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现状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t_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6-000-02
  摘 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研究等方法,以广东省10所普通高等学校,100位体育教师、400名大二学生、400名大三学生、400名大四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本课题研究需要,分别对体育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按照里克特(Likert)量化标准,自编了影响体育课程评价、体育兴趣培养、体育课程实效等方面问题的问卷调查表进行研究,认为:传统的学期体育课考试评价方法,具有“应试体育”的特征,是造成体育课程实效差、课程评价认同度不高、阻碍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 普通高校 体育课程 学年评价
  本文试图以科学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应用体育教育学、统计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分析研究方法和手段,对我国高校传统的每学期体育课程考试办法和评价体系进行广泛研究,探讨高校传统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考试办法对学生和体育教师产生了什么影响?是否是造成体育课程实效差、“应试体育”教育的根源?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作用和价值如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育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新思路。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1.以广东省广州、韶关、惠州3个地市内的10所省属本科高等院校,1200名大学生为对象。
  2.以调查院校的100名一线体育教师为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检索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同行与专家学者对学校体育课程评价方面研究的进展,为本研究提供相应参考。
  2.访问调查法
  通过实地走访广东省内学校体育学方面的专家、学者,调研学校体育部负责人,了解学校体育教学、课程评价、教学改革等工作情况,并对有关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设想、思路、困惑、问题进行探讨。
  3.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需要,分别对体育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按照里克特(Likert)量表要求,自编了有关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教学内容、学习兴趣、存在问题等进行问卷调查表设计。
  (1)对调研的10所高校的100名一线体育教师(管理人员),发放问卷调查表100份,回收87份;
  (2)对调研的10所高校的大学生(大二学生400名、大三学生400名、大四学生400名)以班为单位,随机抽取40名,现场填写问卷调查表,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200份,回收1103份。
  4.统计分析法
  回收的问卷调查表采用常规统计和多元统计进行分析,为全面了解学校体育教育情况提供数据支持。
  二、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现状
  (一)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与评价现状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10所被调研的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评价,除广东金融学院外,90%的学校采取每学期一次的频度进行体育课考试方法;87.6%被調查的学校,每学期需要学生完成3-4个项目的考试[1];体育课程(专项)考试项目评分标准10所学校均采用统一评分标准,除广东金融学院外,90%的学校体育课考试项目由学校统一规定,学生不可以选择考试项目;84.6%的学校每学期体育课学时数为28-32学时;遇雨天,室外教学的体育课,大多数学校均不上体育课,踢除节假日、雨天等因素,每学期实际有效体育课学时数22-26学时左右。
  (二)学生对体育课评价的调查
  在学生对体育课评价方法满意度的调查中,61.8%的学生对本学校体育课考试办法不满意,40.4%的学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体育考试。在对学生上体育课目的调查中发现,56.7%的学生认为上体育课是为了体育分数[2]。在对影响学生体育课兴趣产生的原因调查发现,39.3%和43.5%的学生认为每学期的体育课考试和体育课内容,28.7%的学生认为体育场地不足是影响他们对体育课产生兴趣的主要原因。这一结果与赵建英《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公布》“学生在回答(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时,将怕累(54.5%)、没有喜欢的项目(51.3%)和没有习惯(50.0%)列在前三位”[3]基本相吻合。68.5 %的被调查学生认为,目前的体育课学时短、教学内容太多,70.2 %的学校每学期体育课学时为15周,30个学时,如果遇上下雨、放公休假,实际上课时数就更少,在是否需要对目前的体育课考试方法进行改革的调查中,63.5%的学生认为体育课考试方法需要改革、25.6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对体育课成绩评价科学性的调查显示:74.2%的学生认为目前的体育课成绩评价不科学、不合理;79.6%的学生认为用单纯的分数评价学生体育课学习有失公正和缺乏科学性;77.1%的学生赞同体育课成绩应重视学习过程评价;62.7%的学生反对把掌握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体育课成绩的主要指标;83.3%的学生希望给予更大的自由度,让学生自主选择体育课程考试项目。
  (三)体育教师对体育课教学内容与评价的调查
  在对体育教师进行的每学期教学任务重要性调查时发现:65.1%的老师把完成每学期体育课考试项目的教学,作为首要任务;85.4%的教师因各种原因,无法按照教学进度要求进行教学;有58.7%的教师对学校的体育课教学内容不满意;51.7%被调查的教师对本学校的评价内容与方法不认同;有33.6%的教师在对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时会酌情对听话或表现好的学生给予人情分或鼓励分;25.3%的教师曾有过对学习不认真或表现不积极的(调皮)学生,在体育课成绩评价时压分;在对高校分管教学的主任进行调查中发现,58.9%的主任对目前的学生体育课评价感到不满意;对目前的体育课程教学与评价改革或如何改,感到困惑或压力大,尤其是来自学校领导层面或观念方面的压力由甚。   (四)体育课程实效评价
