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姐弟863岁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20082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杭州桐庐仇岭坞村有户潘姓人家,十姐弟个个都健康长寿。最大的姐姐今年98岁,最小的弟弟今年74岁,十姐弟的年龄相加,得到一个让人惊叹的数字:863岁。我们试图找一点长寿的秘诀,他们的回答却让人有些失望,总共只有六个字:粮粗、多动、家和。
  吃饭要15张八仙桌
  仅仅是一家人吃饭,就需要一溜儿排开15张八仙桌。算下来,潘家已经是五世同堂。这样的场面会出现“三乱”:一是人口太多,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二是有些年老的得喊年轻人叔叔或伯伯;第三,同一个人往往有多重身份:又是舅舅又是叔叔,当然也可能既是舅爷又是爷爷。这一家人,把中国所有的家庭称谓给占全了。
  “我真不晓得一家人到底有几口,每年都要添丁添口,每年都在变,我年纪大了,记不全了。”第一次见到潘岩妹时,她的满面红光让人“生疑”———真的98岁了?她皮肤光滑、耳聪目明、行动快捷,头发也没有全白。
  潘岩妹是十姐弟中的大姐,老二潘金妹95岁,老三潘金奎92岁,老四潘冬妹89岁,老五胡祖平87岁,老六潘玲娜86岁,老七潘金木84岁,八弟潘金元80岁,九妹潘春妹78岁,最小的弟弟潘金松也74岁了。如果把十姐弟的年龄加一起,那得用上计算器!
  “去年元宵节我们姐弟聚了下,要求一个老人至少要有一个孩子陪着,结果摆了十几桌。桌子、凳子、盘子、碟子都得去借。”如果来全了,估计光烧菜就得雇四五个厨师。
  常要小辈给活干
  “七分饱才能活到老。”潘岩妹突然说了这么一句,她边回忆边说起了故事,“我小时候,吃的东西本来就少,作为大姐,我还得省一口两口给弟弟妹妹。”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就养成了清淡饮食并且只吃七分饱的习惯。后来条件好了,她的习惯也没有改变。她说自己的弟弟妹妹饮食和自己差不多。
  另一个习惯也能给潘岩妹的身体加分———勤动。她经常会要求小辈们“给点活干干”。看到女儿剥蚕豆,她也要求帮忙剥一剥;看到家里谁在扫地,她也要求扫一扫;看到女儿拿起她的衣物去洗,她也要求放着自己来……这时,家人会象征性地留一点,让老人动一动。
  “我公公今年80岁,上山砍柴、下地种菜都不是问题。”老八潘金元的媳妇说。她自己住在桐庐市区,但经常回来看望老人,每次都有收获:夏天的辣椒、冬天的青菜,她总要提一大筐回去,这些蔬菜都是潘金元自己种的。“我们吃不完,他还会送给邻居。”媳妇说,老家盖新房时,从规划、雇人、打地基到买材料、搬东西,公公事事都要经手,“身体好得很,连咳嗽感冒都少有。老人身体好,就是我们做小辈的福气。”
  其他几位老人身体也很硬朗,都没到需要小辈服侍的地步。
  孝顺很重要
  十姐弟有时也会讨论自家人长寿的秘诀。老八潘金元这样总结:“一是父母都长寿,遗传好,父亲活到90岁,母亲活到91岁;二是家庭团结和睦。”92岁的潘金奎补充了三条:山好水好空气好;粗茶淡饭才养人;性格乐观、与人为善。
  潘岩妹总结得最简短:家和、孝順。
  在“孝顺”这事上,潘家是有家风的。潘家祖籍温州青田,父亲九岁那年随人来到桐庐放牛,而后落户于此。孩子多,活得不容易,一件衣服也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三穿了老四穿,穿到最后缝缝补补已全不见原来模样。穷人家的孩子早懂事,生活的不易,往往会让孩子们更早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二老去世前,这一群早已经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子女轮流在床前尽孝,直至送完老人最后一程。
  言传身教之下,潘家的小辈们也学到了互敬互爱、团结友善。潘家十姐弟都被各自的儿孙照顾得很好。大姐潘岩妹说,只有生前多孝顺,才能死后少遗憾。同时,这样的孝和顺还能传递给下一代,而下一代无微不至的照顾才能换来老人们的更加长寿。
