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习作“真实”起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ben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目标”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那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中年段的习作教学呢?我认为真实、有个性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从“观察——为写作积累真实、丰富的材料”、“写作——不拘形式、鼓励学生写出‘真实的自我’”、“评价——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看”三个部分加以描述。
  【关键词】 习作教学;观察;写作;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目标”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其阶段目标部分,明确提出第一学段的基础习文为“写话”,第二、三学段都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然而现在学生就是怕写作,总觉得没有素材可写,所以“作文说假话”的现象蔚然成风,某些学生甚至把抄袭例文当成了习惯。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作为教育界一线的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习作的重要性,使其能健康、茁壮地发展。
  那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呢?下面我从“观察——为写作积累真实、丰富的材料”、“写作——不拘形式、鼓励学生写出‘真实的自我’”、“评价——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看”这三个部分加以描述。
  一、观察——为写作积累真实、丰富的材料
  观察: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的意思。很多的学生觉得习作难以完成,最大的原因在于他(她)们体验生活太少。其中,对于小学生来说,观察尤为重要。比如,要完成一篇写“物”的习作,如果学生没有去认真观察这个“物”,了解这个“物”的样子、颜色、特征等各方面的话,那么,他(她)们又如何写出几百字的作文呢?特别是在小学中年段的习作,学生学不会观察,那么,他们没有从观察中积累这些真实和丰富的材料的话,以后的习作根本就不能完成。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各种的素材、实例来丰富学生的材料积累。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的习作,习作要求是写熟悉的人,而且还要“以事表人”,在这种情况下,我并不急着让学生去找那一件事,而是先从人的外貌说起,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自己为例,让学生观察,从“长长的头发”、“中等的身材”、“胖胖的身体”、“白百的皮肤”、“出神的眼睛”等方面來对“我”进行外貌的描述(其中,对能用其他好词好句的学生加以鼓励)。接着老师巧妙地引导:“从老师出神的眼睛,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有:“老师很平易近人”,“老师看了很多的书”……最后,我没有把固定的答案给他们,而是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我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找到各自的答案。那么,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去注意和积累一些信息,从而为习作打好基础。当然,在学生的身边还有很多他们所熟悉的人,我也以同样的方法引导他们进行观察。终于,在学生的习作中.会发现某些学生会从“奶奶脸上的皱纹”、“妈妈头上的花蝴蝶”这些方面引申出写奶奶的辛苦、妈妈的淳朴等方面的特点,并能把事情写好来.留心周围事物,从现实中了解,掌握真实的、丰富的材料,他们才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才能写出“真实”的东西,才会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如此下去,学生习作的自信心慢慢地增强了,那么老师预期的教学目标也就理想地达到了。
  二、写作——不拘形式、鼓励学生写出‘真实的自我’
  不造假,是对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写出个性、有创新才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那里明确提出了:“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在这两点中,我们可以从“不拘形式”、“表现自己”、“尝试”、“新奇”、“新鲜”等词语中感受到:如今的写作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了。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鼓励学生要有“创新意识”呢?
  (一)放宽形式,不要拘于文体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对于习作中的文体以及形式,都没有很严格的规范。在很多的期末自测题里,都提倡写“自由”作文。因此,我们的老师不能反过来因为拘泥于形式,而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以及创造能力。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的习作,习作的要求是写“经过综合性学习活动后,最想写的内容”。而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乡村生活”,这样综合性学习活动就很广、很多了。学生写的内容可以很广泛,不一定要局限于写事(特别是那些“一天”、“一地”、“一事”的写法),只要是他们最想写的,都可以写,而且,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多用其他的形式(如:诗歌、抒情性散文、记叙文、等形式)写呢。因为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其他文体的写法。教师不要为了使学生不离题就只限定于写一种文体。毕竟小学是打基础的时候,教师不能为了分数而扼杀学生的创意。结果这一单元的习作,有些学生写在综合性学习中发生的趣事,其中充满了笑声与欢乐;有的学生写自己家乡的田园风光,其中还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更有的学生尝试写抒情性的散文,文中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一切一切都表明,学生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在习作中把它挖掘出来。而不应把它轻易埋没掉。
  (二)鼓励学生“适度”写出“真实的自我”
  “真实的自我”就是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寻找方法,在不违背社会道德的情况下,“适度”保留学生“真实的自我”。比如我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的习作教学中,发现有一部分的学生在写“自己的心里话”时,不写对父母的感谢,而是写了抱怨父母的话。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老师没有先批改后评讲,而是在课堂上表扬了这些能写出自己真实感受的同学,接着在全班学生的面前读了某位学生的习作。题目是《爸爸,我想对您说》,文章写了一位单亲爸爸为了养活自己的孩子,没日没夜去用摩托车搭客,虽然很少陪伴自己的孩子,但这一位同学并没有埋怨他的爸爸,反而赞美了他父亲的品质。这时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这位同学的父亲是伟大的。同时这位同学是懂事的,因为他懂得体谅他人,虽然也想爸爸多陪陪他,但是在埋怨与体谅中,他选择了宽容,老师为他骄傲。”这时,那一部分只写埋怨父母的学生不说话了。于是决定习作要学生自己修改,第二天再收上来。当第二天我再看习作的时候,发现那一部分的学生虽然还有写抱怨的话语,但在习作结尾都能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这样做,既能保留学生最真实的东西,又能在道德上教育他们要去体谅父母。所以说这个“度”,教师必须把握准确,不然学生变得“只看得见自己”,心理根本就没有别人。
  三、评价——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看
  (一)师生合作,促进共同修改
  小学生作文修改是小学作文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所以,教师应该提倡师生合作共同修改作文。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改或是互改,然后教师可以在教学设备的帮助之下,师生互改、互评。在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的习作点评课上.
