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相府文化内涵解析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ti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皇城相府作为中国北方第一古城堡,它所展现出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内涵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本文从哲学思想、风水文化、文学色彩三个方面来解析皇城相府中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皇城相府;哲学思想;风水文化;文学色彩
  中图分类号:[J59];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220-02
  皇城相府作为明清期间官宅的典范,最初为康熙皇帝的老师,著名的文学家、理学家、政治家陈廷敬之宅。皇城相府鲜明突显了集官宦宅邸、庙宇宗祠、纪念性建筑、书院学堂、防御工事为一体的独特建筑风格。这座古堡不仅反映了浓郁的地域气息,更呈现出了深奥的传统文化内涵。
  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皇城相府中的展现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渗透下,中国传统建筑呈现出高度的自然精神境界。儒、道两教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文人品行和审美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体现于建筑的建造和意境的创作之中。
  皇城相府作为中国北方第一古堡,整个建筑庞大而有规则。从地理位置的选择,空间的组合与分类,到局部建筑装饰手法的应用,都可以看出相府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皇城相府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主人居住的基本要求,而是成为了主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寄托与抚慰。
  (一) 维护传统礼教制度的工具。
  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据主导地位,在对天与地的认识上产生了自己的见解。孔子认为,人类应该与大自然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因此大自然中的事物的性质人也同样具有,这使得后世的文人在大自然中获得提升自己品德的方法。在儒家思想中,世间万物都应该处于平和,真正意义上的“乐”是万物齐“乐”,这是带有伦理性质的。古代社会伦理道德观念极其严重,因此这些思想也会映射到其居住的建筑中。
  传统建筑鲜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因此,它很自然的成为了维护传统礼教制度的载体和工具。中国传统建筑一般意义上是封闭性的院落,以厅堂为中心,院落中的正、偏房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这样子修建院落正好反映了尊卑分明的等级制度,从而达到舆服制度中的“见其服而知其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的相同功效。
  皇城相府整体建筑采用明清时期传统的建筑方式——四合院,这种建筑形式无论在其外形还是其功能上,也都能够反映出儒家思想中“正”的思想。儒家向来注重人的德行,要求为人刚正不阿,在这座古堡中处处都可以体现这一思想。
  皇城相府中的相府院,是作为陈廷敬的宅院而筑,传统的礼教制度在相府院中展露无遗。与之相连的小姐院,是陈氏闺中小姐及侍女娱乐歇息的地方。在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有“男尊女卑”的封建礼制,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女子总是比男子低一等。她们居住的地方往往也比其他的建筑低出许多,小姐院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家仆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也是十分卑微的,因此他们居住的地方必须是简单质朴的地方,这样子才能显示出等级制度。管家院就是陈氏家族的家仆的居所,他们在这里进行日常的生活。
  (二)回归自然。
  道法自然,使大自然成为人类情感的寄托,追求人与大自然的高度统一。道家文化中的自然观并不单单指自然自身而已,而是对自然中所蕴含的“道”与“理”的追寻,重视人的内心世界的修行。这类内隐于心的道家文化,在皇城相府中表现得十分充分。
