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南亚战略:困局与难题

来源 :国际展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cargo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2月1日在西点军校宣布向阿富汗增兵以来,美国的南亚战略进入了新一轮打打谈谈的循环。奥巴马就任前在竞选中许下的诺言正在逐渐演变为巨大的政治压力,因为阿富汗战争已沦为美国陷入时间最长的一场局部战争。奥巴马在西点军校花了不少篇幅辩论阿富汗之所以不同于越南的理由,现在看来,他并不需要这么做,阿富汗当然不是越南,只是其有可能比越南更困难。
   关于阿富汗问题究竟是应以军事手段来解决,还是谋求政治解决,初看起来,这似乎是美国可以作选择的事情,但阿富汗的实际政治进程显示美国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这场战争打到这个程度是美国决策者起始所未料及的,美国以为正义在其一边,塔利班只是一帮极端分子,军事打击在先,美国的民主模式随后跟进,一定会受到阿富汗人民的欢迎,美国扶持起来的政权最终也能够建立起稳定的政局。这种因对其他民族、宗教和文化缺乏了解而产生的傲慢是美国对外政策一个致命的软肋,其所犯的错误和苏联当年入侵阿富汗的初衷,本质上非常相似。随着美国领导的联军驻守阿富汗时间的推移,这种错误的代价正以大量人员死伤和冲突越演越烈而体现出来。奥巴马政府在经过长时间内部辩论后最终决定仍以增兵来为最后的撤军铺平道路,实际也是形势所迫的产物,说明美国的新战略走到了一个分水岭。
   当前美国在完成对阿富汗增兵的军事部署后正在加大军事打击力度,对坎大哈等塔利班集聚之地发动连续军事行动。与此相配合的是阿富汗政府6月2日在喀布尔召开支格尔和平大会,会议召集了阿富汗境内各派势力,并邀请希拉里等西方政要参加。塔利班不是与会方,但却是大会的主要目标,正如卡尔扎伊总统在大会上公开表示的,“没有塔利班的参与,阿富汗不可能实现和平”。显然,美国领导的联军发动的军事进攻和阿富汗政府的和平呼吁,这两者组成了美国的新战略,也是一个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两手策略,只是美国的这个两手似乎都不硬。在军事上,美国寻求重创塔利班武装力量的目标很难达到,主要是因为塔利班的草根性以及武装力量在底层的广泛渗透,使战争并不是以美军希望的正面交锋形式出现,而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游击战,美军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宣称取得了最后胜利。这再次令外界想到当年的越南以及苏联深陷阿富汗伊斯兰“圣战”的深渊。在政治上,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和平大会结束时表态美国支持阿政府的和平努力,但美国又不讲明其在阿的最终目标究竟是什么。美国的态度似乎是同意塔利班可以被区分为温和与激进两种,否则很难理解为何美国要急着在和平大会的尘埃尚未落定就匆匆表态,美国似乎对可能的谈判有一定的期待,同时又继续保持谨慎。美国的这两手策略究竟是否能够在奥巴马限定的2011年7月1日美军开始从阿富汗撤军前奏效,这个问题目前在华盛顿尚无人能够回答,但时间上的压力正在逐渐累积,奥巴马面对国会中期选举和下届总统选举的双重挑战,能否下好阿富汗-巴基斯坦这盘棋至关重要。
   以美国的观点来看,解开阿富汗困局的关键是美国在南亚的两个伙伴:巴基斯坦和印度。长期以来,美国对这两个南亚大国采取的是平行政策,在“9•11”之前,可说是平行的“忽视”政策,之后则出于反恐需要,转变为平行的“利用”政策。为了使其平行政策能够发挥最大效用,美国已经与印巴分别建立了战略对话机制。尽管印度自认为它与美国的对话更平等更重要,但美国在2010年6月3日与印度进行首轮对话前,通过其驻阿富汗美军司令之口,强调印度在阿富汗的“大量活动”可能对和平进程构成困扰,说明美国当前最关心的恐非印度的“全球大国地位”。众所周知,印度一贯反对任何与塔利班媾和的努力,在印度看来,塔利班无论温和还是激进,都是恐怖势力,如与其媾和,将对印度在阿富汗的利益构成重大威胁。而在巴基斯坦看来,印度的这种说法完全是为印度在阿富汗“非正常存在”寻找借口,其根本目的是要在巴的北方边境制造威胁。这类争吵的背后当然是印巴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在作祟。美国希望将这两个南亚对手引导到美国的轨道上,以打造反恐的统一战线,但美国真正的难题主要还不是在印度,而是在巴基斯坦。
