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伤”儿童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创伤性事件;消极情绪;微生态系统;危机干预
  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具体症状和成人存在差异,因而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儿童在发生创伤性事件后往往会产生很多消极情绪。微生态系统视野下的危机干预旨在通过家庭成员、教师、同伴以及儿童自身的共同努力,形成积极的互动模式、良好的情感氛围,从而促进儿童的心理安全,消除儿童的消极情绪,使其走出“创伤事件”的阴影。本文以一个二年级学生浩浩的个案为例,论述了微生态系统视野下危机干预的操作方法。
  一、创伤事件的背景
  2012年10月21日(周日)下午3时左右,我突然接到浩浩妈妈的电话。浩浩妈妈语气很激动,她说浩浩因为意外受伤住院了。我顿时震惊不已,连忙询问详细情况。浩浩妈妈哽咽着向我诉说了事情的经过。那天上午9时多,浩浩爸爸用骑式摩托车载着浩浩去妈妈单位看望妈妈。坐在摩托车上时间久了,浩浩觉得脚麻了,便想找一个搁脚的地方,不小心把左脚伸到了正在行进的车轮中,顿时血肉模糊,惨不忍睹。浩浩立即被送到了奉化中医院。医生一看情况非常严重,建议立即送往宁波市第六医院进行抢救。来到宁波六院,医生立即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比较成功,医生说幸好没有伤到韧带,不然就落下残疾了,但是由于创伤比较严重,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植皮手术。这一系列的事情发生得太意外了,孩子要承受多大的痛苦啊,我不禁深深担忧。
  那几天,我每天都跟浩浩的妈妈电话联系,时刻关注着浩浩的病情。由于不能过多使用麻醉药,浩浩忍受着巨大的疼痛。身体的创伤使他的心灵也受到了严重的创伤,他的脾气变得相当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妈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是苦于没有对策,只好向我求助,她说浩浩最听我的话,希望我能帮帮浩浩。
  二、诊断分析
  从身心发展特点来说,9岁的浩浩心智尚未成熟,心理脆弱,耐挫能力差。突发的创伤事件让他感到恐惧,身体创伤带来难以承受的痛苦,他的精神也因此受到重大不良刺激,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忧愁、悲伤、愤怒、焦虑、痛苦等消极情绪,扰乱了心理的平衡状态。出事后浩浩爸爸一直处于自责之中,妈妈整天以泪洗面,亲戚朋友来看望他时都带着一种同情的态度,这些都使得浩浩的情绪更加消极。当消极情绪慢慢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如果不能有效调节,就会危害身心健康。
  三、微生态系统视野下心理辅导模式的干预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和诊断,我认为可以从改善其微生态系统环境着手,帮助浩浩走出创伤的阴影。对像浩浩这样的创伤儿童的危机干预,人们往往是从孩子本身入手,这确实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如果从微生态系统因素入手,家长以正确方式干预,教师积极教育引导,并发动班集体的力量,让同学一起帮助他,温暖他,给他营造一个积极的微生态系统环境,注入积极发展的内在动力,将更能促进他的心理安全,助他消除消极情绪,走出“创伤”的阴影。
  (一)指导家长干预,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
  得知浩浩产生了严重的消极情绪后,我每天都和浩浩及其妈妈通电话。我在电话里经常与浩浩妈妈沟通如何帮助浩浩缓解消极情绪,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
  1.积极面对,加强沟通
  浩浩出事后,浩浩妈妈整天以泪洗面,恨不能代浩浩受过。妈妈的这种态度影响了浩浩,使他的情绪更加消极。我建议浩浩妈妈以一种比较积极的心态面对他的病情,不仅要鼓励他战胜身体的伤痛,更要鼓励他战胜心灵的伤痛,要相信他能因此获得心灵的成长。
  我建议母子俩利用在医院朝夕相处的机会加强亲子交流。妈妈要多了解浩浩的内心想法,一旦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要及时肯定;如果他有了心结,也要及时帮助他打开心结。
  2.调节情绪,充实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发作时,大脑中有一个较强的兴奋灶,此时建立一个甚至几个新的兴奋灶,就可以抵消或冲淡原来的兴奋中心。孩子受挫后,一般都比较激动,常常被挫折所困扰,或者急躁发脾气,或者闷闷不乐。这时,我们可以帮助他避开挫折情境,转移注意力。我建议多让孩子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让他的生活忙碌而充实。比如多给孩子讲讲故事,让他听听音乐,做做游戏,看看课外书。创伤后浩浩最担心的是会落下太多功课,我建议浩浩妈妈可以给浩浩读读课文,让他认认生字,背背乘法口诀,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
  3.爱而有度,不能纵容
