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有效教学策略论析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sf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特殊句式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程度的好坏。但就目前来讲,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并没有发挥到极致。为提高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的有效性,判定标准归纳法、句子成分划分法以及联系比较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应该引起重视,运用得恰到好处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关键词】文言特殊句式;有效策略;归纳法;成分划分法;比较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一、高中文言特殊句式教学的重要性及现状
  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它是整个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从句子的角度分析古文,对于我们更好地学习、掌握古代汉语是有好处的”。[1]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没有把握好,将会影响他们理解、翻译文言文。因此,教师有关文言特殊句式教学所采取的方法是否有效很关键。但是目前为止,高中文言特殊句式教学效率低下,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文言特殊句式教学停留于句子类型教学
  在当今的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讲授的高中文言特殊句式类型相对成熟,学生也很清楚有多种文言特殊句式。但不少教师仅停留于指出某个文言文句子是否是特殊句式是何种特殊句式,而为什么是特殊句式,如何判定则稍显薄弱。
  (二)只重“教过”,忽视“教会”
  在具体的文言特殊句式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是教完了事,只是授之以鱼,而无授之以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文言文教学应使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方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可见,掌握文言特殊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也是高中生应有的学习能力。而从教师的角度讲,必须在文言特殊句式的教法上下一番苦功,不能模式老套,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仔细分析,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有效教学策略还是相当多的。
  二、文言特殊句式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判定标准归纳法
  文言文中,不同特殊句式都有着不同的判定标准。因此,学习文言特殊句式,掌握不同句式的判定标准是关键。课堂中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行归纳不同句式的判定标准,强化练习,学生对各类文言特殊句式的掌握是会达到较高程度的。具体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到特殊文言句式时,可以先用演示文稿展示出各种含有不同类型判定词的特殊句式,让学生仔细观察、归纳总结不同句式的特征,进行记录。其次,进行小组讨论,各小组组长汇报归纳的结果。再次,由教师加以总结补充并附以恰当的解释说明,让学生最终掌握正确的句式判定标准。最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收集含有判定标准的特殊句式,使学生养成收集句式的好习惯。这样,日积月累会使学生渐渐地爱上文言文,熟能生巧达到融会贯通。以判断句的教学为例,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有七种,分别如下:
  主语 谓语 也
  主语 者 谓语 也
  主语 者 谓语
  主语 谓语
  主语 副词 谓语 (也)
  主语 为 宾语
  主语 是 宾语
  教师在讲授这七种句式时,可以分别投影出每种形式的五个例句,让学生一一加以总结归纳。其次,小组加以讨论并汇报归纳结果。最后,教师给以指正、解释并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再如,被动句的判定标准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于”字表被动
  2.“见”放在动词前表被动
  3.“见……于……”式构成被动句
  4.“为”字表被动
  5.“为……所……”式表被动
  根据以上被动句的判定标准教师同样要引导学生自行归纳被动句的判定标准都包括哪些。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以外,教师还要特别强调判定标准归纳法并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特殊句式都拥有判定标准,就是同一种特殊句式也存在没有判定词的情况。如:“意念上的被动句”,“所谓意念上的被动句是指无表被动的介词和介词结构,但句中及物动词充当的谓语对主语有支配作用,主语是被动者。因此,我们又称为没有被动标志的被动句”。[2]例如,“帝感其诚”“江都之急”“城之破也”等,这些句式教师要多加强调以防学生忘记这种情况。
  参照这样的教学方式,疑问句可以根据疑问代词和疑问语气词等分类,教师分别展示例句,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教师进行指正、讲授并布置作业。同样,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也都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进行讲授。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逐步掌握。
  (二)句子成分划分法
  句子成分划分法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非常广泛,但此法对高中生掌握文言特殊句式也同样适用。古今汉语相比,词序大致是相同的,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在前,宾语在后;定语、状语在所修饰的中心词前,补语在它所修饰的中心词后。因此,学生在学习文言特殊句式时,也可以采用句子成分划分法。“但在古代汉语有一些词序和现代汉语不同,在一定条件下,谓语、宾语也可以前置,定语也可以后置。”[3]这也就是所谓的倒装句。倒装句对高中学生来说,是重点也是难点,怎样能使学生掌握文言特殊句式?实践证明,句子成分划分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倒装句的学习。例如以下一些句式:
  信哉!斯言也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对以上几种特殊句式,教师可以先用投影仪把句子放在影屏上,引导学生依次理解每字、每词,适当调整语序,最后译成现代汉语的书写形式。第1句:“这话是可靠的”;第2句:“时光流逝,岁月不等我啊”;第3句:“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第4句:“晋朝太元年间,武陵人以捕鱼为业”。这样书写成现代汉语的形式,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找出各句的特点。因此,教师要特别善于引导学生把译句与原句作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点在哪里。经过师生的共同分析,可以发现原句1是谓语前置句;2句是宾语前置句;3句是定语后置句;4句是状语前置句。   为了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这样的特殊句式,教师要求学生在每个原句上使用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划分法标出它们的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成分。之后,教师给出答案:1.信哉,斯言也;2.日月逝矣,岁不我与;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
  (强);4.(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将各句重新翻译一遍。这样的方法既简洁明了、操作性强,学生学起来又不会觉得太枯燥。