  西山院,是现存的皇城相府中道教气息最浓重的地方。它原先是用来举办“金顶会”的,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附近的居民每人出资数百文,三年一易。拾级而上,经过73级台阶便到达了凉亭,然后再攀登84级台阶便到达了西山院的门口。“73”和“84”代表着人生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坎坷与磨难,告诉我们只要泰然处之,时刻保持内心的平和我们终将会获得成功。止园在皇城相府中占地面积最大,它是供陈氏家族游玩歇息的地方。园内长亭居多,使人可以随处驻足停歇,小桥修建于小溪之上,翠竹点缀其旁,假山装点于其中,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这种有别于其他建筑的世外桃源,充分体现出道家所提倡的“回归自然”的学说。
  二、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在皇城相府中的呈现
  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很长时间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它的形成与发展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完整。风水学是风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奇特的哲学思想,深刻而严密的思维理念运用其中,对建筑产生了极其深刻的作用。
  同其他的传统文化一样,风水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进程。从《周易》的出现到魏晋,人们逐渐开始重视阴宅的风水。唐代以后,风水文化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发展到了宋代,风水文化变得更加完善。“中国的风水学理论大致可分为两个派别:一是形势派,着眼于山川形勝和建筑外部的自然环境选择。二是理气派,注重建筑的方位朝向和布局”。
  (一)藏风得水。
  形势派作为风水文化的一个重要派别,它重视建筑的外在选址。作为明清建筑的代表——皇城相府,恰恰成为了中国风水文化在建筑上的映射。
  风水学对环境的要求特别讲究,要景色秀美,山水相宜,不仅要适合人的居住,更重要的是要赏心悦目。山和水绝佳的搭配,使人神清气爽。因此,四面环山的皇城相府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它的平面图上,我们不难看出,皇城陈氏家族追求的是一种安居乐业的生态环境。
  风水理论对选址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清代流传的风水口诀,“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龙来昂秀发,水须为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为褔,水口收藏极为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皇城相府位于阳城之东,它背靠着凤凰山,前面对着樊河,正面朝着五条山沟,白虎方向来水为壬,青龙方向去水为末,门楼坐卯兼乙,内宅坐辰戌正针,是一个“藏风得水”的好地方。
  (二)轴线上的龟城。
  理气派作为风水文化的另一派别,它在理论上主要注重建筑的朝向和布局。建筑的朝向关乎着所居住人见阳光的多少,影响着他们的身体状况。由于中国所处的纬度位置,进而决定了中国的大多数建筑的朝向均为坐北朝南。整座皇城相府,外城坐北朝南,内城坐东朝西,从平面上看,就像一只神龟,轮廓鲜明,错落有致。所以,皇城相府又有了一个另外的称呼——龟城,有千秋永固的意思。   风水文化在建筑中的布局方面,一般采用对称的布局结构。皇城相府就充分体现出了这一点。内城平面近似矩形,外城紧靠着内城,平面呈方形。御门楼位于外城西南方向,和城门差不多高,遥相呼应,门洞同处一线。外城的院落群,以大学士第为主体,所有院落不同于内城坐东朝西的布局,均呈现出坐北朝南的的格局。位于相府院中轴线上的建筑分别是:列仪门、点翰堂、内府院。进入相府内城,迎面相对的便是陈氏宗祠。这座祠堂处于“斗筑居”的对称轴上,它将内城一分为二。这样的做法是表达人们对先人的怀念的情感,还希望先人能够庇佑家族繁盛。宗祠的北部是河山楼,显示出十足的防御气势,据说该楼的建造与当时社会农民暴乱有关。容山公府位于西面,这里诞生了陈家的第一位进士——陈天佑。并排过去的是麒麟院,因该院落中的大部分雕刻上均有麒麟图样而得此名。御史府与世德院位于宗祠的南面,彰显着官宦人家家风气息。东面分布着的是层层叠起的屯兵洞,是战时家丁驻守的地方。外城西南方向有一座花园,名为止园。止园中有一座南书院,陈氏子弟读书的场景仿佛浮现在眼前。清新的环境氛围,使得陈氏子弟可以忘我的在书院中诵读诗经。整体来看,内城和外城均处于轴线的位置上,这也是古代建筑最常用的布局手段之一。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色彩在皇城相府中的表现
  建筑作为时代的符号,也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与沉淀,属于人类的各种文化在建筑身上很明显地体现了出来。皇城相府作为北方第一古堡,它的主人陈氏家族历史上曾出现过九位进士,六位翰林,有作品留世的文人多达几十位,是典型的翰林门第,宰相家风,被称之为古代北方第一文化大家族。
