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性 审美性 工具性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似乎“外热内冷”,舆论都说它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重要,但学生却对学习这门课程热情度不高。本论文针对淮海工学院在《大学语文》教学方面存在的实际情况,从课程定位与目标的确立、教材选择、课程教学的创造性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作者的看法与思考。
  【关键词】课程定位;人文性;审美性;工具性
  
  The humanities ,Appreciation of the beatiful and The means about the Chineses
  WANG Zheng-jie
  【Abstract】It is an important roles on The universitive Chineses to improving the humanic accomplishment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But,the students are not interested in it.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Huai 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is essay has put the views and thinks about the position,teaching material,teaching method and theachers of The universitive Chineses.
  【Key words】The position, The humanities ,Appreciation of the beatiful and The means of the The universitive Chineses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3-0067-02
  
  200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纲要》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引起各级各类高校的高度重视。目前全国有40多所高校将《大学语文》课作为必修课来要求。一些名牌高校如北京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等对《大学语文》课的重视程度特别引人注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学者甚至断言《大学语文》课程的春天已经到来。我们淮海工学院虽然是一所年轻的省属本科院校,但在对《大学语文》的认识上,却一直走在许多老牌高校的前头。在2000年之前,我校的所有非中文专业的文科学生和部分理工科学生就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到2004年我校在修订教学大纲时,所有的理工科学生全部开设了《大学语文》课。而且它一直被列为必修课,所有学生都必须取得这门课的学分。
  尽管我们的《大学语文》教学有十几年的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和改革的经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还存在许多困惑,例如教学的定位与目标不明确,教材使用不固定,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效果尚不理想,教师队伍客串性强,考查手段太传统等多种问题。下面我想就我校《大学语文》教学与改革中的突出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1 《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与目标必须明确
  
  《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与目标问题是《大学语文》教学的基本问题,也是目前困扰大学语文界的主要问题。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这一定位比较宏观。目前我国的高等学校是三六九等,学生素质也千差万别。作为具体学校,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应该有自己的层次认识。这也就决定了不同层次的高校,在确定自己的《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与目标时,宜有各自不同的陈述。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将《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为“旨在提高学生欣赏与鉴别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感悟和认知能力,从汉语言文学修养入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学习使学生的相关知识水平和人文思维能力进入更为广阔、成熟的阶段” [1]。而长春工业大学则认为《大学语文》的定位“首先应与中学语文相衔接, 不同的高校、不同的专业情况都会不同,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可以有不同的侧重, 即缺什么补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更高的言说能力。即在具体的授课中, 在进一步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 突出人文素质的培养。”[2]从以上两个不同层次的高校对《大学语文》的定位可以看出,他们一个强调人文性,一个强调工具性。另外还有高校强调知识性、审美性甚至娱乐性,也有的强调以上几种的综合。侧重点不同所带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也就必然不同。北京大学的温儒敏教授认为《大学语文》的定位要符合实际,不宜太实,也不能太虚。太实,是指在短时间内使读写能力有很大提高,这其实做不到;太虚,则是笼统讲人文教育,以大而化之的人文教育取代语文课,脱离了“语文”,其实也是难于达到目标的。我们不妨定位在“语文素养”,尽量考虑到在当前整个教育体制还不可能有大的改变、大学语文也不可能成为核心课程这种情况下,我们开语文课到底能做好什么。[3]南开大学的陈洪教授认为大学语文应该兼具两种功能,一方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另外具有工具性的特点,提升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因此,这门课应该贯彻两条基本思想。首先是文本本位,以优秀范文引领学生学习,而不应该是概论式的;其次是语文本位的,有别于思想品德教育课程。[3]以上种种,充分说明《大学语文》定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目前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我校广大《大学语文》老师应共同商讨,针对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状况来确定我们的《大学语文》定位,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只有解决这一问题才能顺理成章地解决教材、教法等一系列问题。
  一个课程的定位和目标的确定,其依据应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状况。而我们淮海工学院的育人目标是复合型实用人才,淮工生源是二本生源,整体素质基础一般或一般稍差——这应当是我们《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的出发点。正因如此,北师大的定位太飘,不适合淮工的生情;长春工业大学的定位又是太随意的实在,且“言说能力”又偏向表达能力的一侧,并未抓住工具性要点,显得片面。北大温儒敏所提原则很好——应该虚实相宜;南开陈洪的述说则较为平实合理。2006年我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的 “课程设置总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鉴赏和表达能力,提高文化素质,起到文理渗透、相互交融的作用。”这一定位不太具体。那么我们淮工《大学语文》的定位到底应该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应以传统美文教学为主,注重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并兼顾文、史、哲、美等知识传输;学生阅读训练、阅读延伸,宜以审美性为主,培养学生对经典范文的欣赏和体悟能力;学生能力训练应以工具性为主,进一步提高学生文辞积累水平,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人文性、审美性、工具性,三者结合,不可偏废任何一方。
  