  学校体育教育在我国是学生受教育时间最长的一门学科之一,从小学到大学一千多个学时,照此学生应该学过许多的體育教材,具备一定的体育素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本课题组在对有关体育课程实效调查发现:68.3%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学习内容对他们的终身体育理念形成没有帮助或基本没有帮助;53.3%和67.5%的学生认为体育课考试内容(项目)对提高他们的体育兴趣和提升体育素养没有帮助。在对学生进行的体育知识获取途径和体育兴趣形成因素调查发现:61.9%的学生回答是体育知识的获得是通过电视、报刊杂志,50.1%的学生是通过观看体育竞赛对体育产生兴趣的。从王华倬《中国近现代体育课程史论》论述“体育课程实效太差……大多数学生到大学毕业时,无论是体育观念,还是体育意识;无论是体育知识,还是体育能力;无论是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还是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等方面,多数学生只能达到令人遗憾的低水平,基本上是学完丢光”[5],卢元镇等《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体育》论述“目前我国大众体育人口偏低,……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态势和国力极不相称”[6],卢文镇《从中国群众体育现状看学校体育》研究结果,“我国16岁以上居民中有66.74%的人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其中相当多的人是因为对体育缺乏兴趣,占各种不参加体育活动原因的第3位”[7]等研究成果也充分印证了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实效太差。造成这一现状的因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传统体育课程的内容结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存在缺陷,体育教学目标脱离广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是有一定关系的。
  三、结论与建议
  (一)目前广东省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评价办法普遍存在学生、体育教师不满意的现状,希望改革的呼声很高,给广大体育教师开展研究的空间非常广泛。
  (二)体育课程学习绩效不高,对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培养、体育知识获得帮助不大,学界应深入研究。
  (三)传统每学期体育课评价办法存在许多弊端,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系统教授与学习,造成“应试体育”现象,学生学习体育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学分,失去了体育教育的应有功能,应引起我们的反思与讨论。
  (四)学生体质健康连续二十多年下降,原因非常复杂,但是不可否认,学校体育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是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学界有义务为此担当更大的责任,开展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课程评体系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邓晖.对高校体育课程“学生学习评价”改革的探讨[J].长沙大学学报.2003.2:92-93.
  [2] 徐焰.高校体育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J].体育学刊.2004.11(6):88-89.
  [3] 赵建英.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公布[J].中国学校体育.2001(6):4-5.
  [4]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教体艺字[2002]13号文件.
  [5] 王华倬.我国近现代体育课程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3-4.
  [6] 卢元镇,倪依克等.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体育[J].体育学刊.2003.1:6-9.
  [7] 卢元镇.从中国群众体育现状看学校体育[J].中国学校体育.1999(2):66.
  [8] 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出版社.2004.1:9.
  [9] 关宇,龙斌,李芳.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3):109-110.
  [10] 林立,吴燕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趋势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94-96.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6-000-01  摘 要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不断深入推广,科学的体育价值观念正在形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已经在社会当中普遍存在。由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还不完善,尤其是社会体育指导当中,还有许多因素制约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大
为了促进煤炭工业焦化厂企业升级活动的开展,受中国煤炭企协的委托,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综合利用局于12月21日至22日在徐州矿务局焦化厂主持召开了《中国统配煤矿焦化企业升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6-000-01  摘 要 广播类新闻如何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发展大潮中发挥自身专长、扩大市场份额,成为广播类新闻生存发展的重要命题。据此,本文将就广播类体育新闻的发展现状以及新媒体对其挑战进行分析,对广播类体育新闻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广播新闻 体育新闻  一、广播类新闻的特质  (一)时效性强  广播类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国内职业教育园区(职教城)建设蓬勃兴起,建成了许多富有特色的职教城,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契机。目前国
我公司大冶铁矿选矿脱水工艺流程,原采用φ200水环式真空泵。这种设备装机容量大,能耗高,占地面积大,设备检修也频繁。“现试用φ750水喷射泵取代φ200水环式真空泵,经近4年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6-000-01  摘 要 首届国际网联青少年网球大师赛在成都的举办,对成都市的经济及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磁场效应。不仅推动了成都市网球运动的发展,也极大的激发了广大中国青少年参与网球的热情,为国家网球后备人才的储备提供了契机。本文就对其成都社会产生的磁场效应做出分析。  关键词 体育赛事 青少年网球大师赛
2013年,我国报刊广告市场的最大特色是出现了“一多一少”的新气象:“一多”——倡导积极向上,传播主流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的公益广告明显增多;“一少”——损害消费者利
美国矿业局1990年7月发布的《科技新闻》363号介绍了一种为提高地下深孔凿岩效率和改善安全条件而研制的便携式可调节高度的轻型铝制凿岩立柱。目前用的钢立柱重达15公斤/米
随着体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主的体育教学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突出以学生为本,真正确立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6-000-02  摘 要 目前,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是我国高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教学质量会直接影响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受到人们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大,导致很多学校并不重视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教学,而只关注高职文化科目的教学,从而影响了我国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研究高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