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情境创设之一二三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创设本质上是一种教学手段的革新。通过布景、包装,一方面能够增加历史学科专业文本的可读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培养其思维的穿透力。在落实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返璞归真,领悟史学的深刻与厚重。下面,就历史情境创设的若干要求,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预设的针对性
  1.落实内容:在互动、表演、辩论、争鸣等令人眼花缭乱的活动之后,最关键的还是回归教材,依据课标及学科指导意见,把握重点、难点,落实好相关内容。
  2.立足学情:情境创设要符合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精选材料,精设问题,操作适量,难易适度。过程中要强调探究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罗马人的法律》一课为例。本课在落实“习惯法”的相关内容时,采用了这样一个案例:“提贝里乌斯的遗嘱”。
  提贝里乌斯是一位好心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他在生前立下遗嘱,希望把一半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提贝里乌斯死后,他的家人并没有履行遗嘱。于是,他们被告上了法庭。
  ①如果你是法官,你该怎么办?→ 遗嘱说或贵族说
  ②假如在罗马共和国的初期,法官又该怎么判呢?为什么?→ 法官会偏袒提贝里乌斯的家人。因为这一时期法官断案的依据是习惯法。
  ③习惯法有什么特点?在实施过程中会产生什么弊端?→ 口耳相传、约定俗成。贵族垄断立法权并任意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激化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④罗马是如何来缓解这个矛盾的?→ 颁布十二铜表法,使审判有章可循。
  从过程看,布景材料巧妙设置了思维冲突,迅速激趣。配套问题的设计比较有层次性,立足学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做到深入浅出、理性分析。
  二、布景的严谨性
  主要关注三个方面:
  1.支撑史料的“真实”:由历史学科求真务实的特点和底线所决定;
  2.虚拟场景的“科学”:必须依据“可信”史料,严禁杜撰“人造”史料,做到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
  3.穿插语言的“规范”:要结合具体情境仔细推敲。
  本课在落实《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内容时,设计了一个典型案例:“罗马广场的心声”。
  公元前449年,十二铜表法颁布,作为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它被镌刻在12块铜牌上,悬挂在罗马广场中央。这是其中的部分内容:
  【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债务的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头骨,他必须偿付300盎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引用此类型材料时,要关注其出处,检查其可信度。
  出于情节发展的需要,此后虚拟场景开始介入:《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议论纷纷……
  想法①:太好了!如果以后他们再来打我,我就能讨回公道。拨开乌云见晴天,我们终于可以和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在法律面前平等了。
  这反映了哪些人的心声? → 平民
  公道以前掌握在谁的手中?→ 贵族
  讨回公道的法宝是什么?→ 十二铜表法。
  穿插语:《十二铜表法》使审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贵族再也不能任意曲解法律,平民的利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想法②:平等?那是不可能的!你难道没看到上面写着我们不屑和你们通婚吗?
  这是哪些人的心声?→ 贵族
  穿插语:在十二铜表法中,贵族的特权和地位仍然得到了体现。看来,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想法③:换汤不换药,还是以前那些条条框框。
  以前的条条框框指什么? → 习惯法
  穿插语:十二铜表法是以往习惯法的汇编。
  三、实际的操作性
  1.有创意
  首先,整体布局敢于突破传统。
  比如导入:“这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母狼育婴的故事伴随着它的诞生!它洋溢着不朽的风情,这源自于其杰出的法治与武功!《今日说法》走进课堂、连线师生,点滴记录罗马法制的进程!”
