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海贝与红玛瑙——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地域间交流

来源 :南方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887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序言rn科学研究认为,绿松石一般是含铜的地表水与含铝和含磷的岩石相互化合作用之后的生成物,多与其他岩石共生,单纯的绿松石纯矿极少,其原石产地也很有限.因而绿松石多是一些生长在沙石固化的石缝之间的薄而细小的原石块,很少有大型厚重的绿松石.这就使得绿松石无法用像软玉等玉石制品那样的工艺来制作,其作品在早期也多是一些简单的小挂饰,之后发现的带有绿松石的装饰品也多以小而薄的石片与其他材料镶嵌而合成.绿松石的这种自然特性决定了它在工艺制作上与镶嵌工艺的密切关系.这种利用还可能与绿松石色泽鲜艳、易于引人注目的特点有关.因为大多数镶嵌装饰品都注重绿松石与其他材料的色彩对比.据研究,绿松石的色源主要取决于铜与铁的含量,铜多则色偏蓝,铁多则色偏绿,绿松石这种鲜艳的颜色特性与镶嵌工艺对色彩对比的要求相合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近年来,湖北省佛教协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强化团体自身建设,积极推进佛教中国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领全省佛教界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统筹推进思想建设、教风建设、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自觉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谱写了佛教中国化湖北新篇章.
期刊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全体“援藏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西藏工作”部署要求,牢记使命,锐意进取,湖北对口援藏工作在“十四五”实现精彩开局,高质量对口援藏促进了受援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
期刊
深秋的湖北省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人们泡天然温泉、赏土家民俗、品养生葛根……rn向西而行,洪湖东岸的洪湖市老湾回族乡又是另一幅画卷:粉墙黛瓦的村舍、徽派风格的小楼、蜿蜒的青石板路……仿佛走进“梦里水乡”.rn从“荆州屋脊”到“梦里水乡”,两个民族乡已然成为荆州大地东西两翼的两颗“璀璨明珠”.
期刊
一招:致力于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n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团结的基石.自2019年7月,湖北省宜昌市第五批援藏工作队进藏以来,致力于将鄂藏两地青少年的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策划并实施“宜加一家亲”系列青年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多方面、多层次、多形式深化湖北宜昌与西藏加查青少年的交流,让长期生活在高原的各族青少年走出大山,真真切切、身临其境地接触到内地先进的科技、文化、社会以及现代化的生活,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高原青少年的内心和思想上生根发芽,使之成为长
期刊
潘家湾土家族乡地处湖北省宜都市西部山区,与五峰、长阳两个土家族自治县接壤,是湖北省12个民族乡镇之一,是宜昌市唯一的民族乡.近年以来,该乡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后荣获国家卫生乡镇、国家生态乡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茶叶)、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湖北省文明乡镇等称号.
期刊
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根,也是最有民族性、社会性、文化性以及群众性的舞蹈形式.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人们艺术审美的迫切需求以及舞蹈艺术的现代化,原生态的民族民间舞已经完成了从民间到课堂的舞蹈场域转换,自娱性的民间舞蹈在当地蓬勃发展的同时,逐步转换为专业的舞台表演形式.本文通过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舞台化发展现状,民族民间舞从“原生态”走向“舞台化”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期刊
2021年8月,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部署,湖北省民宗委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史教育活动精神,以“落实民贸民品扶持政策、促进企业发展”为主题,对全省民贸民品企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期刊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2022年1月15日再次发生剧烈喷发,首都努库阿洛法观测到海啸.rn我和汤加鼓王曾有过一次打擂的经历,那是在若干年前,发生在夏威夷.rn夏威夷是美丽的海上公园,由于境内四季如春,风光明媚,因此处处充满了热带情调.
期刊
在共和国将帅中,有一群特殊的将军,他们世代为奴,但不甘屈服于命运,在新中国的建立过程中最终选择了光明.他们或亲历了西藏和平解放,或参与了剿灭西藏叛乱,或见证了百万农奴大解放的伟大时刻.他们的独特人生见证了西藏和平解放的变迁,彭德怀元帅曾称赞他们“为全国少数民族走上革命道路作出了榜样”.
期刊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红旗村小学位于汉口繁华的中山大道武胜路口,1947年建校,是一所有着74年历史的中心城区老校,现有18个教学班852名学生.近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丰富民族团结教育载体,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校园、融入课堂,形成常态,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绚丽绽放.2021年,学校分别获得“武汉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武汉市第十一届运动会少数民族类暨武汉市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特别贡献奖”等荣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