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干核心肌群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u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躯干核心肌群肌内效贴联合常规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患者于常规康复训练前先进行躯干核心肌群肌内效贴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8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10 m步行测试(10 MWT)、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以及生理耗能指数(PCI)对2组患者平衡功能、步行功能、下肢运动能力及运动效能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BBS、10 MWT、FMA-L以及PCI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治疗2周、8周后,发现2组患者BBS、10 MWT、FMA-L以及PCI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BBS[(48.23±8.97)分]以及PCI[(0.234±0.176)beats/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BBS[(54.38±6.17)分]、10 MWT[(0.83±0.51)m/s]、FMA-L[(25.6±6.04)分]以及PCI[(0.221±0.135)beats/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躯干核心肌群肌内效贴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结合揿针埋针疗法治疗颈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接诊编号的单双数随机选取颈背MPS患者162例,尾数为单数的纳入观察组,尾数为双数的纳入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因12例患者未按预期完成治疗,6例患者未完成随访,最终纳入研究144例,其中观察组78例,对照组66例。2组患者均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频率5.0 Hz,能量180 mJ,对标识的痛点滑动冲击1000次),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在治疗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用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70%~80%存活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日常活动执行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最大限度降低脑卒中致残率,应在临床救助同时,积极开展早期康复。镜像疗法是脑卒中早期康复常见治疗手段之一,可有效减少废用综合征、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发生,促进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注意力、记忆力等脑高级功能。本研究旨在综述镜像疗法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脑卒中早期康复干预提
目的运用高分辨率食管固态测压(HRM)技术评价脑干卒中患者食管期的吞咽动力学特征。方法纳入因脑干卒中住院行康复治疗的患者18例及健康受试者10例,2组的年龄、性别、体重及体重指数均无明显差异。所有受试者均接受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对UES静息压、UES松弛残余压、UES松弛持续时间、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完整松弛压、食管远端收缩积分、远段收缩延迟时间以及无效蠕动百分比进行分析,并根据芝加哥标准第3版
期刊
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的并发症,预后差且治疗方法有限。因此,将神经刺激的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重点介绍咽腔电刺激(pharynge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PES)技术在人类吞咽运动系统中的治疗应用,阐明咽腔电刺激调控吞咽功能的机制,通过大量研究结果证明该刺激能够增加咽部运动皮质的兴奋性,该技术在神经源性吞咽障碍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临床
期刊
BACKGROUNDEarly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has been shown to improve short-term clinical outcomes but long-term benefit has not been proven and the optimum intensity of r
期刊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配合常规综合康复对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tDCS治疗组和常规综合治疗组,每组患者20例。2组均给予常规吞咽功能综合训练,tDCS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应用tDCS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吞咽造影检查(VFSS)对2组患者进行吞咽障碍的结局和严重程度评估(DOSS),以及吞咽功能(FDS)评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对脑出血大鼠脑血肿周围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高压氧治疗脑出血的最佳疗程。方法将52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2只)、脑出血组(20只)和高压氧组(20只),将各组大鼠细分为1周组、2周组、3周组、4周组4个亚组,脑出血组和高压氧组每个亚组5只,正常组每个亚组3只大鼠。对脑出血组和高压氧组采用注射胶原酶诱导大鼠尾壳核区脑出血法制备脑出血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