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特夫与如皋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beil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特夫伏案研究军史资料(摄于1982 年)

  2018年是周特夫同志诞辰100周年。抗战时期,周特夫担任中共如西(即今如皋)县委书记。笔者特撰此文,借以表达如皋人民对周特夫同志的怀念之情。
  “我有一个心愿,请你转告如皋县委的负责同志。我一生最值得留恋和自豪的,就是抗日战争在如西与你们生活战斗的那6个春秋。如皋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死后,请把我的骨灰撒在如皋的高沙土上!”这段话是周特夫同志在身患癌症,生命垂危时,向去医院看望他的如皋县许吉甫副县长说的。

任职在如皋(西)


  1940年7月29日,周特夫随叶飞率领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挺进如西。8月3日,一纵进入卢港,接管国民党如皋西南行署。8月29日,如皋县政府在卢港成立。10月中旬,中共如皋中心县委、如皋县政府机关随军继续向东挺进如皋东乡马塘,接管国民党如皋县政府。苏北区党委和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决定,原如皋县以通扬运河为界划分为两个县:东部为如皋县(如皋东乡),西部为如皋西南行政公署。1941年3月,如西县正式成立。
  同年3月,周特夫受命担任中共如西县车镇区特派员,负责组建区委,后担任车镇区区委书记兼区游击队政委。因刚到新区,社情复杂,民俗生疏,他起早带晚,挨家挨户访贫问苦,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唤醒劳苦大众起来参加抗日斗争。由于他艰苦细致的工作,车镇区的各项工作总是走在前列。5月,周特夫带领区游击队,在薛家坝、聋子桥一带击溃伪军田铁夫部,俘获数十人,缴获掷弹筒和其他武器弹药。
  同年11月,周特夫仼如西县东南中心区委书记,分管领导车镇和南马塘两个区委。他根据县委要求,切实做好两区基层政权的建设工作,对区以下仍实行乡镇保甲制,原人员大部留用,对坚持反共立场和隐藏的投降派坚决不予留用,对暗中勾结敌伪的,坚决抓捕法办。 1942年2月,如西县委决定周特夫同志任县委组织部长。工作中,周特夫特别注意培养和建议县委提拔勇于投身到抗日烽火中的骨干分子。任组织部长不足一个月,他被三地委任命为如西县委书记,时年23岁。

战斗在如皋(西)