  潘岩妹的观点有些“绕”,外孙王丰平给了个补充说明:“孩子孝顺,家庭和睦,老人心情就好;心情好,当然会长寿。”
其他文献
去年,女儿受所在单位委派,到美国的总公司去工作一段时间。我们做父母的,当然牵挂女儿一个人在美国的工作生活情况,一般利用周末时间,通过微信和女儿视频对话。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女儿发微信,让我马上转500元给她。听到汇款,我精神高度紧张。虽说500元是一笔小钱,可是女儿从来没有通过发信息的形式向我要钱。这中间会不会有猫腻?由于时差原因,我们这里是晚上,美国那里是白天,我几次按下“视频聊天”的按钮,想
2015年6月8日,五位老伙伴庆祝搭伙10年。  白天一起过,晚上五个家。天津和平区新兴南里社区张韵琴、孙桂兰、国瑾如、鲁云生、乔秀英五位长者组建的“养老互助组”刚满10周年。这些年来,这五位平均年龄八十多岁的女士搭伴生活,相处融洽,相约慢慢变老。  午休睡一张床  为纪念10周年,老太太们特意买来蛋糕搞了个庆祝会,张韵琴回顾了10年前许下的愿望:“希望咱们一直在一起,快乐长寿!”如今,孙桂兰92
四十多年前,许宝衡的前夫意外死亡,留下两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当时祁连景离婚已经三年多了,他跟前妻有两个孩子,其间也有人给他介绍对象,他都没有相中,直到见到许宝衡,他才重新燃起对家庭生活的渴望。  两人结婚16年后的一天,灾难降临,体贴懂事的大儿子工作不久,不幸遭遇车祸身亡。悲痛的氛圍笼罩了这个重新建立起来的家庭。有一次,许宝衡所在单位要进行舞蹈培训,祁连景觉得,这是一次改变家庭气氛的机会,就劝妻子去
且住且游  韩士贵今年76岁,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他57岁退休后,创办了一家开关柜厂,又建起了一支电器安装队。64岁时,他把企业交给儿子,彻底退休养老。  东北的冬天非常寒冷,韩士贵想,既然决定养老了,何不找个好地方养着呢?那一年的10月末,韩士贵带着老伴石淑芝来到三亚,租了一套民房,住了下来。韩士贵和老伴每天早晨起来就去海边散步、游泳,快到中午时再到菜市场买些海鲜、青菜拎回家,煎炒煮炖,然后美
待人以宽rn丁聪太太沈峻去世了,悄然无声的.rn这是她的风格,她的为人.他人需要帮忙的时候,她慷慨承担,而她自己却无论怎样也不肯麻烦他人.我知道她去世的消息,已是五天以后,
虎妈猫爸,是中式教育里常出现的人物性格,近期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就引起了很多家庭的共鸣。剧中所反映的隔代教育问题,以及出现的狐狸奶奶、狮子姥爷等性格角色,同样发人深省———祖带孙,容易产生溺爱,使不少孩子从小养成“王子病”“公主病”。那么,祖带孙应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老人在隔代教育里适合扮演怎样的角色?是百依百顺的羊奶奶,还是非常严厉的虎爷爷?让我们听听老人们对此的看法。  事事操心的“牛婆
每天早晨,我蹲在阳台上精心打理着一天天长大的蔬菜苗子,就有一种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感觉。我种菜实际上形式大于内容,主要不在吃喝,重点是收获乐趣。  在我家的阳台上,我撒下了种类繁多的希望种子,它们都被安置在各自的“家”。我种植的蔬菜有空心菜、红苋菜、香菜、鸡毛菜、四季菜、大叶菠菜等。后来,又移植了西红柿、黄瓜、豆角。在阳台上种菜,成本远远要大于收成,但咱种的是一个心情。种蔬菜所用的是泡沫箱子,很好找,
绿树掩映的亳州市古井镇王楼村,在轻盈的鸟鸣声中映衬出别样的静谧温馨,76岁的王兴业正在村里捡拾着村民丢弃的生活垃圾。  自打干起了村里的保洁员后,王兴业每天早晨五点多钟便起床,拉着垃圾收集车挨家挨户清运村里的垃圾。工作之余,他总爱说上一段顺口溜,让村民们乐一乐,在让大家高兴的同时,表达着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興业十三当会计,干了半个多世纪,须发花白年古稀,积极主动清垃圾;有人认为没出息,甘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