风险增加,尤其是核武器及其技术的扩散,使得“冷战”时期“相互确保摧毁”(MAD)的战略均衡被打破。引用《经济学人》评论的话,世界进入了“核武器海盗时代”。意思是说,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增多了,使用核武器的门槛降低了、风险和可能性增大了,世界更不安全了。  这究竟
影响中国  2016年度  企业家  赵伟国    赵伟国现任紫光集团(TSINGHUA UNIGROUP CO., LTD)董事长,中国新一代科技企业家的杰出代表。  匆匆进门,利落坐下,从容点燃一支烟,三秒之内,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声音一扬,简洁展现了“影响中国2016年度企业家”获奖者的气势。  这是一个第一次见面能让人觉得浓墨重彩的人:方正国字脸,下垂的嘴角、魁梧的身材、白衬衫黑西装,不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