  2 《大学语文》教材要能体现《大学语文》定位的三个向度
  
  《大学语文》的定位和目标明确了,接下来就是选什么教材的问题了。教材选择的原则首先应是易于虚实结合、比较靠近以上三个向度的综合培养;其次是比较有权威的、国家重点规划出版的。目前《大学语文》的教材呈现一种无序状态。据了解,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馆藏大学语文教材达到1402种,用于现在大学语文教学的教材在100种以上。教育部全国高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洪指出:教材建设中一个典型的问题是,在某些地区和单位存在着“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一些教师出于职称评定等因素的考虑,自编教材给学生使用,还有少数学校关起门来使用自编的教材,这些教材普遍水平较低,有的甚至是“搬”别人的材料。没有高水平的教材,很难让学生接受大学语文。[4]我们淮工从2000年以来所使用的教材有5、6种之多,其中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大学语文》多个版本都用过,但华师版本的选文多为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讲,许多学生比较头疼,课外延伸阅读的难度也较大。目前我们在同时使用两套教材,一套是丁帆、朱晓进、徐兴无主编的《新编大学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一套是陈洪主编的《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尽管这两套教材都是目前《大学语文》课程的代表性教材,但根据人文性、审美性、工具性定位和目标,笔者认为《新编大学语文》这套教材比较适合,因为这套教材将人文性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文性是贯穿全书的红线,11个单元从人的生命与发展、需要与追求、自由与创造、人格与尊严等方面审视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张扬现代人文精神。每个单元选文基本上能兼顾古今中外,便于教师精讲和学生课外阅读。因此笔者认为这套教材比较适用。
  