  1942年,日伪开始对苏中三分区和如西县进行“扫荡”和“清乡”。同时,日军积极推行伪化政策,利用伪军、伪组织以据点为中心向周边扩展控制范围,蚕食抗日民主根据地。面对严峻形势,周特夫带领如西县委、县政府同志与日伪作无情的斗争,坚决粉碎日伪“清乡”和伪化阴谋。1942年,如西境内先后发生万人包围吴窑、水洞口、加力、西河湾伪据点的斗争。在江安水洞口,基干民兵和数万群众包围着据点时,为了保护群众的积极性,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周特夫带领石庄区长张继中、江安区长杜文白亲临现场,适时调整斗争策略,组织江安、卢港等区的武装和群众日夜监视被团团围困据点之敌,不断对其进行骚扰打击,使其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粮草都无法补充,最后被迫撤走。经围困,其他据点里的伪军也表示不再下乡抓人、抢东西,有力地打击了敌伪士气。从那以后,如西抗日民主根据地商贾云集,人民安居乐业,呈现一派安定繁荣景象。
  如西县从1942年5月开始,经过半年时间,即组织了30个乡、226个保的民兵,總数3312人,自卫队32056人,成为三分区模范县。为支援地方武装和新四军主力部队,1943年参军270人,1945年1365人,其中700人补充到主力部队。
  1943年5月始,周特夫发动如西军民为配合四分区的反“清乡”斗争,多次开展了火烧敌伪竹篱笆的斗争。5月20日,如西和如皋(即现如东)两县两万余群众自动参加,将平潮至白蒲、丁堰,再从丁堰至掘港100多公里的竹篱笆,于一小时之内全部拆毁焚烧。7月1日,如西发动1万多人,破拆毛竹80多万支,使日伪苦心经营了3个多月的封锁竹篱笆一夜之间化为灰烬。 从日伪1943年4月发动“清乡”,至1944年10月反“清乡”斗争结束,如西党政军民不仅保住了根据地,还进行了局部反攻,攻克日伪据点18个,收复永安沙和49个沦陷乡,解放群众20多万人。
  为加强敌工工作,县委书记周特夫兼任敌工部长,开展分化、瓦解、策反伪军等工作,先后有驻林梓、芹湖、加力、永安沙敌伪驻军起义。
  1943年,如西县在三分区率先全面改造旧政权,推行新乡制。从1942年夏至1943年秋,共有64个乡实行了新乡制,占全县乡级政权总数的90%。
  1942年如西县参政会成立。周特夫特别注意加强党的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4年9月如西县参政会在江安区周庄头村召开大会,他亲自到会祝贺并作政治工作报告。1945年春,部分参政员代表由县委书记周特夫带队,前往三地委参加三分区党外人士时政座谈会。途中,一行十余人深深感到周特夫平时严以律己、关心民众、平易近人,就你一句、我一句地给他作了一首不拘格律的诗:“政委行李一担挑,不乘马车偕我跑。谈笑风生多亲切,语重心长好领导。”
  如西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根据地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司法机构,积极建立社会群团组织。至1943年底,全县共有32个乡、224个保建有农抗会。同年5月建立了如西县青年解放团。1945年7月,成立了如西县青年抗日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据1944年9月统计,如西县7个区建立妇抗会24个,会员达8942人。1942年开始在小学组建儿童团。仅如西中学一院就帮助43个乡建立儿童团,发展团员1700余人。1943年,如西县小学教师联合会成立。群团组织的建立,使县委、县政府工作有了很好的群众基础。
  1942年夏,如西县委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减租减息运动。周特夫充分肯定如西县县长季恺、车镇区区长顾维汉带头动员家里主动减租减息的行动,对全县减租减息运动推动很大。据当时调查统计,全县182个乡,有55个乡普遍减租,32个乡个别减租。   1943年,如西县委支持鼓励参加抗战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如西根据地广泛开展文艺创作活动,不断丰富根据地的文化娱乐生活。当时在如西工作的史白,根据如西民谣,写了一首诗歌《别处哪儿有》,歌词由音乐家沈亚威谱曲后,首先在如西唱开,很快唱遍全中国,唱出了根据地一片欣欣向荣的光明景象。
  1943年,苏中三专署和如西县政府创办了如西中学,为地方和部队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同时,根据地政府十分重视群众教育和干部教育,开展了“三冬”(冬耕、冬防、冬学)运动。1944年1月,全县冬学发展到150多所,7000多人参加学习。

告别如皋


  1945年9月2日,新四军苏中主力部队迅速向南挺进,解放苏中三分区境内最南端的一个日伪据点——如皋城。为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周特夫带领如西县委、县政府组建了攻城总队部,对全县武装和人民群众紧急动员,先行围困如皋城。
  18日下午,苏中部队在司令员管文蔚、政委吉洛(姬鹏飞)率领下,浩浩荡荡开赴攻城前线。21日,总攻开始。战斗进行至下午1时,新四军收复了如皋县城。至此,如西县复名如皋县,原设于如皋东乡的如皋县更名如东县。
  9月24日,如皋全城举行盛大的游行活动,4000余民兵列队进城。下午,3000民兵和主力部队在公共体育场举行联欢和受阅,苏中军区司令员管文蔚在主席台上向全体民兵致敬。此时此刻,周特夫和如皋人民充分享受着艰苦抗战后欢庆伟大胜利的喜悦。
  1946年5月8日,华中野战军第一师在如皋城东门人民公园内广场上召开成立大会,华野司令员粟裕兼任师长。驻守如皋的一分区三个团上升组建成一师一旅,旅长张震东。其中第一团以原如西独立团为班底,周维生任团长,周特夫任政委。10月,如西党政军民依依不舍欢送心中的好书记周特夫奔赴新四军主力部队工作。