  (一)和声以鸣盛。
  陈廷敬(1638-1702),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他是清初著名的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也是《康熙字典》总裁官,更是康熙皇帝35年的经筵老师,后位居宰相。
  据统计,陈廷敬现存诗歌共2670首。《参野诗选》是已知的最早的诗集,收录了他21岁至25岁五年的诗歌,但不幸的是这部诗集已佚。陈廷敬的身份决定了他诗歌的风格,整体呈现出“和声以鸣盛”,其诗歌大多数都属于台阁体。台阁体始于明朝杨士奇、杨荣、杨溥的诗文创作,但台阁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不高,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在人们的评价中总是出现“所作诗歌大多都是粉饰太平之作,平庸乏味”,诸如此类充满贬义的话语,对于大学士陈廷敬的诗歌研究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随着皇城相府旅游热的兴起,人们开始注意起这位宰相的功绩。其实,台阁体作为诗歌的一种文体,注重形式上的雍容典雅,与内容无关。
  陈廷敬台阁体诗中有几首佳作:
  赐石榴子恭纪
  仙禁云深簇仗低,午朝帘下报班齐。侍臣密列名王右,使者曾过大夏西。安石种栽红豆蔻,火珠光迸赤玻璃。风霜历后含苞实,只有丹心老不迷。
  这首诗歌表面看来是咏物诗,但实际上则是歌咏皇家的诗歌。诗中用“只有丹心老不迷”来表达对康熙皇帝的赤胆忠心。在《清史稿 陳廷敬传》中,陈廷敬将《赐石榴子恭纪》交给康熙皇帝,并称他的作品为“清雅醇厚”之作。
  谢恩蒙谕卿是老大人是极其全底人臣感激恭纪二首其一
  勅旨已褒因旧学,口宣更许是全人。帝思风励先多士,天与恩光及老臣。弱本似蓬宁自直,清非如水敢言贫。平生自守冰渊志,一语阳和鉴苦辛。
  这首诗作表达了陈廷敬对康熙皇帝的赞美之情,实属歌功颂德之作,同时也表达出作为皇帝的臣子得到如此殊荣——“老大人”的感恩之情,这是极为合理的。
  虽然台阁体诗歌大都是歌功颂德之作,但是在陈廷敬的作品中不仅仅只有这些而已,他拓宽了台阁体的诗歌范围,表现出了作为一个文人应该具备的“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
  (二)悟因楼里的悲情美。
  皇城相府里有一座特别的建筑——悟因楼,其主人短暂的一生像是一首悲情的诗歌。它的主人陈静渊是陈廷敬的孙女,被陈廷敬视为掌上明珠,疼爱有加。陈静渊出生于陈家这样有名的书香世家,她自幼才华横溢,聪颖过人,成年后嫁于与之门当户对的凤台卫家。婚后与丈夫卫封沛恩爱有加,但这样幸福的生活仅仅维持了两年。之后,丈夫不幸患癫痫而亡。陈静渊无奈回到娘家,其父陈豫朋为了让女儿恪守妇道,为其专门修建了悟因楼,取“悟却前因,万虑皆消”之意,并耐心叮嘱她,应该经常体恤父亲的良苦用心。但是事与愿违,陈静渊最终因内心愁绪无法排遣,郁郁而终,年仅二十三岁,死后却赢得了“巾帼高士”的美誉。
  陈静渊的人生充满悲哀之情。因此,在她所留作品之中,处处都能感觉到她内心的哀伤。她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写就了属于自己的华丽的诗篇。她毕生所作存于《悟因楼诗草》,但已遗失。因此,流传于后世的作品很少,而她的作品现大都存于地方志和诗歌总集之中。
  陈静渊的作品中《围圃》是一首描写诗人回家省亲的诗歌,诗的开头表达出了诗人对娘家幼时生活的怀念之情,终于等到回家省亲的日子,能够与朝思暮想的家人团聚,诗人不禁愁眉舒展。回到熟悉的家中,观赏着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诗人顿时感觉到自己回到了童年。因此,时光易逝之感又涌现心头。
  送行诗《送表嫂王夫人之馀杭》更是充满了悲伤的情感。诗人常常回忆起与表嫂在一起的日子,运用白描的手法,将生活中的小细节尽数写出,看似平铺直叙,实则感情深厚。随着与表嫂分别时刻的临近,内心无比忧伤写出了“车马催人留不得”的诗句。最后又以“可怜南北影分飞”结尾,离别之情更加凝重。
  陈静渊的诗作中有不少是写有关秋天的作品,诸如《秋日》、《秋感》、《秋日即景》、《秋日感成》等作品。秋天在大多数的诗人眼中总是充满了苦楚。对于早年守寡的诗人来说,这样的季节悲伤之感尤为严重。
  陈静渊诗歌的价值也奠定了她在晚清女诗人中的文学地位,其诗歌语言晓畅,朴实无华在晚清女诗人作品中实属不可多得的佳作。
  皇城相府作为北方第一古堡,其间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使得这座建筑更加充满了活力。我们漫步于皇城相府中间,仿佛徜徉于文化的海洋,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化,会让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近一步的了解。皇城相府中所包含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国传统风水文化以及它的文学色彩,进一步让我们认识到皇城相府作为中国北方第一古堡的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钟敬文. 民俗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余卓群.中国古代风水学:建筑与地理环境 [M].海南:海南出版社 2010
