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最佳途径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人们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领悟,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就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中心,而这种语感能力必须靠有意识地、长期地扎实训练,才能逐步形成。教师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进行语感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最佳途径。我的做法是:
  一、设境诵读,体会语感,这是语感训练的基本途径
  《别了,我爱的中国》是一篇抒情散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炽热的爱国之情。为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教学时,我遵照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注意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原则,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讲课前让学生看一段录像。同时老师激情导言,真切感人的画面,生动形象的语言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1927年那个特定的时代,当时作者与祖国亲友洒泪告别的动人场面即在眼前。继而,老师声情并茂地配乐朗诵全文,学生的情感受到启发,学生对作者的爱国深情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一自然段是借景抒情的场面,让学生自由放声朗读,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人情,把自己当作作者,倚在船栏上,看着船即将离岸,水面渐渐宽了,亲人们挥着帽子,喊着:“再见!再见!”听着鞭炮声噼噼啪啪!“我的眼睛湿润了,眼泪滴在镜面上了,我的眼睛模糊了,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通过诵读,体会到作者与祖国亲友依依惜别之情,达到了语感训练的目的。
  二、咬文嚼字,训练语言,这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
  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祖国的语盲文字,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因此要抓住重点词句,咬文嚼字,训练语言。《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中: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尸这句话是理解的难点。要抓住“罪人”一词提问;“罪人”是什么样的人?作者真的是罪人吗?有的说他不是罪人,有的说他是罪人。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一时间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让大家联系上下文仔细阅读再发表意见。学生通过反复体会讲作者不是罪人。他出国的目的是为了求得更好的战斗经验,他离开中国是暂时的,不久的将来,他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到勇士队伍中,推翻封建统治,反抗外国侵略,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作者认为自己是罪人,这正是他爱国真情的真实表露,是他的内疚与自责。表达了他不愿离开祖国的眷恋之情及誓死为中国而战的豪情,更衬托出作者对祖国真挚而深沉的爱,通过如此咬文嚼字地训练语言,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的爱国挚情。
  三、对比精读,体味美感是语培训练的是佳境界
  人们对语言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多方面的。在讲第二段时,船离岸,作者看到沿途停着许多灰白的,白色的军舰。“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这部分内容让男生读,男生那深沉浑厚的语调读出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留恋之情。对比读、读出作者的爱憎之情。恨之切,爱之深,自然达到训练目的。
  四、激情朗读,体会中心是语感训练的核心精髓
  抓住中心句。“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三次。让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这三句话。要求读出作者感情的层次变化,学生读时,语速一句比一句稍快,语气一句比一句加强,语调一句比一句高昂,情感一句比一句强烈。依依惜别的真情——热爱留恋的深情——为国而战的豪情读出来了。学生把握了作者的脉搏,作者感情融入了学生身心,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情感的火花碰撞了,融合了,学生深受感染,备受教育,内心充满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总之,设境诵读是对语言的全面感知,咬文嚼字是对语言的透彻理解,对比精读是对语言的审美直觉,激情朗诵是对语言的共鸣感染。这四者融为一体的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感素质。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语言能力得到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语言能力在这个时期得到良好的培养和发展能够为幼儿们将来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帮助他们走向成功。作为家长和教师来说,如何在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探讨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特点以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幼儿的语言能力;特点;影响因素;培养;特点  语言是幼儿描述世界、表达感受、交流情感的重
期刊
【摘要】班级管理中,要做到“学习”和“做人“的统一。班级管理要为学生的“学习”和“做人”创设和谐的、充满人性的氛围。  【关键词】素质教育;班主任;以认为本;与人为善;广博深渊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独霸教坛,教育出现了世俗化和急功近利的倾向。学校管理的主阵地班级管理也未能独善其身。有些班主任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益,把学生变成了学习的机器,班级管理缺乏应有的人文气息。学生只关心分数,灵气被抹杀殆尽。爱因
期刊
为了深化西宁市小学“生本教育”工作,加强研究与指导,我们采用聚焦课堂,听“生本教育”实验课;查看、搜集“生本教育”实验相关资料;交流了解“生本教育”实验课堂教学的亮点、热点、难点问题等形式;对西宁市部分“生本教育”实验小学进行了调研。进过一段辛勤和喜悦的探究磨合,我市“生本教育”实验有了初步的成效。  1.师生的变化 通过理论学习、外出听课、培训和研讨,教师们的观念正在悄然转变。“一切为了学生”,
期刊
【摘要】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质的飞跃。  【关键词】创新思维;数学教学;直觉思维  Main force of creative thinking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Liao Qifa  【Abstract】New teach
期刊
【摘要】音乐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高尚情操和艺术素养,塑造学生的心灵,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但目前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小学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音乐教学设施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有待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相对比较弱,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而,活跃音乐课堂氛围,优化小学音乐教学,充分调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在课堂中,提问是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维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籍以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来。然而,如果内容欠妥,方法不当,就会事与愿违。因而,课堂提问的实效性也是众多教育工作者在苦思冥想的一个课题。本文就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
期刊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 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 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幼儿园数学教育存在一些亟待解决 的问题,影响了其重要作用的发挥,具体表现在:  一、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不够  幼儿园数学普遍存在内容浅、容量
期刊
【摘要】由于电脑的普及,以及家长、学校、社会对书法教育的忽视,使得目前小学生对书法毫无兴趣,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尤其是农村小学生留守儿童很多,大多是识字不多甚至是文盲的爷爷婆婆在照料学习和生活,因此,农村小学生的书法教育现状就甚是令人担忧,虽然,学校已按上级要求将书法课排进了课表,但目前很多农村小学的书法课被语文老师上成抄写生字课,或是让位给其他统考学科了,要使农村小学的书法教育走出目前的现状
期刊
一、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一)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1.素质教育是什么?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从以上论述中不难看出,素质教育实质是党的教育方针在基础教育阶段得以贯彻落实的更高的要求,是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具体化。  2.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语文课
期刊
【摘要】阳光体育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下在广大的农村学校能否顺利的开展和落实,将可能出现的是一些什么状况?本文对“阳光体育”给学校体育带来的积极意义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更加关注在农村学校实行阳光体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思考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农村学校;阳光体育;思考  全面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近年来广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做出的重大决定,其目的是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