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绳海槽末次冰消期浮游有孔虫δ13C的宽幅低值事件

来源 :科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赤道太平洋上升流区是影响全球冰期-间冰期CO2循环的重要区域,为验证末次冰消期热带低纬度太平洋表层水的δ13C宽幅低值事件的影响范围,对取自冲绳海槽中部的DGKS9603孔浮游有孔虫N.dutertrei和G.ruber δ 13C记录进行了分析.该孔浮游有孔虫δ13C记录表明在20~6kaBP(cal)期间出现明显的变轻事件,年代跨度较大,约为14 ka,最大变幅为0.4×10-3,最轻值出现在15.7 kaBP(cal)左右,与识别于热带太平洋及其边缘海的表层水δ13C低值事件具有非常好的可比性.由于浮游有孔虫特征属种分布特征和δ18O记录没有上升流作用及河流注入加强的证据,因此该孔所记录的浮游有孔虫δ13C的宽幅低值事件很可能是受到热带太平洋末次冰消期表层水的影响所致.该事件在冲绳海槽的识别为热带太平洋低纬度海区的水体演化在影响大区域乃至全球碳循环变化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其他文献
2000年作者在进行黄河中上游河谷阶地考察时,在兰州刘家峡水库西侧祁家大坡公路边路堑壁上,发现一古象门齿化石.化石产出剖面位于黄河Ⅵ级阶地后缘,其海拔高度为1880m,拔河228
本文在介绍强震时 -空概率增益综合预测模型与单项地震预测方法效能评价指标的基础上 ,给出了各种中长期预测方法的概率增益统计值和预测效能R值 ,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在整个黄河三角洲地区和莱洲湾南岸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了海陆相沉积的频繁交替,本文通过古地磁和14C测年资料对不同钻孔的晚更新世地层进行了精确的年代对比,揭示了不同时期的
文章对我国目前使用较多的几种网络型学位论文数据库作了介绍 ,着重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和《CALIS高校学位论文数据库》两个数据库从基本数据、记录字段、检索途径等方
通过进行微型扑翼飞行器低速风洞试验,研究了带弯度机翼下翼面翼刀对扑翼飞行器升阻特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带翼刀机翼和不带翼刀机翼在不同迎角下的风洞吹风试验。试验结果
在复杂地表条件的地区 ,如沼泽、丘陵、沙漠、戈壁滩及山前破碎带 ,因地表起伏和表层结构横向变化大 ,反射波传播路径发生畸变 ,而造成时距曲线畸变 ,无法很好成像 ,笔者根据
西藏东部丁青蛇绿岩套层序齐全 ,深海沉积硅质岩中发现了晚三叠世放射虫 ,主要有 Capnuchosphaera the-loides,C.triassica,Xenorum flexum,Pseudostylosphaera gracilis,Veg
以四氯化钛为原料 ,采用溶胶凝胶法技术合成路线 ,可以获得平均粒径在 30到 4 0纳米的二氧化钛粉末。在X—射线衍射 (XRD)和拉曼散射 (Raman)测试技术下 ,分析得到红外干燥方
概述了干扰管理理论的内涵、意义以及目标,依据未来不确定因素引起飞机备件需求量变化以及备件供应时限性增强的实际情况,创建了时限一致度算子,优化了备件需求泊松分布模型,
通过主要剖面、平面、长纵剖面矿化元素的空间分布、矿石多元素相关分析得出 :Cu、Sn矿化既有关、又有分离 ,二者并非总是同时空富集 ,存在独立的锡矿体和铜矿体 ;总体上Sn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