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蒂法乳房缩小整形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dayang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10月至2010年3月,我们应用中心蒂法乳房缩小整形术治疗158例患者,现将本组病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58例,均为女性,年龄31~47岁,未哺乳32例,已哺乳126例,切除乳腺组织量150~800 g,平均375 g,平均住院时间10 d.158例中获随访96例,时间为6个月至5年,平均28个月.本组病例术前健康状况均良好,且均无吸烟、饮酒史、糖尿病及家族病史等。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DSA下利用无水乙醇超选择性血管内治疗颅面部动静脉畸形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7月至2007年11月,在DSA下应用无水乙醇为8例颅面部动静脉畸形患者(女性1例,男性7例,年龄11~50岁)进行超选择性血管内治疗,治疗分次进行(1~4次,平均2次),所有患者术后均获临床随访(随访时间:初次治疗后8~24个月,平均12.1个月).4例患者术后进行了DSA复查(复查时
应用第1趾蹼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能够同时解决皮瓣的皮肤感觉、运动功能、耐磨性等问题.2005年7月至2007年9月,我们在临床应用9例,效果较好.  1 临床资料  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18~34岁.致伤原因:冲床压伤4例,机器绞伤2例,热压伤2例,其他因素致伤l例.部位:拇指1例,示指3例,中、环指各2例,小指1例.
期刊
目的 探讨携带少量额肌的前额旁正中皮瓣行鼻缺损修复和鼻再造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仅蒂部携带额肌的改良旁正中皮瓣法,完成2例鼻再造和7例鼻缺损修复术.除眶上区的蒂部携带少量额肌外,皮瓣获取均在皮下层次.皮瓣的轴线角度从垂直90°到倾斜50°不等,其中3例低发际线患者,采用倒L形设计.结果 一期皮瓣形成和二期皮瓣断蒂术中,观察到长距离行走皮下脂肪层的滑车上血管皮支的存在,以及良好的动脉灌注压
面斜裂是胚胎时期侧鼻突和上颌突上部未能完全融合所致,因多合并有骨骼、软组织、皮肤及眼鼻唇等诸多重要器官的畸形,手术修复比较困难,尤其骨骼修复是一大难点.我们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等技术,建立三维模型,制作个性化钛网,为1例面斜裂患儿进行了骨修复,获得较好的效果。
期刊
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应用游离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8例,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0~35岁。
期刊
2006年11月至2009年11月,我们应用含有U或V型静脉干的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共18例24块皮瓣,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8例24块皮瓣,2块皮瓣修复虎口,9块皮瓣修复手指背侧的皮肤缺损,其余13块均用来修复手指掌侧的皮肤缺损.皮瓣面积:3.0 cm×2.5 cm~10.0 cm ×5.0 cm.皮瓣移植到受区后血管吻合方式:动脉逆行静脉顺行21块,动
期刊
期刊
纤维包膜挛缩是隆乳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隆乳术后效果.纤维囊挛缩不论是其发生、发展,还是预防及治疗,还包括对其诊断和检测都是国内外争论的热点,我们仅就这些观点做一综述。
期刊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蒂小腿外后侧链型供血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采用腓动脉穿支蒂外后侧链型供血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12例,皮瓣范围10 cm×10 cm~25 cm×13 cm.供区移植皮片修复. 结果术后12块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最长12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随访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结论 腓动脉穿支蒂小腿外后侧链型供血皮瓣血运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常见并发症有出血、感染、扩张器外露、皮肤坏死、迟发型变态反应等[1-2],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我们共对152例患者于额颞部埋置扩张器,其中5例二期术后出现上睑下垂或者原有上睑下垂加重,现总结分析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