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代脉搏践行新闻“四力”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_s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新闻奖是国内新闻界信誉最好、号召力最强的新闻奖项,每年评选的获奖作品,也成为传媒机构业务实践的学习范本。本文以荣获第29届新闻奖“电视编排”获奖作品为例,总结获奖作品的优长之处,以期为电视新闻在当前融媒体环境下,如何守正创新,提供一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电视编排”;新闻“四力”;新闻精品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7-0005-02
  
  
   2019年11月1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29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共计有346件作品荣获中国新闻奖,其中4件新闻作品荣获“电视编排”奖,分别是厦门卫视的《两岸新新闻》(8月15日,一等奖)、河北卫视的《河北新闻联播》(12月28日,二等奖)、湖北卫视的《长江新闻号》(4月28日,三等奖)和成都电视台的《深夜快递》(5月15日,三等奖)。
   本文以这四件获奖作品为分析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这四件作品在对重大题材的编排上立意高远、专业扎实,践行新闻“四力”,充满人文关怀,显示了获奖主创团队的统筹规划、采写编辑、制作播出的高水平。
  一、把握时代脉搏,引导舆论要及时
   在本届四件获奖作品中,有三件作品是基于重大新闻主题进行的统筹策划。它们呼应大的时代主题,立意高远,政治意识强,正面宣传引导舆论,发挥了传统电视媒体在“高举旗帜、引领导向”中的重要作用。
   一等奖作品《两岸新新闻》围绕“金门供水”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新闻事件进行编排,最后升华到两岸关系,非常具有现实政治意义;二等奖作品《河北新闻联播》以“太行山高速通车”这一新闻事件进行创新编排,在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上,突出了高速通车对沿线群众脱贫致富的深远意义,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思想与新闻思想的生动实践;三等奖作品《长江新闻号》则是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的视察工作,通过扎实的回访工作,在央视报道后的2个小时便推出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工作的反响报道、回访报道和原创电视评论,传递了湖北广大干部群众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爱戴之情。
  二、内容上:践行新闻“四力”,彰显专业本色  提升新闻业务团队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生产新闻精品的保障。本届获奖作品突破程序化报道,使报道变得更好看、更生动。
  1.脚力:深入基层,好新闻是“踩”出来的
   从“贴近群众”到“走基层”,再到今日的提高“脚力”,都在践行同一道理:只有记者脚上沾有泥土,新闻报道才可能接地气。《长江新闻号》的报道里,共有上百名记者奔赴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等地,采访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地的干部群众、湖北沿江各市州的社会各界人士,还有在长江沿线省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湖北人;而《两岸新新闻》中,分设了金门、晋江两个新闻现场,分派了多名记者实地走访,去采访通水工程的建设者、参与者、促进者、两地的村民、政府公务员、社会团体成员等亲历者,人民群众在重大新闻事件中找到了共情。
  2.眼力:敏锐观察,好新闻是“睬”出来的
   新闻要用眼睛观察,看反常、看异常。培养“眼力”,一要有受众意识,善于发现和观察受众最关心的问题;二要有眼界,做社会的“瞭望者”。《深夜快递》一则《棒棒糖也有假的?警察叔叔教您来辨认》的新闻,是从最寻常中发现异常,一则社会新闻提醒市民经济犯罪已经渗透到百姓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提高防范意识。特别策划报道——《零点后的成都:我给地铁列车做SPA》,则是从熟悉的对象中切入陌生的话题,新闻落脚点放在了致敬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的夜归人。
