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管理模式

来源 :健康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z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通过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仅采取常规的医疗设备管理,观察组则开展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及标准化管理。结果:观察组的医疗设备故障发生率为4.48%,对照组为17.91%(P<0.05)。结论:医院内通过开展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及标准化管理,有助于降低医疗设备故障发生率。
  关键词:医疗设备;标准化管理;质量控制;价值
  院内医疗设备是医院当中的重要组成单元,同时医疗设备质量和应用效果也会对院内患者治疗及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影响,因而做好院内医疗设备科学质量控制及标准化管理至关重要[1]。本文旨在分析对于医疗设备开展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管理的措施及其应用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常规资料
  抽取院内自2017年1月起,到2018年12月应用的67台相关通用医疗设备作為研究对象,主要有床边监护仪、耳道体温计、呼吸机、微量注射泵、除颤监护仪以及电子血压计和多导心电图机等。根据设备的应用时间分组,即观察组(2018年1月~2018年12月),对照组(2017年1月~2017年12月),两组管理期间的医疗设备均为同一批,且应用情况正常。两组设备型号、购入时间等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仅采取常规的医疗设备管理,即依据院内医疗设备的规章制度及管理流程进行常规维护和管理;观察组则开展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及标准化管理,措施如下:(1)首先,制定完善的医疗设备质量管理目标与管理方针,并以此作为医疗设备管理及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这也是做好医疗设备科学质量控制以及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根本。因而需结合院内医疗设备的具体应用情况,以及其他院内情况等制定完善的管理方针,并据此对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和方向进行进一步细化来提升总体管理效果;(2)需要对质量控制的组织结构进行持续性优化,在明确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具体方针及目标的基础上还需要配备科学完善的组织机构作为其开展和实施的保障。同时需要对参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及权限进行明确,并对质量控制的具体任务实施科学划分,进而充分发挥好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管理制度的作用,确保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并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3)需要对质量控制文件进行继续完善,通常质量控制文件当中主要包含操作标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等。而质量手册当中又涵盖设备的安装状况、质量巡查情况、设备照片、运行情况、设备保养和人员职责等。而在程序文件当中则需要包含档案文件的管理、计算机安全以及人员培训和投诉等而操作标准,涵盖医疗设备的实际日常工作包括设备检测的细节,校准和步骤等;(4)强化医疗设备的采购及安装管理,在进行医疗设备的采购工作前,需要开展充分的调查、论证和测评,确保能够明确相关医疗设备的具体应用目的、性价比、性能、售后和技术等。在对医疗设备进行安装时需要充分结合场地和设备需求合理安装,同时严格遵循技术的指导要求进行科学调试,强化技术验收工作来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达标;(5)强化医疗设备日常质量控制及保养和维护,由于医疗设备具有极高的精密性,因此也对操作人员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操作人员全面掌握好相关医疗设备的具体结构、应用环境及原理等,并能够掌握医疗设备在正常运行条件下相关技术参数,同时对于医疗设备开展操作规程检查。技术人员需要定期对设备参数进行全面检查,并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对于潜在的相关问题予以及时处理,以便降低设备安全隐患避免出现医疗事故。
  1.3评估标准
  对比两组医疗设备应用期间的故障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的相关数据均以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和分析,行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医疗设备故障发生率为4.48%,对照组为17.91%(P<0.05)。
  3讨论
  医疗设备是医院内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加强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水平也是提升院内医疗质量和做好院内成本控制的重要途径。现阶段医院内的医疗设备临床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还尚缺乏较为完善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同时相关人员的法制意识较为淡薄,在工作执行过程中缺乏执行度造成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仍具有滞后性[2]-[3]。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通过开展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管理,观察组设备故障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这提示,通过开展质量控制及标准化管理,有助于延长相关医疗设备的实际应用寿命,并且能够提升医疗设备工作效率,可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医院内通过开展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及标准化管理,有助于降低医疗设备故障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陈荣.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养生保健指南,2019,36(22):226.
  [2]朱笑平.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2019,29(11):195.
  [3]王清弘,陈楠,冯娇娇, 等.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J].医疗装备,2019,32(6):76-7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对于儿科临床的价值,为提高儿科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儿科感染性疾病患儿140例,按照感染类型的不同分为等量的两组各70例,E组为细菌性感染,F组为病毒性感染。另外,选取同期的健康儿童7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的儿童进行CRP检验,比较结果。结果 E组的CRP水平为(58.2±6.4)mg/L,白细胞计数(WBC)为(18.6±3.3)×109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程度根管填充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自2014年8月开始挑选我院所收牙体牙髓病患者,至2018年8月止,共挑选60例患者纳入此次研究。按照选定方法进行分组,最终分为每组20例的三个小组,按照填充程度,分别命名为填充过多组、填充适宜组和填充不足组三组。在相同治疗方案的选取上,比较三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患牙疼痛发生率及疼痛患者疼痛程度。结果:填充适宜组总有效率为95.0
期刊
摘要:目的:院前急救护理衔接绿色通道对脑卒中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77例,以绿色通道开通时间为界,对照组37例患者均予以基础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40例患者予以院前急救护理衔接绿色通道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转归情况以及急救用时。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转归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接受检查时间以及接受治疗的时间要短于对照组,两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血吸虫性肝硬化晚期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55例血吸虫性肝硬化晚期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分析它的临床特点和诊治选择。结果:经藥物保守治疗无效后,联合应用多种药物+内窥镜综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显著,降低了再出血发生率和外科手术率。结论:联合应用药物与内镜治疗是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特别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只是为其他治疗赢取时
期刊
摘要:目的:对老年人口腔修复的临床特点及其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老年口腔疾病患者设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对上述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实验的66例研究对象之中,共计缺牙276颗,人均损牙4.1颗;55例患者行全口义齿修复处理,9例患者行上口义齿修复处理,2例患者行下口义齿修复处理。结论:老年人口腔修复工作的要点在于保护患
期刊
摘要:静脉留置针是临床护理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在实际工作中,留置针输液因具有减少重复穿刺率、减轻痛苦,组织相容性好,操作简单,保护血管,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诸多优点而代替了钢针,成为临床输液的重要工具,尤其对长期输液及血管穿刺困难者及在抢救危重患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实现钢针零容忍。在这里仅对血管的选择、留置针的固定、留置针穿刺方法、留置时间及封管液的选择做一综述。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封管液  1
期刊
摘要:目的:对病毒性肝炎诊断时采用血常规和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5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行血常规与生化检验,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蛋白、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水平
期刊
摘要:目的:优质护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疗效评价。 方法:选择我科在2018年11月—2019年3月期间进行灭菌的500件手术器械进行跟踪研究,分为2组,每组250件,对照组应用传统管理方式,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方式干预供应室器械管理,比对2组器械灭菌合格情况、器械消毒流程规范性和相关科室满意评分。 结果:比对后得知,对照组相关科室满意评分89.01±2.31(分),观察组为98.75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内科的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及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应对策略,为提高医院服务水平,促进医院稳定发展,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从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综合内科治疗的住院患者中选取7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统计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并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防护措施。结果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病情、
期刊
摘要:目的:规范眼别标示,确保眼科手术中患者安全;方法:2018年11月—2019年2月,手术1200例,均采用自制眼别标示,规范使用流程,制定核查流程并实施;结果:无一例眼别错误导致的医疗差错事故,医护一致好评;结论:眼科手术眼别标识的使用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方法简单易行,患者容易接受,同时解除患者顾虑,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增加护士对患者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了患者安全防范意识。对手术患者在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