  在一次电话联系中,我了解到浩浩迷上了玩手机,他妈妈怕影响他的心情,并没有阻止他。出于一种弥补心理,浩浩父母对创伤后的浩浩百依百顺,哪怕他做错了事情都不敢说他半句,生怕加重他的心理负担,他们不知道其实这种放任反而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我向她指出,生病不是纵容的理由,再不及时采取措施,即使孩子的脚伤痊愈了,眼睛却有可能落下近视的毛病。不管何时何地,我们对孩子的爱都应该遵守一定的原则,不能一味地迁就。
  (二)教师积极干预,实施多元的激励措施
  学生信任老师,也乐于接受老师的帮助。为了帮助浩浩走出情绪的低谷,我采取了多种措施积极干预,让浩浩重新树立信心,形成积极的内在动力取向。
  1.满足特殊要求,实施“偏爱”
  浩浩出事后的第二个星期日,我买了一些儿童书籍和水果从奉化赶到宁波六院探望浩浩。当时浩浩的情绪比较低落。医院前面有一所小学,浩浩每天眼巴巴地看着那里的学生做操、游戏、上课。浩浩说他现在最想回到学校学习,我鼓励他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要勇敢地与病魔作斗争。我还和浩浩讲了同学们对他的牵挂,讲了班级里发生的一些趣事。谈着谈着,浩浩开始有说有笑了。我跟浩浩约定每天打一个电话,经常在电话交流中给他布置一些作业,提高他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我还每周给他一本课外书,经常和他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一个月后他出院在家里休养,我多次到他家中探望,与他谈心,给他辅导功课。
  2.倾听种种心结,任其“释放”   从得知浩浩产生严重的消极情绪开始,我一直坚持每天和浩浩通电话。刚开始浩浩非常惶恐,总是我问一句他答一句,不敢多说什么。渐渐地,浩浩在我面前打开了心扉,有了烦恼和困惑也会向我倾诉。我总是认真倾听,并不时运用焦点技术中的正常化技术、咨询前改变技术、振奋性鼓舞技术等,帮助他缓解消极情绪。消极情绪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有足够“能量”时,便会“自行决堤”,造成危害。“堵”不是办法,“疏”才是科学的心理辅导策略。倾吐释放并接受劝解,是缓解消极情绪的好办法。
  3.强化积极因素,不断“赏识”
  创伤事件后,浩浩得到了很多同情和怜悯,这些同情和怜悯更加使浩浩觉得自己可怜,产生习得性无助感。我在电话交流中不断强化积极因素,实施赏识教育。当我知道出事那天浩浩没有流一滴眼泪,反而劝妈妈不要哭时,我表扬了他的坚强和孝顺;当听说他因为医生说有好长时间不能上学而大哭时,我表扬他爱学习,还向他许诺老师会在学习上帮助他,叫他不用担心;当得知他尝试坐在病床上写作业时,我极力夸奖他的好学,并向他提出学习上的建议。在不断的赏识中,浩浩越来越自信,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4.洞悉心理现状,及时“鼓励”
  孩子的成长不是直线式的,而是螺旋上升的,浩浩的心理问题常常会出现反复。通过与浩浩及其妈妈的电话交流,我能够及时洞悉浩浩的心理现状。一旦发现浩浩有心理问题,我总是及时采取措施,鼓励为主,耐心教导,帮助他认清影响自己心理困惑的根源所在,引导他理智、客观地对待创伤,让他在挫折中逐渐成长起来。
  (三)发动同伴干预,实施长期的集体帮助
  浩浩刚出事时,学生们对他很关心。渐渐地,学生们对浩浩因病缺席越来越习惯,越来越淡漠了。怎样发动学生们一起帮助浩浩,同时利用这个契机进行集体教育呢?经过思考,我在班级里开展了一系列帮助浩浩的爱心活动。
  1.自制礼物,举起爱心万花筒
  去宁波看望浩浩回来后,我把浩浩的近况告诉了学生们。我说浩浩每天望着医院旁边的学校,可想念同学们了,可想回到我们这个大家庭了。浩浩在医院每天要跟病魔作斗争,还要忍受孤独和寂寞,我们该怎么帮助他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去医院看望,有的说买份礼物送给他。我说医院在宁波,去一趟不方便,买来的礼物不如自制的礼物珍贵。我建议大家自制礼物,表达对浩浩的问候和祝福。学生们纷纷响应,我把制作礼物作为当天的家庭作业。第二天,学生们都交上了精心制作的礼物,漂流瓶、千纸鹤、信、贺卡,小纸船等,五花八门。所有的礼物上都用稚嫩的笔迹写着祝福的话语:“我们想你!”“祝你早日康复!”“快回到我们身边吧,我们爱你!”43份礼物,犹如43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照亮了浩浩的心灵。
  2.电话接力,传递爱心接力棒
  自制爱心礼物后,我在班级里发动了“电话接力”行动。每天晚上6时,学生们轮流给浩浩打电话,每天轮一个学生,轮到的那个学生把通话的内容写在“电话接力循环日记”里。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给同学打电话可是一次挑战。我与学生交流了打电话的注意事项,电话里可以交流的内容等,班干部先轮,然后按学号轮流。我在“电话接力循环日记”的扉页写上了序言,然后学生们一个个轮流给浩浩打电话,轮流写循环日记。“电话接力”使浩浩每天都能收到同伴的问候和祝福,病床生活不再枯燥寂寞。
  3.亲身探望,转动爱心呼啦圈
  两个星期后,浩浩进行了植皮手术。一个月后,浩浩顺利出院,回家继续休养。浩浩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给我打电话,我在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学生们,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欢呼声。学生们的爱心行动感动了浩浩和他的家长,也感动了班里的其他家长。浩浩出院回家后,我们班的很多家长自发组织与孩子一起去浩浩家里看望浩浩,浩浩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温暖。
  四、干预效果