  3.脑力:思考判断,好新闻是“裁”出来的
   “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时代,不缺信息、不缺观点,那么机构媒体又当何去何从?从此次新闻奖的获得作品中可以看出,好新闻是要“裁”出来的。好新闻不仅要对新闻事件的影响力大小作判断,还要把新闻的落点置入更广阔的时代背景和更深远的未来走向上。如一等奖作品《两岸新新闻》,一方面,着墨于新闻背景,解决受众的疑问——缘何送水工程要用上23年?另一方面,通过邀请专家、学者、电视台评论员,用强有力的论据和严密的逻辑,预测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充分体现了创作团队的思考高度和深度。
  4.笔力:叙事能力,好新闻是“采”出来的
   好的电视新闻需要强有力的叙事能力,不仅文采好,而且要博采众长,有视觉表达张力。这次获奖作品中,大多采用了“小切口”的方式讲述新闻故事,让“故事人物化、人物个性化”。《两岸新新闻》中,通过讲述当地百姓如何“舍小家为大家”的故事,再现金门百姓如何“喊渴”,受众很有代入感。
   文似看山不喜平,叙事能力也可从新闻标题里看出一二,这些标题或互文,或仿拟,不落窠臼。如《朱金良:从单身等到为人父 终于盼来了“晋水入库”》《雨量少 水质差 金门民众盼大陆“远水解近渴”》《总书记的长江情怀 自主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太行山高速今起通车 串起沿途一路美景》《零点后的成都:我给地铁列车做“SPA”》等。
   电视好新闻还要博采众长,充分发挥视听语言的特色,本届获奖作品广泛采用的无人机航拍、动画包装、虚拟前景等各种可视化制作手段,让新闻变得更易理解、更加有趣。
  三、 编排上:突出“层次”,强化电视特色
   本次电视新闻编排奖获奖作品,突出层次,编排清晰。有的围绕一则重大新闻事件,进行时间线串联,叙事节奏流畅;有的采用空间板块划分,整体有序;有的则形成了固定的编排板块,品牌特色突出。
   对于重大新闻事件的编排,要有整体策划意识,有主线。一等奖作品《两岸新新闻》坚持的是“百姓视角”,采取“讲故事”的方式传递“大道理”,进而上升到两岸一家亲的高度,层层递进,最终将金门送水工程,定调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智慧方案。节目前半段通过直击晋江、金门两个新闻现场进行动态报道,通过采访两岸供水工程方案的提出者、参与者、建设者、受惠者这些百姓人物的日常生活,让新闻贴近群众、接地气,再从金门的农业、旅游业、白酒业等产业未来的发展上升到“两岸关系”,自然推进不突兀。
   节目编排还需要注重对主题的提炼,《河北新闻联播》提炼出“大道通衢向未来”,《两岸新新闻》提出的“两岸一家亲 共饮一江水”,《长江新闻号》提出了“总书记的长江情怀”,从而使传播具有整体性和思想性。
  四、传播上:创新表达手段,增强影响力
   电视作为典型的視听媒介,本届获奖作品创新了多种表达手段,让新闻好看。一是主持人和出镜记者的表达能力突出。《两岸新新闻》现场主持人不仅口播新闻,而且也是现场访谈主持人,要做好与直播间嘉宾和新闻现场的记者以及第二直播间的现场互动。二是重视可视化制作技术,让电视新闻更好看。《两岸新新闻》通过直播间的虚拟技术和动画模拟,再现了通水工程;《河北新闻联播》里采取了多则数据新闻的方式,将河北高速公路建设情况形象地传达出来;《长江新闻号》与《两岸新新闻》,还不约而同采用了分屏播报;《深夜快递》的漫画新闻,犀利诙谐。三是重视节目先导片的包装和片尾包装。如《两岸新新闻》和《河北新闻联播》的节目最后,重新对新闻影像素材进行后期加工,很具有感染力,同时可以进行平台二次分发。
  五、小 结
   新闻作为社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指引着社会舆论的方向。电视新闻要想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就需要能够呼应大的时代主题,又要落脚到百姓民生关心的话题上,新闻唯有好看,耳目一新,才可能入脑入心。本届“电视编排”新闻奖获奖作品,给电视新闻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范本。
  
  参考文献:
  [1] 张芹.走遍大地观世界 情系民生写春秋[J].传媒评论,2019(6):37-39.
  [2] 吴生华.彰显电视新闻节目编排之美[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1):127.
  [3] 姜圣瑜.新闻精品与记者四力[J].传媒观察,2019(7):80-88.
  [4] 李艺璇.融媒体时代新闻媒体发展的启示——以第28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9(3).
