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寻梦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f4545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佘国富,福建人,1958年出生。现任教于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为福建省美协会员、厦门市美协常务理事。先后就读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和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作品创作题材广泛,追求多样性的表现手法。 《黎明前的勇士》厦门市鼓浪屿 《母亲》
期刊
自有文明社会以来,艺术品充斥在人类活动的各个空间,宏伟需仰望的雕塑固然伟岸,陪伴在身前身后、信手可拈的杯盘碗碟更是有着无限可亲的魅力。陶艺追求质朴,在作品中糅合火与土,呈现每一件作品的精髓在您最贴近的生活当中。  韩国陶艺家李仁镇就是一位热爱生活的艺术家。李仁镇,1957年韩国出生,中学时代随父母移居美国。他对泥土存有一种天生的依恋,他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喜欢泥土,喜欢触摸它的感觉,喜欢置身于泥
期刊
老子曰“埏植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意为“空则为器”。道家认为器皿有了虚空的空间,方可起到盛物之用。这与禅宗崇尚残缺与简素的美学观不同,它主张“物体的不完整形态和有残缺的状态”的理念。禅宗希望超越物体现象而去关注其精神,发现精神世界中的规律与变化,从而达到精神与想象的统一。  因为不足,所以才有增进的空间。故现代陶艺常利用器皿的残缺形态,让欣赏者去联想、补充这不完整的空间,同时体现出一种残缺之
期刊
殷俊峰或许注定就是一个自我灵魂上的叛逆者,因为他所承受的磨难和痛苦太多,多年来他的灵魂时常想在挤压与抗争中挣脱,期望抓住某种适合于自身的生存状态,然后给自己一种精神上的解放,使得自己既远离现实,又在冥想中寻找到一个可以给自己带来欢乐的世界。所以,殷俊峰既向往道家的回归自然,又崇尚释家的内心禅定。  “到清凉处,生欢喜心”——殷俊峰一家在庐山脚下起屋、建窑、烧陶,过起了隐居般的世外桃源生活,这么一扎
期刊
这是我们身处的时代:金钱与物质崇拜统治了一切,地区性战争永无停日,爱滋、SARS成为人类生命不断更新的敌人,以美国为代表的所谓现代生活方式在冲击遍及世界各地区原有的文明与禁忌,哲学的精神已经彻底丧失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人类丧失了自我判断和批判的能力,更不用说还有能力用诗的思维去回忆未来。虽然,人们也在怀疑在这个被工具理性掌控的星球,科技并不能给我们一个人性化的未来,但现代以其资本、权力、技术确立的
期刊
[Abstract]The article introduces a contemporary American sculptor, Jonathan W . Hils, who is also a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and presides over the modern sculpture studio there. His art
期刊
2003年5月,英国皇家肖像雕塑家协会主席安东尼·司顿斯先生与匈牙利雕塑大师瓦格先生[81岁](右)在匈牙利驻伦敦大使馆会谈。瓦格先生荣获2003年肖像雕塑家协会的最高奖[世界范围]银质奖。他是特地为此抵达英国访问的。至今荣获该荣誉奖的已有14位不同国家的艺术家,1964年意大利的蔓祖[G.Manzu]就曾荣获此殊荣。   瓦格(Imre Varga)先生是目前匈牙利在世的最杰出的艺术家、雕塑家、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