   巴的战略地位以及在阿富汗问题上的重大利益攸关使伊斯兰堡的政策成为决定本地区局势的关键。2009年1月,候任副总统拜登急访巴基斯坦就反映了即将就任的奥巴马政府对此的认识深度。还在担任参院任外委会主席时,拜登就已领衔制定了今后5年对巴援助计划,说明如何应对巴基斯坦问题是美国战略的一大难题。美国似乎已经认识到光靠美援让巴政府来打击塔利班的策略在巴是不得人心的,美国需要关注巴的民生问题,因此强调今后美国的援助要有很大一部分落实到民生。但这些说辞并没有根本改变美国在与巴关系上非常实用主义的目标,说到底,美国并不在乎巴国内发展状况,只是要巴留在美国的反恐阵营内,通过巴军方继续打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美国的这种策略引起巴国内广泛的反感,直接导致塔利班能在基层动员更强烈的反美势力,并导致巴国内政局出现严重的动荡。2009年以来,巴安全形势的恶化使奥巴马的南亚战略面临关键的考验,美国军方甚至一再威胁,如果形势继续恶化,美军将直接进入巴境内。美国对巴的战略也是两手,其一是施加军事压力,直至入境打击塔利班;另一是在经济援助和美巴关系上更注重柔性外交的一面,以降低巴民众对美国的敌意。这两手目前看来也无法解决美国在巴面临的困境。
   综上所述,美国的南亚战略已然成为国内政治和国际因素相结合的产物,奥巴马政府能否因此而扭转布什政府铸成的颓势,目前仍然难以判断。美国学界纷纷就此发表各种见解,至于最近美国军方和国务院突然“透露”的消息说阿富汗蕴藏有高达3万亿美元价值的各种矿藏,更使外界对美国在阿富汗的意图和目标增加了新的猜测。有分析认为美国希望以此吸引国际社会对阿富汗的正面关注,以便为美军退出阿富汗铺平道路。无论是否有这个意图,美国对阿-巴地区的战略似乎已经显示布什政府时期的逼人锋芒受到挫折,奥巴马政府在确保美国国土不受国际恐怖势力威胁的前提下确有尽快收拾局面的企图,这里既有美国国内及西方盟国的民众对这场没完没了的反恐战争所产生的厌倦情绪所致,也有美国力量可能进入新一轮收缩的周期性原因。奥巴马就任后美国一再向国际社会发出的信号是美国要建立新的“多元伙伴关系”,这和新保守主义当年的咄咄逼人战略相比,确有较大的不同。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更使华盛顿必须重新定义美国的霸权地位,即美国要保持全球领导地位,仅仅依赖单边的扩张主义是行不通的。美国安全战略的根本目标仍然是全力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这并没有变,可能变的是如何去做,而阿富汗与伊拉克局势的演变将进一步促使美国调整策略。
   当前美国在阿-巴的难题主要体现在一是美国是否接受温和的塔利班,或者说将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切割是否符合美国稳定阿富汗局势的目标;二是随着美军撤出阿富汗的日期日益临近,美国必须明确究竟靠谁来维护阿富汗现行政治结构,反之,如果和平进程不可行,美军是否只能长期保持存在;三是军事手段的效应恐将越来越取决于他国的支持,因此美国一再要求中国的合作。而包括中国、俄罗斯等在内的大国到底应以何种方式介入阿富汗问题却是华盛顿仍不太好掌握的,具体到中国是否应开放瓦罕走廊(阿富汗小道)以向美军提供后勤支持,则更是美国单方面的要求,在美国的目标和底线都不明朗的情况下,中方也不大可能给出明确的答复。由此可以判断,阿-巴局势趋稳仍然只是一个有待实现的目标,也许充满了美国并不真正掌控的变数。
其他文献
金税工程正式运行以来,铜陵市国税局严格按照金税工程管理要求进行操作。实践证明,金税工程威力巨大(全市被置于金税工程严密监控之下的纳税人,年纳税额占该局全年税收收入总额80
How to mobilize world countries to work together in addressing global climate change is now another focus of world attention.This is a major milestone in the hi
期刊
近年来,中国国防科研机构在反舰导弹领域不断取得突破。2006年11月,多型新式国产反舰导弹集体亮相珠海国际航展,被外间观察家视为中国反舰导弹技术的里程碑。以《简氏防务周刊》
“观测手在1400米远的水塔上标定了1个带着RPG的家伙,我瞄准之后扣下扳机,结果那家伙的上半身和下半身当场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