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耦合自然循环载热系统瞬态特性及其热工水力解耦

来源 :原子能科学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dess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重耦合自然循环载热系统热工水力具有流动换热耦合和回路间耦合的特点,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结合数值计算的方法对自然循环的建立时间、流动方向及多重耦合自然循环系统的热工水力解耦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自然循环载热系统瞬态流动的理论模型,该模型能预测自然循环建立时间、流动衰减等现象,模型计算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初始流速为零的自然循环流动方向与系统的加热及冷却设备布置位置有关,垂直布置换热面使系统具有固有循环流动方向。具有初始流速的自然循环系统,即使换热面垂直布置,初始反向流速超过临界流速后也可使自然循环系统流动
其他文献
针对小通道内弹状流建立了气弹长度计算模型,并结合实验研究,对模型进行验证。可视化实验以空气和水为工质,矩形通道截面尺寸为3.25 mm ×43 mm ,分气、液相 Re范围分别为62-
结合某核电厂重要厂用水(SEC)系统设计改进的工程应用情况,从工艺系统的角度,介绍了系统T3定期试验的定义、分类、试验内容和试验方案,对CPR1000核电厂SEC系统设计改进和系统T3定
针对悬挂式储液罐建立了2种有限元抗震分析模型。模型1为基于Housner模型和ASCE 4-98规则的质量-弹簧模型。该模型将液动压力对容器底部的弯矩等效为侧壁的压力,并通过提高侧
<正> 我公司原有13台锅炉,从6.5t/h至20t/h,产汽量176t/h,随着生产发展,用汽量增多,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1986年新建三炉二机热电厂,装设总容量2.4&#215;10~(?)kW机组,蒸发量
采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偏离泡核沸腾(DNB)传递分析中一个最基本的工作是确定燃料棒内压的概率分布。通常假设燃料棒的内压服从正态分布即传统的参数化方法。但燃料棒的内压不总
在管道LBB设计和评定中,J积分和裂纹扩展稳定性的计算过程复杂,为提高计算精度和效率,需采用改进的计算方法,并实现程序软件的计算。本文基于增强参考应力法(ERS法)的J积分计算
<正> 利用晶闸管控制磁饱和式交流弧焊机,国内尚无先例。现在使用量较大的 BX_1系列动铁式和 BX_3系列动圈式交流弧焊机,存在着体积大、重量大、工作时噪音高、空载损耗大、
Ag-In-Cd合金在核电站压水堆控制棒中广泛使用,其辐照肿胀行为是评价Ag-In-Cd控制棒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制备不同成分的模拟合金,来模拟Ag-In-Cd合金在堆内辐照后的
根据中子在核系统中发生不同反应的概率,推导了中子引发持续裂变链概率W(r,E,Ω,t)满足的方程;在定态、浅超瞬发临界前提下,采用二阶近似和微扰方法,得到了引发中子源分布下中
气泡分离器是熔盐堆脱气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之一,通过离心分离的方式去除反应堆中氙等裂变气体及其载气。本文利用CFD软件Fluent,采用瞬态的二次压应力雷诺应力模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