  (三)联系比较法
  知识之间是彼此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文言文特殊句式之间也是如此。教师在讲授特殊句式时,要善于唤醒学生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学习。这种方法对学生学习文言句式是非常有帮助的,若只是孤立地学习文言特殊句式而不考虑古今词类活用、句式差别、语义差别等,那这种学习方法确实是死板、单一的,学生不可能有兴致学习文言文。古今词义虽然有很大差别,但是有些古今词义是有共同因素的。“我们说的词义的差别是指一个词范围内的事情,也就是一个现代汉语的意思和古代汉语的意思有联系,是从古代汉语的意思发展而来的:比如倒下和死;匹敌和敌对;约束和节俭;回音和声响等。即使是词义差别很大的,前后意思之间也能找出联系的。”[4]因此,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联系比较法学习文言特殊句式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方法。面对文言特殊句式学生常常是望而生畏,如何使学生克服这些学习困难呢?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积极查找现代汉语中的同类句式,以学生所熟悉的现代汉语特殊句式来掌握文言特殊句式。例如,文言文中有这样的倒装句:“沛公安在哉?”与现代汉语中的“哪呢,这本书?”非常相似。再如,文言文中的“甚矣,汝之不惠”与现代汉语中的“很是漂亮,这花儿!”两者的句式是有联系点的。古今汉语中这样的联系很多,引导学生常常寻找古今语言句式的联系,注重收集、整理、加强练习,这样对特殊句式的掌握很有帮助。
  三、小结
  学习文言特殊句式的方法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它们之间不能孤立,只有发挥整体的作用,才能收到大于整体的效果。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灵活变通、触类旁通,这对学生来说才是真正的掌握。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它的普遍语言规律和特殊语言现象,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也不例外”,[5]这种特殊语言现象的掌握并非易事,需要费尽心思寻找得体的方法才能收到成效。高中文言特殊句式的学习仍是一个难点,学生要掌握的不仅是具体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拥有终身适用的方法。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古典文化的精髓,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得以较好地传承。所以,文言特殊句式的有效教学不容忽视,需要所有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施向东,冉啓斌.古代汉语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刘永康.文言特殊句式归类汇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 社,1991.
  [3]朱星.古代汉语[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
  [4]张双棣,张联等.古代汉语知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买鸿德,陈东阜.古汉语几种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比较[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
  作者简介:刘明月,女,1989年生,河南淇县人,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教育硕士,专业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  新时期、新形势,图书事业的全面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现代化管理人才做保障,因此,图书管理工作亟需高素质管理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图书管理业务,而且还要求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较强的业务素质以及现代科技素质,具备这些素质,需要管理员具有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甘为人梯、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意识和奉献精神以及创新精神。  关键词:提高;综合素质;图书;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事业的全面发展,离不开高
【摘要】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有效地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思路,开创了一个开放式的大语文学习氛围,同时充分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和生活情感体验,使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为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铺平了道路。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
【摘要】本文是通过对沈阳市的几所高中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从高中生对国学的认识、了解掌握程度和对国学普及的态度,学校对国学的重视程度,语文教师将国学在古诗文课堂的渗透程度方面对沈阳市400名高中生展开调查,并依据此调查结果得出国学在高中语文古诗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现状的分析。  【关键词】国学;高中生;古诗文;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调查设计及过程  (一)调查目的  为
【摘要】两篇不同体裁的文章,却可以透过文本和深入挖掘语言的张力,进而走进文本。当人的思想和文本中语言与文字的延展与变形相契合的时候,自然我们就“触底”了。  【关键词】文本的距离;语言的张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当下的语文教学,浮华与热闹很多。基于此,作者有些许不成熟的反思。文本的距离是读者主体,文本主体和作者主体的关系与尺度,其间需要通过语言来支撑。课堂教学中读者的主体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增长,科学技术也不断进步,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互联网技术为人们办公与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便利条件,同时,教育事业也在网络环境下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教学效率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也不断得到提升。本文主要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对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概括。  【关键词】网络环境;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方言电视节目可谓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眼下广受好评的方言栏目剧,贴近百姓生活的方言新闻,个性突出的亲民主持人,在广大受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高考诗歌鉴赏难点的突破为论题,论述了如何把握高考诗歌鉴赏难点的突破要领,明确了解决高考诗歌鉴赏难点的方法是:需要考生寻找答题的切入点,找到了切入点,就找到了答题方向;再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深入思考,难点就可以突破了。  【关键词】高考;诗歌;难点;突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时,归纳内容要点,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难度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