心系如皋


  1980年,全国开始收集编写地方革命斗争史。周特夫非常关心江苏抗战历史和如皋人民革命史的编纂工作,多次来如皋进行指导和帮助。
  1983年盛夏,周特夫不畏酷暑,伏案疾书。在场的许吉甫副县长非常感动,力劝他要多注意休息。老书记拿起文稿,神情严肃地说:“我要赶在去见马克思之前,把如皋人民在抗战中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回忆整理出来,留给子孙后代。责任所在,责无旁贷啊!”
  上海警备区原副政委阮武昌回忆:20世纪80年代,几个抗战时期曾在如皋工作的老同志聚会。闲谈中,周特夫同志说到江苏省有关老领导要他找几个人,负责编写江苏地区的抗日斗争史,并要尽早完成。任务交待了,但要人無人,要物缺物,样样都要自己想办法,忙得整天团团转,比在职时还吃力。有个战友好心地说,你也是70岁的人啦,身体不是太好,是不是要求省里派个在职的同志来主持,你在一边协助。周特夫听了之后,认真地说,我何尝不这样想,但是省里领导说我熟悉情况,坚持要我主持。我想为了对待起江苏八年的抗战历史,对得起抗战中牺牲的战友,也为了对得起子孙后代,就豁上这条老命吧。
  如皋县委党史工办原主任李实秋回忆,1984年,如皋计划召集一批老领导来如皋指导帮助编史工作。周特夫得知主动向他同期战斗的老战友老同事一一电话联系,召集大家共同回忆、撰写史料。周特夫亲笔写成的《抗日战争期间如西武装斗争发展情况概述》,成为《中共如皋地方党史》一卷本抗战部分的主要内容。
  每次回如皋“省亲”,周特夫老书记总是忘不了如西的乡亲们,总要带上糖果、香烟看望当年的老房东。乡亲们见到“周书记”、“周政委”分外亲切,又是炒花生,又是烙荞麦面饼,吃着家乡的土特产,周特夫感到特别的香。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如皋是全国15块红色根据地之一的通如靖泰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0年4月3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在如皋西乡贲家巷建军。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教育革命后代,如皋市委、市政府投入巨资兴建了红十四军纪念馆。在纪念馆开馆和苏中七战七捷70周年之际,周特夫等老领导的子女应邀到如皋,重踏父辈战斗过的热土,重温先辈战斗的历史,共同追思父辈的丰功业绩,传承父辈对老区的革命情谊。
  时光流逝,历史和情怀永存。今天的如皋完全可告慰如皋人民心中的老书记周特夫等先辈:昔日的高沙土、龟背田经万人战高沙已成一马平川、十月稻香;如皋经济建设已进入快车道,财政收入多年排列江苏第一方阵。现在社会安定团结,市场丰富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红色如皋、绿色如皋、古邑如皋、长寿如皋已叫响全中国。
  (本栏目责任编辑 刘顺发)
其他文献
“东方一天兵,左臂绣五星。万里赴戎机,大漠展雄鹰。擎旗握长缨,但求世界宁。铁肩担道义,胸怀报国心。”这是赣榆籍军人刘希堂在回忆远赴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时写下的一首诗。  刘希堂,赣榆区总工会副主席,转业前任原济南军区某部副团长。他曾参加过1998年抗洪,2005年中俄联合军演,2008年他带领全营官兵参加汶川抗震抢险,因表现突出曾3次荣立三等功。2009年,他作为中国赴苏丹联合国维和
期刊
今年11月28日是塘马战斗75周年,近日,江苏省溧阳市隆重举办了纪念活动。本次活动由溧阳市委主办,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承办。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福建等地新四军研究会、党史办有关负责人,以及溧阳市的有关领导出席了纪念活动。  1941年11月28日凌晨,日军步、骑、炮兵3000余人,分三路合击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旅部和四十八团二营及苏南党政机关驻地江苏省溧阳县塘马村。第六师参谋长兼第十六旅旅长罗
期刊
本刊讯 在四川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座谈会上,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第一副会长、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徐承云发表主题讲话。他说,80年前的长征,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最深刻的记忆?对于一支新型人民军队,这场艰苦卓绝的远征又意味着什么?我的感悟主要有四条。一是铸就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红军长征,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在数天粒米未沾的情况下,昼夜翻山越岭,