  [3]田广林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4]郑文.正道: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大全集 [M].北京:地震出版社 2011
  [5][清]姚廷銮.阳宅集成[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10
  [6]莫赛.浅析皇城相府官宅建筑的传统文化内涵[J].山西建筑,2009(7)
  [7]马甫文.皇城陈氏家族[J]. 文明 , 2013(9)
  [8]李正明.试论陈廷敬的台阁体诗[J].山西大学学报,2008(4)
  [9]任丽波.其人哀,其诗悲--论清代女诗人陈静渊的短暂人生及其诗歌创作[J]山西大学学报 2007(4)
  [10]孙威.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构成的影响[J].济源: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作者简介:宋妮妮,原希超.云南大学文学院2015级民俗学专业。
其他文献
摘要:参观荆州博物馆后在赞叹楚国服饰的精妙绝伦之余也做了简单的理论研究,并有了一定成果。其中包括楚国服装造型夸张,色彩绮丽;超前的审美意趣;科学性和功能性。以及得出楚服妙有之美的艺术表现方式。希望这些理论依据使得在以后的古代服装研究或对现代服饰创作带来些许裨益。  关键词:服装造型;色彩;审美;科学性;妙有之美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
在当前环境下媒体事业已经是人们生活以及工作当中无处不在的实物了.而且全媒体也逐渐向主流价值观提出了挑战,这样会不断的提升交往双方间的隐蔽性以及神秘性特点,而且为人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肝素对胎鼠肺成纤维细胞(LFb)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Northern印迹杂交方法检测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浓度为0.1 mg/L、1 mg/L、10 mg
四季是一种自然规律,很多人觉得平常,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四季原来如此美丽。  春之韵  花是春的请柬。每当春季来临, 那金黄的迎春花便第一个前来报道, 梨花、桃花紧随其后。它们仿佛都在扯着嗓子喊:“春天来了!” 春天的花朵向动物们发出请柬,请它们参加春的欢迎会。青蛙一接到请柬就不再呼呼大睡了,蛇也不再窝在家里了,都开始出去活动了。为什么人和动物都喜欢春天呢?因为它别有韵味。  夏之恋  雨是夏的
期刊
我的妈妈,在别人眼里是上班族,在我的眼里,却是低头族。嗯,低头族这个词来形容妈妈再合适不过了。一回到家,妈妈便开始低头做饭、低头检查作业、低头洗衣服、低头整理被子……最后,低头抱抱我,低头亲亲我。自然她也就名副其实地成了我的“佣人”。  但是,从今天开始,我就要炒妈妈的“鱿鱼”了。  回到家,我刚要写作业,妈妈就用托盘端着两杯茶过来。我赶忙走过去,端起一杯茶,喝了两口,又放了回去。然后对妈妈说:“
期刊
在 2 0世纪 70年代 ,欧洲学者首先报道发生在中老年人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病程进展缓慢、对局部治疗有良好反应的原发性皮肤淋巴瘤。此后在北美和其他地区也发现同样的病例
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下,培育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点和关键,高校要以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灵魂,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渠道和途径,创建科研、行业、企业
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科学理论,始终是在中国共产党引领下释放其科学性的,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方法论与中共党史研究结合起来,科学认识、把握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成人牙齿错牙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成人牙齿错牙合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单一正畸治疗,研究组采用正畸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