  (二)用孩子的眼睛,欣赏学生的习作
  在学生与教师共同修改习作以后,剩下的工作就是教师的评价了。如何去评价才是比较好的做法呢?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意孩子是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人。要想培养出孩子乐于习作,有自信地养成习作的习惯,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就要坚持以鼓励为主的原则,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要多一些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使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让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们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中,点燃对语文,对习作的兴趣,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我在评语中尝试着用一种亲近的语言给予肯定:如孩子你好棒,你真是未来的小作家等等;“从学生的角度看”的方式去评价学生的习作,以求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结果很多刚刚上三年级的学生,竟能写出四、五百字的习作,我真的感到非常欣慰。
  作为很多语文老师都觉得习作教学很难开展,不知从何下手。其实只要我们与学生共同努力,以求在作文评价与批改中让学生从被动地位转向主动地位,让学生从习作的实践中去体会文章写好以后要认真修改的道理,从而不断提高作文水平,最终使学生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真正走进“真实”的境界。
其他文献
【摘 要】 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面向来华留学生开放职业教育是高校发挥自身专业教育优势、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新课题,本文以我校民用航空器维修专业来华留学生教学为例,基于留学生特点和学校现状,分析了现阶段留学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学生语言能力、师资培养、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学生管理与考评机制等方面给出了解决留学生教学问题的方法探索,为高校推进“一带一路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23.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01  什么是校长成功的标志?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列出一大堆答案,譬如所任职的学校得到长足的发展,越办越好,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名声鹊起;譬如校长获得诸多荣誉,受到各级行政部门的褒奖,光环耀眼,知名度高……但是,细细思量:教育事业是雕琢人的事业,是明天的事业,成绩也好,荣誉也罢,今天所肯定的这一切,是
期刊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reliability, practicality, and washback of MC format and show how effective and applicable it is in language testing. It mainly includes an evaluation of MC forma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3.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01  一、背景  1.初三的重要性;  初三学生很快就要面临择业或继续求学的人生选择。面对新的挑战,何去何从,这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实在是个难题。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也使得初三学生经常体验强烈的内心冲突和压力。初三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家长社会的更多关注,同时也需要班主任采用正
期刊
【摘 要】 冠城七中从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中汲取培养目标,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统一要求,转化为冠城七中教育教学过程中具象的内容,凝练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表达,构建冠城七中核心素养生成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创新德育活动,在体验活动中锻造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校本表达;课程体系;学习方式;体验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 在教改的新形势下,学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应该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服务于人,为社会和谐发展做贡献,应该多探究如何管理更科学、更人文,也就是要提供服务型的管理。人事工作者应根据教師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使各层次合理的需求都能得到相应的满足,尤其要注重满足人的高层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自觉性和潜能。还要帮助教师更多的认识自己,意识到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以及职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摘 要】 学生在课堂上犯错的过程可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善待这些“错误”资源,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从而激活课堂的生命活力,让课堂生出美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呢?笔者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为例,认为可以从活用预设性错误和灵活应变生成性错误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 错误资源;信息技术;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2.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1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参与课堂中的“说”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学不好也就没有办法“讨论”。如果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不感兴趣,他就不能去学习它,钻研它,如果他对它发生了兴趣,他就会想方设法探究它,学好了也就能积极参与讨论它。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认为有必要先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期刊
【摘 要】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小学生英语课堂已不再是教师朗读,学生跟读;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传统教学模式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小学英语课堂,并且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多媒体教学以它丰富的形式——集图片、聲音、图画、文本、动画、影视等多种形式为一体,图文并茂,声像俱佳,让整个小学英语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精彩纷呈。通过多媒体可以实现我们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英语教学的枯燥和乏味。  【关
期刊
【中图分类号】 G624.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1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低年级作为习作的起步阶段,其训练重点——看图写话,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对孩子今后习作发展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应从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入手。  然而,低年级孩子年龄小,识字量、阅读量有限,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等客观因素限制,对写一段完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