  3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要富有创造性
  
  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能动地使用教材,实现《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完成《大学语文》培养目标的必要途径。曾经有一位《大学语文》教师说,《大学语文》是一门好课,如果教好的话,学生会喜欢的。但现在的问题是老师不愿上,学生不愿学,即使上了学了也都是应付差事,并没有真正起到《大学语文》应起的作用。笔者做大学语文教研室主任有二年了,主持了三个学期期中《大学语文》学生座谈会,会上有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让我这个主持人心里确实很难受,或者是很难堪。我们也曾经到其他兄弟院校取过经,其他兄弟院校《大学语文》的状况也不比我们学校好到哪里去,许多老师也在抱怨现在学生素质太差和只重专业课的功利心态。但有时我在想:造成今天《大学语文》这种状况,我们教师的问题出在哪里?本来是一门很好、很有内容的课,却让学生如此的不满意?我们有哪些地方需要反省呢?造成这种情况,我想,归结起来不外乎有这么几点:①向学生灌输死知识,不能与现代思想以及学生的实际衔接起来,让学生感到学的知识都是过时的东西;②教学方式死板,除了老师讲,还是老师讲,没有把学生学语文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不能做到师生互动,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研究型学习氛围;③没有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拓展学生思维以及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等等。
  针对我们淮海工学院《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要实现我们的定位,完成我们的培养目标,我认为:①需要调整教学大纲,改单篇教学模式为单元教学模式,以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的培养为根本,通过对单元所选篇目的整体概述和重点篇目的阅读、思考、讨论、辨析,批判地继承和借鉴前人丰富而深刻的体验、感受和思考,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精神境界、人生追求和价值标准产生影响。而对单元所选篇目的整体概述也有利于学生课外延伸阅读。②课堂教学、课外阅读、课后写作训练三者紧密配合,人文性、审美性、工具性共同发展。改变以往学生只重十几篇选讲篇目,平时不学,考试突击的现象。将阅读量、写作量作为学生平时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大学生平时考核的权重,提高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③针对《大学语文》综合性强、难度大的特点,需要确定比较稳定的《大学语文》教师队伍,采用真正的集体备课,每一单元从整体概述到单篇讲授、课件制作以及教学程序和方法都共同讨论,群策群力把《大学语文》上成一门学生非常欢迎的课。④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多媒体、电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大学语文》教学。⑤建立全息化的《大学语文》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风向标的作用, 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必须改变传统的通过一次考试,一张试卷或一篇论文来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方式, 建立起能全方位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开放式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全息化评价体系。其具体作法是把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放在同等地位, 把基础知识的考察和创新能力的考察放在同等地位, 将学生的创新能力纳入评价体系之中, 以最终实现《大学语文》教学目标。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不可否认,随着我国大众化教育的到来,高校学生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象我们淮工这样的二本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一般或一般稍差。有不少学生在中学时语文就是弱项,进入高校的理工科以后,感觉终于可以松口气不学语文了,所以这部分学生对《大学语文》从心理上就有一种排拒。另外由于受市场经济兴起后社会转型,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严重冲击,实用主义观念大为流行,金钱至上,道德薄弱,整个社会追求立竿见影的功利效果,并以此来衡量、判断事物的价值,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可以纵横天下。现在高校学生中流行这么一种说法:专业课要上,基础课要逃,公共课肯定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加强课堂教学中的组织教学环节,不能像民国年间北京大学的课堂那样,“不应该来上课的却可以每课必到,应该来上课的却可以经常不到,”[5]放松对学生的要求。由于《大学语文》都是合班课,少则七、八十人,多则一百多人,学生来与没来很难搞的清楚。我们认为可采用固定座位的方法,将学生的出勤与遵守纪律的情况与学生的平时成绩评定挂钩,从而增强教师对学生课堂纪律的约束,有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
  