  
  [责任编辑:武典]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就网络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表明,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最重要的工具,大学生对网络负面信息的认识趋于理性而又不成熟的状态,网络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学生自身需要得到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同时需要高校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高校网络;负面舆情;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
期刊
摘 要:科幻电影一直是大众喜爱观看的电影题材,提及科幻电影人们首先会想到美国这个生产科幻电影的巨头国家。美国一直源源不断地为各国观众呈现出精彩绝伦的科幻电影,让我们感受到电影精彩的同时,也暗自感叹美国科幻电影的实力与水准。2019年年初,《流浪地球》的上映也为我们奉上了一餐科幻电影的视觉盛宴。它不仅得到了国内外的好评,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科幻片的实力。本文将重点研究中美科幻电影的各自特点以及二者的不
期刊
摘 要:2016年发生的吴谢宇弑母案曾轰动一时,2019年罪犯落网后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讨论。案件告破后,媒体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报道,通过挖掘吴谢宇的性格与成长经历以分析其作案动机。在这些报道中出现了真实性不足、新闻娱乐化和媒介审判等各种伦理失范行为。本文试分析在吴谢宇弑母案告破之后媒体的报道失范行为,用康德义务论的观点指导媒体的报道实践,让媒体根据自立的准则规范其报道话语,从而更好地发挥正面
期刊
摘 要:广告分为传统媒体广告和新媒体广告,它们各有利弊。而对于现在的很多国际品牌,为了更好地走进中国市场,会进行一些本土化创作,完成品牌方的宣传需求。对于国际品牌想要打入各国市场,必然需要针对不同国家的不同需求去创作本土化的创作,以满足各个层级的不同需求。  关键词:新媒体广告;广告艺术;苹果品牌广告;文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 F71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
期刊
摘 要:于2017年7月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大护法》,是我国首部自分级的动画电影,由于影片中大部分内容偏向成人观众,因此在海报中明确标注了“PG-13”(建议13岁以上观众观看)的字样。影片内容如同预告片名“暴力与美”,包含了许多黑色幽默的成分,这种诙谐却使人震撼甚至毛骨悚然。在美学体系中,怪诞中包含着恶与滑稽两种构成成分,整部影片中暗含着众多的怪诞美学成分,本文将对影片《大护法》中的怪诞美学进行
期刊
摘 要:留守儿童三部曲(《路》《村小的孩子》《初三》)是由独立纪录片人蒋能杰拍摄制作的,三部纪录片通过对留守儿童生活真实的记录,客观的呈现,共同展现出当下中国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体现了三个方面的价值:揭露现实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传递人文关怀,彰显人间大爱;展现农村新面貌,构建和谐新社会。  关键词:留守儿童;纪录片;价值呈现;蒋能杰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电视剧《遇见幸福》作为2019年广电总局开展“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的首轮播出剧,表现了当代中年人在家庭责任、社会压力下对于友情、爱情、亲情的追求与抉择,展现出一代人笑对挫折、勇逐幸福的积极态度。本文以此剧为例,从叙事学视角出发,结合剧中人物的塑造、情节的铺展、意涵的延伸三个维度,探究此剧独到的叙事特征与策略,提出电视剧对于中国梦个体化微观呈现的重要意义,为中国电视剧更好地实现时代正能量
期刊
摘 要:“互联网+教学”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网络技术、手段、资源如何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高校急需探索的问题。本文以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研究切入点,将微信公众平台与高职院校《公共关系》课程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通过阐述《公共关系》课程教学的三大要求,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如何针对性地进行辅助教学应用,从而探讨更好的教学模式,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教学应用;高职院
期刊
摘 要:随着新零售时代的来临与电商行业的冲击,传统商业零售的模式遭受了巨大的挑战,商业模式的转型也迫在眉睫,商业空间的设计更加需要转型升级。公共艺术介入商业空间逐渐成为趋势,城市商业空间中的公共艺术也慢慢成为具有功能性的公共艺术,在商业环境中,公共艺术不仅可以塑造整个商业空间环境的风格,并且可以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从而带来经济效益。  关键词:公共艺术;商业空间;博物馆零售  中图分类号: J5
期刊
摘 要:社交聊天AI是人工智能最普及的应用之一,其交互功能却仍摆脱不了弱人工智能的影子,用户可获得的体验层次及临场感都较为薄弱。为探究当前社交AI技术用户弱临场感的产生原因,构建以用户感知价值为中介变量的模型,通过实证研究人机交互情境因素对社交类AI用户临场感的影响,以及用户的弱临场感是否会影响感知价值继而对使用意愿产生消极效果。根据研究结果,针对社交聊天AI已有交互功能,探讨此类应用加入情境识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