  (一)微生态系统明显改善
  1.亲子关系更融洽
  浩浩出事前,与父母关系并不是很亲密,浩浩平时比较调皮,学习也不是很努力,父母对浩浩常常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妈妈平时工作比较忙,陪伴孩子的时间并不多。浩浩出事后,浩浩妈妈从单位请了假,每天陪伴浩浩,交流很多。浩浩妈妈经常与我电话交流,在我的建议下教育方法不断改进,“陪护”水平不断提高,亲子关系越来越融洽,母子间的感情越来越深,浩浩也比以前听话多了。
  2.师生关系更和谐
  浩浩在学校属于那种活泼好动的孩子,上课有时会做小动作,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平时他在学校里有点怕我,不敢与我接近。这次创伤事件后,他每天与我电话交流,不断地被我鼓励和表扬,与我越来越亲近了。他对我更加信任、更加尊敬,愿意跟我交流的话题越来越多,我们成了真正的好朋友。
  3.同伴关系更亲近
  通过一系列爱心行动,学生们都对浩浩伸出了热情的援助之手,让浩浩在病房里不再孤独。学生们的爱还给浩浩来了莫大的鼓舞,让他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增强了他与病魔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一系列爱心行动也让学生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让学生们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爱的教育。
  (二)消极情绪明显改善
  浩浩出事至今已有一个半月了,目前浩浩还在家中休养。现在的浩浩每天在我的指导下有规律地生活和学习。每天晚上6时左右,浩浩会接到同学的电话,在电话里与同学快乐地聊天。晚上7时左右,浩浩会主动打电话告诉我他白天的学习生活情况,告诉我他快乐和不快乐的点点滴滴。浩浩虽然还在病床上,但是他的生活变得充实而丰富,很多有意思的活动在吸引着他的注意力。因为老师对他的学习进行单独辅导,他对学习的担忧不复存在了。他感受到了来自亲人、老师、同伴的关怀,心里常常充满感动。他走出了情绪的低谷,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五、个案反思
  对待浩浩这样因为身体创伤而产生消极情绪的孩子,我们的干预不能操之过急。可以从微生态系统因素入手,让家长、老师、同伴齐心协力,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的微生态系统环境,给其注入积极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而促进其心理安全,消除其消极情绪,使其走出“创伤事件”的阴影。
  (作者单位:浙江省奉化市锦溪小学,宁波,31550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丁 尧
其他文献
脉搏波速度(PWV)是脉搏波在动脉的传导速度,它是目前比较成熟经典的衡量大动脉弹性,是一种无创、简单的早期评估动脉血管硬化的检测方法。PWV可独立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
一、引言在一所幼儿园里,教师正在给孩子们布置任务:用游戏区里的积木搭建一座大桥。孩子们一边兴奋地谈论着昨日参观的大桥,一边开始用五彩缤纷的积木专心致志地搭建起心中的大
广义上,涉及出国购物或国外寄回都属于海外购物的范畴。但海淘,是近几年兴起的海外网络购物模式,即通过互联网搜索海外商品信息,并通过电子订单发出购物请求,通过转运公司将商品寄
"今天我找XX谈话后,他从后门进教室,把门嘭地一关,气死我了,我立马让他重新把门关一下,第二次他没敢关重。"同事一回到办公室就说。同事的话让我不由地想起了几天前,我找我们班
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是中老年口腔多发病之一。牙齿重度磨耗经常会导致临床牙冠变短,垂直距离过低,咬合关系不稳定等多种临床问题,给临床修复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恢复患者
静脉留置针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操作技术,静脉留置针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以有利于减少长期输液病人痛苦、保护血管、使用方便、减轻护理工作者劳动强度、提高工作
目的观察头孢吡肟对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头孢吡肟,每次1.8g,溶于生理盐水150mL中,50min静脉点滴,每12小时1次,每天2次,疗程7~14d不等。结果治愈率55%(44/80);显效率2
探讨泌尿外科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加强患者术后健康教育、认真做好病情观察与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
目的观察碧兰根管充填材料在根管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244例急性根尖周炎需要做根管治疗的患者,年龄17~70岁,随机分为2组,根管治疗分别用碧兰糊剂(实验组)和丁香油氧化锌
尊敬的编辑老师:我虽然不是杂志的工作人员,但我常常站在杂志的角度,思考杂志的进一步高位发展。除了我本人对杂志比较热爱的原因外,我觉得杂志的高位发展,更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