  本课在导入时立意鲜明,以《今日说法》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并通过典型案例整合教学内容。情境布置采用了大胆的全包式,有一定难度。
  其次,材料运用令人耳目一新。
  为导出“自然法”的概念,本课设计了一个典型案例:“小姑娘的信念和力量”。
  安提戈涅是个小姑娘,她的哥哥在反对国王的战斗中死去了。国王颁布法令:将叛军尸体暴露在城下,不准哀悼殓葬,任由乌鸦野兽啄食。违反者会当场被乱石砸死,但安提戈涅依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安葬了哥哥。国王震怒了:“你知道你犯法了吗?”安提戈涅很冷静:“你说的话也算是法律吗?宙斯从来没有宣布过这样的法律,正义之神也没有颁布过这样的法律,因此我不认为你的话有法律效力。” 这些话震撼了所有在场的人,最后没有士兵肯执行命令将小姑娘砸死。
  小姑娘成了大哲学家。这个故事说明了……立法的原则是什么?法律应该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吗?→ 人类立法应该是人类生活和自然中客观规律的反映,而不是立法者任意意志的体现。
  实际上这种观念早在2000多年前的罗马就已经形成了,从而引出自然法。
  2.有内涵:视野相对开阔,材料及设问能够体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有思维含量,富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围绕“万民法”的诞生,本课设计了这样一个案例:“埃及艳后的烦恼”。
  古罗马大将恺撒征服埃及,与美丽的埃及女王克莱奥帕特拉一见钟情,两人还有了一个私生子,取名托勒密·恺撒。当恺撒归国执政后,克莱奥帕特拉携儿子赴罗马与恺撒相会,并为自己和儿子向罗马法庭申请罗马籍。
  材料拓展:凯撒是罗马共和国晚期的著名将领,他出兵埃及。当时克莱奥帕特拉和弟弟争夺埃及的王位。她送给凯撒一个礼物以得到他的支持,这个礼物就是她自己。这是电影埃及艳后的剧照,扮演者伊丽莎白泰勒。近来的考古研究发现,埃及艳后的美丽值得怀疑,她的本来面目可没那么漂亮。
  万民法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情境创设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就会活跃课堂氛围,指引学生迅速接近主题。相反,运用不当,则会脱离教学实际,影响课堂进度。所以,情境创设不能急于赶鸭上架,在落实选材、设疑、激趣、引思等步骤的过程中,要因时、因地、因人、因需而宜,强调其可行性。避免形式主义,注重挖掘内质,体现学科的本色。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高考是以考查听、读、写为主,听读写的高效率决定了高三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英语教师平时要高考备考中必须重难点突出,循序渐进。注重有针对性的训练,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听读写的综合能力,才能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法;有效;客观规律;查漏补缺    一、高考英语科学遵循客观规律科学备考的必要性  进入高三后,由于学科的自身特点,英语学科复习备考,的空间和时间将会受到其他学
期刊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中的难点,如何突破。需从分类入手。分类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从诗歌的主体形象做如下划分:有为男人、无为男人、假女人、真女人。  一、有为男人  有为男人可分为从军征战、入朝为官。从军征战产生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忧国伤时、思乡怀人的情感,入朝为官产生宦海沉浮的感慨。  例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期刊
唐代诗人卢照邻说“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 一年四季景观各有不同,其每日每夜均在变迁,每时每刻均因观者的心境在改变,如果观者能将这美丽的图画用手中的笔描绘下来,并以自己的心境感官为底色,以四季的鲜活美景为参照,那将是一幅多么壮丽恢弘的画卷!  鉴于此,学校的语文老师们匠心独具地将四季景观的观察作为
期刊
[摘要]纪昀所著《阅微草堂笔记》运用粗陈梗概笔法,使作品呈现出简淡雍容的整体风貌,为后人的解读留下丰富的空间。右眼跳跳的《白话加强版阅微草堂笔记》,则在戏谑中颠覆了原著的学者气息。现选取《戏溺骷髅之报》与《魂念子孙》两篇,管窥纪昀的劝惩寄寓。  [关键词]纪昀;劝惩寄寓;阅微草堂笔记;白话加强版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简介]丛剑英,女,讲师,研究方向:高职语文教学,工作单位: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追求的是儿童生命的灵动、情感的放飞、思想的碰撞、人格的升华。儿童的脸红起来了,心动起来了,情生起来了,就说明我们的教学贴近了儿童,释放了儿童。  可是现在好多作文课上孩子却常常口叼笔杆,眉头紧锁,冥思苦想,下笔艰难,最后不得不涂沫几笔,敷衍了事。其实,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也不是不会遣词造句,而是由于我们训练方法的陈旧、单调,训练内容的枯燥乏味,大大限制住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因此,作
期刊
[摘要]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语文老师经常会抱怨识字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往往是事倍功半,识字效果很不理想。那么,如何让识字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事半功倍呢?我认为,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汉字本身的发展规律,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能将识字与语言训练相结合,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识字
期刊
[摘要]文章探讨初中物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实施,通过对实施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发现该建构式课堂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为“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实施与完善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物理    任何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都有赖于教学实践的检验,“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也不例外。为了进一步验证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在实践中是否能达到既定目标,发现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六模块建构式课
期刊
从当前学生的习作情况来看,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积累的语言不会运用,语言贫乏,错句居多,自己想表达的情感无法通过语言文字完全的释放出来,我们应该怎样改变这种局面呢?用什么办法能让孩子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提高表达能力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在教学生习作时,运用情感教育理论,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重视作文评价中的情感因素,以多元评价为手段,坚持多方参与,多种评价,充分调动并发挥孩子的主体性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物理课的魅力所在,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考物理也把对实验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  因此,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形成交流与合作的良好习惯,养成科学求是的态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然而,我们的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还不容乐
期刊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地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成为阅读教学的导向与目标。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审美情趣始终都应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挖掘教材、丰富内涵  语文教材为阅读教学加强人文渗透提供了良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