期刊
南征北战的武警8671部队  1937年10月,江苏萧县(今属安徽)桃山乡乡长孙象涵为了巩固萧县地区抗日政权,卖掉自家土地房产,与孙云汉等群众骨干,利用各种关系买回13支枪,秘密成立了“桃山抗日游击队”,这就是武警8671部队的前身。随后孙象涵指挥孙云汉、张震球等7人化装成赶集农民,在官桥镇设伏,奇袭桃山乡火车站日军巡逻小组,全歼日军4人,缴获4支“三八”式步枪、1支手枪。官桥战斗是该部历史上对日
期刊
安徽新建马鞍山市等两个工作站  组织网络建成了,杂志发行工作才能做好。安徽省新四军研究会重视发行网络建设,认真抓好建站工作。近年来在合肥、淮南、淮北、宿州、滁州、蚌埠、芜湖等市建站的基础上,今年10月又新建了马鞍山等两个工作站,分别由马定荣、刘祥生担任站长。这里凝聚着王传厚站长的心血,他积极宣传建站工作的重要性,多方联系协调,做了大量工作。  浙江省研究会工作站站长易人  日前,为进一步做好《铁军
期刊
11月15日,纪念苏中七战七捷70周年座谈会在海安县召开。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龙新民,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粟戎生中将,国防大学原副政委李殿仁中将,管新凯、姬巧玲、姬军、严晓燕等老一辈革命家后人,省委党史工办、南通市委及海安县四套班子负责人参加活动。当天上午,与会人员还瞻仰了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参观了苏中七战七捷陈列馆。(吴薇 申雯)
期刊
11月13日至17日,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组织办公室工作人员到福建上杭县古田会议旧址参观考察,这是研究会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所进行的一次重要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在古田会议旧址后面山坡上,“古田会议永放光芒”8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格外引人注目。1929年12月28至29日,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这次会议认真地总结了红军创建以来党在同各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作
期刊
本刊讯 2016年10月22日,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由中国新四军研究会、成都军区老干部大学、四川省新四军研究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在成都举行。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第一副会长、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徐承云中将,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解放军理工大学原政委毋瞩远少将;原成都军区的老将军、四川省的老领导、红军后代、军地书画家、企业家百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细
期刊
10月25日,在北京万寿庄宾馆礼堂,各方面代表共200多人齐聚一堂,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张震同志逝世周年追思会暨《张震纪念文集》首发式。  追思会由乔泰阳主持,他介绍了张震上将的生平后,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第一副会长、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长陈昊苏致辞。他说,为纪念张震副主席逝世一周年,我写了一首七律《缅怀张震叔叔》:奋起惊涛紫气东,红军战列老英雄。山遥水远长征路,地转天旋世纪功。立党初心传国史
期刊
敬爱的铁军杂志社同志们:  你们自创刊十多年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宣传新四军、宣传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弘扬主旋律,被我县人民称为良师益友。我县建立《铁军》新昌工作站后,年年来参加会议,日常与你们密切往来,和自家亲人一样。我县与《大江南北》联系较早,每年征订1500份以上,近几年对《铁军》征订增幅较多,2015年已增至656份。我县是一个近43万人口的山区小县,每年征订两刊达2000多份,全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