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触后细胞电活动对神经肌肉接点发育的作用

来源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 被引量 : 261次 | 上传用户:sheeper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道分离发育一天(20期左右)的爪蟾胚胎神经管与周围的肌肉细胞,培养一天后用全细胞箝位技术可在大部分与神经突接触的肌细胞上记录到微终板电位(MEPP)样电活动。此电活动是由胆碱能神经元自发释放ACh所致。给予肌肉细胞重复刺激,引起肌细胞大幅度的去极化后,MEPP样电活动的幅度和频率均发生明显的增加。此种增强效应长时间持续,表明接点后肌肉细胞电活动能促使神经肌肉接点的发育。单通道记录表明:此时突触后ACh受体通道的特性无明显变化,提示这种电活动增强作用的机制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的变化。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应用电子能量损失谱成像技术通过对磷元素的分析,直观地显示核酸与HeLa细胞核骨架纤维的结合;再用~3H-Thymidine掺入实验说明有一部分DNA紧密结合在核骨架上;继而用Dot和Southern分子杂交分析证明染色体端粒DNA特异地与核骨架紧密结合;最后采用DNA与蛋白质的体外吸附杂交实验进一步说明端粒DNA序列与Lamin B,波形蛋白(Vimentin)以及某些核骨架蛋白质有较高的
期刊
本文通过逆转录(RT)-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一份来自山东省泰安市的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打点杂交阳性的中国人血清中扩增并克隆到一段约850bp的HCV基因组NS3区c33-c抗原基因,测定该基因的全序列后发现,中国人HCV泰安分离株与HCV Ⅰ型株HCV-US和Ⅱ型株HCV-BK在该基因区段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9.2%/91.3%和91.3%/93.9%。利用原核高效表达
期刊
本文以人骨肉瘤细胞系(HOS-8603)为模型,研究了热休克反应过程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变化规律。HOS-8603细胞经43℃热休克处理30min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mRNA的表达明显加强;细胞经42℃预处理1h后,当再次接受46℃热休克处理时,细胞获得热耐受能力,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在43℃热休克处理过程中,细胞内GR结合活性迅速减少,60min后仅为对照组的42.61%,
期刊
本文是天然气成因新模式第二部分。多阶主要是对应于石油形成的门限值、液态窗理论而言。有机质演化过程,受不同的外生营力作用,在不同阶段可以形成具有不同地球化学性质的天然气、如生物气(细菌气)、热催化气、高温裂解气。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的提出,使各个阶段形成的气体,构成相互衔接、连续过渡的图景。天然气成因分类中,以某种外生营力为主形成的气体来命名,如生物气、热裂解气等,即本文所说的主阶定名。
期刊
本文以雷琼热带区为例,在详细的剖面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样品的化学分析,土力学和岩石力学试验、计算,综合得出热带地区若干在强震时易于产生滑塌的风化壳及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本文基于野外考察、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验,作者认为,重力在黄土体中大孔洞的上下边缘所引起的水平拉应力是导致黄土产生垂直节理的基本原因。本文首次从力学观点解释了黄土垂直节理的形成机制。
期刊
本文通过大量统计事实和典型个例分析,对高原涡的形成发展提出了概念模式。
期刊
从患香蕉花叶心腐病香蕉病叶分离的黄瓜花叶病毒中,发现一株新卫星RNA(定名为Ba-Sat)。以CMV卫星RNA两端保守序列为引物合成了Ba-Sat cDNA并将其克隆到载体pGEM7Zf(+)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a-Sat由390个核苷酸组成,其5′端、3′端各有一段序列与其它株系卫星RNA有很高的序列同源性,但其中间区域则无任何序列同源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Ba-Sat的二级结构,并研
期刊
在发现大麦根细胞质膜上存在不需Mg~(2+)和需Mg~(2+)两个Ca~(2+)转运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这两个过程的转运机制,发现需Mg~(2+)的Ca~(2+)转运过程依赖于跨膜H~+梯度。无论以ATP为能源的、还是人为造成的跨膜H~+梯度,都可驱动跨膜Ca~(2+)转运;跨膜Ca~(2+)转运过程伴随着H~+梯度的消减。不需Mg~(2+)的转运过程则与跨膜H~+梯度无关。这些结果指出,大
期刊
本工作在大鼠海马脑片上观察了不同剂量的GM1对CA1区长时程增强(LTP)的作用,并探讨了钙离子和NMDA受体在其中的可能作用。结果表明,GM1能增大强直刺激诱导的LTP,其剂量-效应曲线呈双向性变化,剂量为50mg/1时增大作用最强。在低钙条件下,经含GM1的人工脑脊液孵育的脑片上能诱导出与正常钙条件下相接近的LTP。在高钙条件下,GM1对LTP的增大作用相对较弱。结果还表明,在NMDA受体被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