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携手 情聚雪域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bi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4年起北航凌峰社开始组建登山队至今,我们从青海省的玉珠峰起步,之后又经历了西藏桑丹康桑峰雪崩的洗礼,先后挑战了大大小小十二座山峰,一路走来可谓每一个脚印都饱含着艰辛的汗水和努力,这也塑造了社团坚毅不屈,锐意进取的社团文化。今年的登山活动,我们把培养队员,传承理念放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同时根据自身情况将西藏的启孜峰作为本次的目标山峰,重返西藏,追寻北航登山队前辈的精神和灵魂。
  在正式登峰前,队员们都进行了合理的规划训练,除了必要的体能训练外,还有一些攀登的知识和要领。凌峰登山队全组十五人(其中一名女队员 ),大家都精神饱满,怀着雄心壮志,于8月9日凌晨,挑战启孜峰。
  启孜峰终年极雪,从南面看上去整个山体浑圆,但北面却陡峭如刀劈一般。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上升对队员的身体挑战越来越大,但大家都一路保持着稳定的节奏往上攀升,缺氧、高海拔让队伍放慢了速度,以便让大家有更多的时间插好冰镐,在陡峭的雪上踩出坚实的台阶。在这个雪白的世界里,当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巨大努力的时候,队友们的相互扶持,相互鼓励便成了登峰过程中最大的精神支柱。队员们怀揣着梦想,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带着凌峰人特有的热情、冷静,挑战启孜峰,面对变化莫测的天气;千变万化的地形;高难度的冰岩混合,队员们经受住了极大的考验并于6点26分全部登峰。登顶的一刹那,辛酸与微笑,和着坚强的泪水全部化作激动的欢呼,登峰的技巧与经验,团结、互助、无言的鼓励全都凝结在每一步攀登的脚印里。这是我的第一座雪山,也是我的第一座登顶雪山!我会铭记:艰辛、毅力、坚持、团结、互助、鼓励、汗水、泪水、爱......
  6点30分,队伍开始下撤,当天雾气很重,能见度不足,队员们原路沿固定绳下降,随着气温的升高,雪层越来越松散,队员一路下撤之后,脚印很难再保持,大家每下一步都在往下滑,虽然很累,但是坐雪上的温度太低了,在教练的敦促指导下,大家一边下撤,一边学着更规范的操作,更大程度上保证着下撤的安全。远处,一片绿色的山坡映着朝阳,周围景色秀美,雪山林立,回头望望身后的启孜山峰,突然感到我们征服的不仅仅是大自然,更是征服了自己。在登山前,我们一直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希望大家能够“成功登顶,安全下撤”,大约9点30分,我们一行最终全部安全下撤回前进营地,我们做到了!
  2014年,对于北航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明星社团”凌峰社来说意义绝不一般。这次攀登是我校与台湾元智大学进行的联合攀登,这在北航凌峰社历史上是突破性的第一次,整个北京高校户外社团里,两岸联合攀登都是一个新鲜的概念。这不仅是两所高校学子的一次共同的旅程,更是两岸青年交流的一个最高平台——6206m的平台。 延续了14年的辉煌,秉持凌峰敢于攀登生命的高度的信念,这一次,我们两岸携手,情聚雪域,踏上旅途,一路西行,成功挑战了念青唐古拉山脉中的启孜峰。 凭着豪气与自信,凌峰人,历经14载,喜悦与伤痛并存,凝集精华,汇成凌峰最宝贵的财富。2014,我们重返了西藏,聆听圣音。
  社团介绍 北航凌峰社成立于2001年6月,社团原名是北航攀岩俱乐部后更名为凌峰社。社团宗旨是“在攀登中挑战极限,在行走中探索未知,在自然中完善自我”。社团自成立以来,积极宣传社团理念,吸引了北航众多学子的关注。其主要活动包括登山、科考、攀岩和野营穿越四部分。社团每年将于寒假组织冬季雪山模拟训练(冬训),组织登山队于暑假期间攀登雪山,组织科考队于暑期赴西部进行科考活动。社团通过组织各种户外活动,锻炼了同学们坚忍不拔的精神,坚持不懈的意念,勇于挑战的品质。健全了大学生的人格,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山峰介绍 启孜峰海拔6206米,东经90.5度,北纬30.2度,平均坡度为50度左右,位于拉萨市西北97公里的羊八井区内西侧。特点攀登难度适中,险情较小,地处念青唐古拉山脉中段,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当雄县,风景迷人的八井西北部,同时其周围景色各异,雪峰林立,到该峰交通方便,从拉萨至大本营只有110公里,是登山爱好者尝试登山探险的理想之地。为了确保本次登山大会顺利有序地进行,我们在该峰建立了两个营地,大本营海拔4700 米、前进营地海拔5300 米。
其他文献
让云飘浮在萨普神山。  让娜秀大地的麦田更加丰满。  又到了比如的黄金夏季,  花儿绽放,青稞酒更浓香。  让蜜蜂飞吧,让心里留着最后的芬芳。  谁此刻不在荒原,就不是过客。  谁此时落寞,就永远落寞。  但愿长醉不愿醒。做梦,发呆  在怒江峡谷不停地游走,  迂回,大雪纷飞。  离开比如那天是七月底,驱车不到半个小时,就爆了胎,距离之前遭遇泥石流的地方,也就几公里。天上飘着小雨,我在怒江大峡谷边