  4 加强《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要求,许多高校也开始逐渐重视《大学语文》课程,但师资紧缺是一个重要问题。有些院系领导认为只要是中文专业毕业的人就能教《大学语文》。其实只有教过《大学语文》的人才知道《大学语文》不容易教,一般人教不好。它要求教师在知识结构上要既“博”又“精”,古今中外的知名作家、经典作品都要去研究;哲学、历史、美学、宗教、艺术等方面的知识都要去了解。从这一点上来看,对《大学语文》教师的要求比专业课的教师要求还要高,所以许多中文系的教师是宁愿教专业课而不愿教《大学语文》就是这个道理。正如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齐森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高校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师,由教学课时不够的教师担任,这样的师资安排,不但不能保障师资队伍的稳定性,还势必对课程教学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有的学校虽然有固定的大学语文教研室,教师队伍也比较稳定,但是进行大学语文教学的教师在搞科研、发表论文方面都有困难,教师们心理负担较大,积极性不高。而有的学校则根本没有大学语文教师,由新引进的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甚至有的学校全部由研究生上课,这些教师也只是把大学语文作为过渡,根本无法保证授课质量。”[4]由此可见,要想提高《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大学语文》的培养目标,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淮工《大学语文》师资情况和其他高校相比,情况是好的,因为我们有一个大学语文教研室,有专职《大学语文》教师,又有中文系其他教研室教师作为依托。尽管我们面临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但《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师能够精诚团结,相互配合,努力钻研教材教法,并正在积极建设校级《大学语文》精品课程。但是,淮工的《大学语文》教师队伍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语文教研室可适当增加人员,中文系也宜提供知识结构较全面的教师参与大学语文教学,并使有相对稳定性。另外尽可能提供《大学语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使《大学语文》教师能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接受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为全面实现《大学语文》定位的三个向度,实现我校的复合型实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
  《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有许多具体问题要想真正落实到位,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康震、易敏.大学语文教学几种模式,中国教育报.2007.1.10(4)
  [2] 杨庆波.关于大学语文的定位思考.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3] 黄文徐.维彬.“语文”回大学必修课堂.师资教材问题待解决.中国教育报.2007.1.10(4)
  [4] 徐维彬.杨晨光.“语文”回大学必修课堂师资教材问题待解决,中国教育报.2007.4.17(2)
  [5] 张中行.清风明月·红楼点滴一,中国盲文出版社.2007.2(1.P3页)
  收稿日期:2008-03-02
其他文献
在线老师:黄立刚  来信剪辑:高三就快过完一半了,我的成绩时好时坏。每次考完后,我们班都有同学看别人考了多少分。我特别讨厌这种行为,有几次他们来看我的分数时,我都差点冲他们发火。我怕自己忍不住,得罪同学们。哎,我怎么了?  四川成都20中 萧颜  回复:我留意到你说“成绩时好时坏”,这种不稳定的状态,可能是你发火的真正原因。如果是我,一样会抓狂的。我曾经听一些家长反映,说孩子在高三变得不可理解,总
期刊
兴趣、特长、发展前景是我们选择专业的三大关键点。其中,兴趣是指对某个学科、专业感兴趣,有意愿求学;发展前景是专业所对应行业发展前途如何,是否拥有较便利的就业机会。而特长则是指拥有学习该专业的能力或特质。大学专业,从名称上看与高中所学课程基本无所交集,但大学专业所学的主干学科和基本课程却与高中阶段某些科目有较大的相关性,如土木工程专业要有扎实的力学基础知识,而力学则是高中阶段物理科目的组成部分之一。
期刊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不能正视这些不足、不能及时更正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不够完善的教学方法,就难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本文在探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方法     The hi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吸收和改良教学方式。Seminar教学法从其产生的背景、具体操作以及与传统教学法的对比上都具有很多独特之处。Seminar新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必要补充,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现代高校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seminar教学法; 学习兴趣; 现代高校; 创新思维与能力; 创新型人才    Discussi
期刊
从2013年第一期开始,本栏目的“佳作点评”将陆续刊登第十一届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的优秀作文,并邀请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的优秀英语老师進行点评,敬请关注。
期刊
【摘要】构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培养目标、促进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和谐校园,包括构建和谐的党政之间、上下级之间、同级部门之间、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关系和校园环境等内容。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实施人性化管理,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  【关键词】构建;和谐校园;必要性;内容;举措    Discuss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期刊
作者简介:  罗文明,福建厦门集美中学教研员,中学政治特级教师,厦门市政协委员,厦门市教育学会学会政治课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厦门市名师讲学团成员。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对于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考查非常引人注目。一是年年必考;二是题量多,分数高。如在2012年全国各省(区、市)的高考试卷中共有11道题涉及,其中选择题8道题,主观题4道题;2011年全国各省(区、市)的高考试卷也有9道题
期刊
【摘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青年学生,是当前高校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在高校,抓好青年学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重点工程、基础工程、更重要的是未来工程。要引导青年学生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增强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际效果。  【关键词】三个代表;管理体制;文化素质;思想道德建设    Road endless its long and far 
期刊
【摘要】对我国而言,加入WTO后,如何在WTO农业规则的框架下,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增强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成为当今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拟在WTO农业协议的框架内考察我国现行农用土地法律制度的得与失,通过建构适应促进农民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农用土地法律制度,为我国农业迎接WTO的冲击提供制度上的准备和对策。  【关键词】农业;土地;农用权    WTO and countryside land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尽快界定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便能够出一本适合的教材,规范目前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会计课;教学;内容界定     About the Accounting Courses Reform for Agriculture Econom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