作者:陈家辉、杨永平  内容简介:纳木错地处羌塘高原南部,湖面海拔4725米,面积2020平方公里。其东南部为雄伟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北面是广袤的羌塘高原,地势高亢,景色优美。  《纳木错常见植物图册》系统介绍了纳木错的主要植被类型。全书以图片为主,配以简单的文字介绍,为野外植被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也可被旅游人士作为高原植被方面的科普读物,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内容包括高寒湿地景观之一、
上午,一位五十岁左右的藏族人推开我的办公室,憨笑着问我:“老局长,还认识我吗?”我愣了一下,仔细看看,摇摇头,真的是认不出来。他说:“我是索朗旺堆,是李彬的儿子啊!”说着,他抓着我的手,放在他脸上亲亲。  哦!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三十多年前。那时候,我是那曲地区文化局局长,我的同事李彬是副局长。在藏北,说李彬恐怕知道的人不太多,可要说他的藏名“土敦”,就都知道了。我问他土敦是什么意思?李彬解释说,
在上世纪80年代奔向西藏的那群时尚青年中,牟森是显眼的一个。  显眼的个子、显眼的才华、显眼的情怀。  和那个时代所有同龄人一样,他揣着梦想来到西藏;  离开后的几十年,西藏仍是他生命不变的主题之一。  人物:牟森,上世纪80年代曾在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工作,后创建蛙实验剧团和戏剧车间,被称为“中国先锋戏剧的先驱”,现任职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由其开创的新门类课程“跨媒体巨构”。  “青春戛然而止”  
瓊林村最后的米剂(即助理巫师)达果老人,也是南伊沟最后一个会看鸡肝算卦的人秋物  密林里的一声虎啸。林芝的秋天,因森林之虎珞巴人的存在而显得别有生机。  我对西藏民间的流通一向敬佩有加,曾经在那曲买到过阿富汗的杏仁蜜饯,在拉萨买到过来自埃塞俄比亚的手电筒,但是当我在成都某个德格藏家的私人博物馆中看到珞巴族崩尼、阿布达尼等部落的竹编小帽时,还是觉得震撼。  “这些都是民族的文化,我们一定要把它保存好
拉丁學名:Dremomys lokriah  形态特征:头体长16.5~20.5厘米;尾长13.5~22厘米,体色呈暗赤褐色;耳背面有一个明显的白色略带淡黄色的斑,腹毛橘黄到米黄色。尾上下有黑色和浅黄白色相间而不甚有规则的环纹。  生活习性: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等地,栖息于海拔1500~3400米的树林中,以果实、坚果和植物其他部分及昆虫为食。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森林中最常见的哺乳动物。
车子经过一个巨大的垃圾堆,一拐弯开进了嘈杂的岗底斯宾馆大院中。我探头看看窗外。七八辆越野吉普旁,一群穿着大红大紫冲峰衣的人正叽叽喳喳地搬他们夸张的行李,氧气袋、睡袋和摄影包。同行几个从日喀则来阿里机场打工的藏族小伙和姑娘们早下了车,一脸怯怯的表情,挤在一旁。  九年前,我和两个日本青年一起住在岗底斯旅馆的一间小屋里,好几次被从屋顶漏进的夜雨打醒。那时的岗底斯旅馆不过是几溜简陋砖房围出的院子,院子外
1950年8月1日,陈忠义出征前给家中的一封信甘谷车站陈忠义和战友合影(右一)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火车站,是西行铁路线上一名不见经传的小车站。2014年7月以来,我连续三年乘坐广州经由武昌至拉萨的Z264列车途经这里。由于列车在此不停站,我只能用手机拍下飞驰的站牌,默默敬礼。  新疆先遣连烈士陈忠义之子陈永泰的一家,就生活在这个县城。  陈忠义报名参军离家时陈永泰只有3岁,因为年幼,他对父亲基本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  看一看世界的繁华  年少的心总有些轻狂  如今你四海为家  ——许巍《曾经的你》  之所以以许巍的这首歌开头,是因为这几句歌词映照了自己离家后到现在这些年的状态。曾经年少轻狂的我不甘于在父母身旁平凡地生活,2007年从步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的那天起,就开始了漂泊的生活。  毕业前我骑行滇藏线,全程2750千米,骑了31天。毕业后不甘心只是坐在办公室写代码,独自踏上了从珠海骑回
敏珠林寺,始建于公元10 世纪,17世纪扩充再建  对西藏缺少了解的人们普遍认为,西藏绘画仅有一种样式而已,那就是最容易见到的在18世纪以后逐渐定型的勉唐派标准样式。这种印象会影响人们对西藏壁画艺术的准确判断,容易错误地认为,近三百年来西藏绘画艺术水准总体上不是很高,这也是今天国内和国际的主流艺术界不重视和不了解西藏绘画史的原因之一吧。事实确是如此,从现在上溯三百年,“标准样式”成为西藏民族绘画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