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创新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包涵的内容很多:如听、唱、奏、欣赏、创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创新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在浓郁的艺术气氛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和能力。在音乐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在节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节奏教学是音乐的灵魂,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任何音乐都有鲜明的节奏,在教学中,教师把日常生活和语言中所体验到的节奏引导到音乐中,通过拍拍打打等肢体语言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针对低年级教材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利用学生喜爱游戏的特点,选择有趣味性、学生广泛喜爱的游戏,把音乐知识技能贯穿其中,让学生在充分自由表现自己的主角游戏中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例如:学习《动物说话》一课时,课前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了头饰,分别扮演“小鸡”“小鸭”“小鸟”“青蛙”等自己喜爱的动物,然后再请几位同学扮演背景房子、大树等创设情境氛围,教师分别弹奏歌曲的旋律。当歌曲的节奏发生变化时,扮演动物的同学就走到背景房子或者大树前,用拍手、跺脚等肢体语言来模仿动物说话的声音。不同的动物,说话声轻重、强弱都不同。小动物用不同的说话声音互相问候(要求小动物要变换其中的节奏,不能重复前面动物说话的声音和节奏)。当大家互相问候结束时,学生已经熟悉了《动物说话》的旋律,并能随着教师的琴声哼唱歌曲了。全体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活动中学会听辨旋律,又能自立创造出新的节奏,也能控制好强弱,边玩边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欣赏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在三、四年级的整个欣赏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去感受音乐。这样,才能把音乐所反映的内容变为实际的音乐音响,并通过感知和体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在欣赏教学中,采用听、想、画、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置身于音乐的美好境界中。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教学中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把动作表演和欣赏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去感受、体会和表现乐曲的情绪和内涵。如欣赏《森吉德玛》时,让学生随音乐进行表演,当听到欢快的旋律时,学生模仿蒙古少年骑马的动作,当听到优美抒情的音乐时,模仿蒙古小姑娘做硬肩、耸肩、挤奶等动作。通过表演,乐曲的情绪、速度容易被学生掌握。
三、在歌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歌曲教学是重头戏。在歌曲教学中加入一些简单的动作和打击乐器,既可以起到辅助伴奏歌曲的动作,又可以在伴奏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创新实践能力。如《我是小骑兵》的教学,可加上骑马、瞄准、行军礼的动作,以舞代词,让学生边读边演,一切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不仅培养了音乐的乐感和美感,而且也增强了对音乐的兴趣。如《看龙船》这首歌曲宛如一幅画,绘声绘色地再现了端午节上竞渡龙舟的热烈场面。在教唱时,教师先准备好打击乐器,一部分学生边唱边做划船的动作,另一部分学生按歌曲的节奏敲击锣鼓进行伴奏。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曲、边伴奏。这样生动地表现了歌曲的场面和意境,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歌曲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去创造,贵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去妙用。总之。音乐教学中的创新实践活动很多,在教学中只要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探索恰当的教学途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阜新市细河区民族街小学)
一、在节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节奏教学是音乐的灵魂,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任何音乐都有鲜明的节奏,在教学中,教师把日常生活和语言中所体验到的节奏引导到音乐中,通过拍拍打打等肢体语言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针对低年级教材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利用学生喜爱游戏的特点,选择有趣味性、学生广泛喜爱的游戏,把音乐知识技能贯穿其中,让学生在充分自由表现自己的主角游戏中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例如:学习《动物说话》一课时,课前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了头饰,分别扮演“小鸡”“小鸭”“小鸟”“青蛙”等自己喜爱的动物,然后再请几位同学扮演背景房子、大树等创设情境氛围,教师分别弹奏歌曲的旋律。当歌曲的节奏发生变化时,扮演动物的同学就走到背景房子或者大树前,用拍手、跺脚等肢体语言来模仿动物说话的声音。不同的动物,说话声轻重、强弱都不同。小动物用不同的说话声音互相问候(要求小动物要变换其中的节奏,不能重复前面动物说话的声音和节奏)。当大家互相问候结束时,学生已经熟悉了《动物说话》的旋律,并能随着教师的琴声哼唱歌曲了。全体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活动中学会听辨旋律,又能自立创造出新的节奏,也能控制好强弱,边玩边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欣赏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在三、四年级的整个欣赏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去感受音乐。这样,才能把音乐所反映的内容变为实际的音乐音响,并通过感知和体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在欣赏教学中,采用听、想、画、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置身于音乐的美好境界中。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教学中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把动作表演和欣赏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去感受、体会和表现乐曲的情绪和内涵。如欣赏《森吉德玛》时,让学生随音乐进行表演,当听到欢快的旋律时,学生模仿蒙古少年骑马的动作,当听到优美抒情的音乐时,模仿蒙古小姑娘做硬肩、耸肩、挤奶等动作。通过表演,乐曲的情绪、速度容易被学生掌握。
三、在歌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歌曲教学是重头戏。在歌曲教学中加入一些简单的动作和打击乐器,既可以起到辅助伴奏歌曲的动作,又可以在伴奏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创新实践能力。如《我是小骑兵》的教学,可加上骑马、瞄准、行军礼的动作,以舞代词,让学生边读边演,一切都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不仅培养了音乐的乐感和美感,而且也增强了对音乐的兴趣。如《看龙船》这首歌曲宛如一幅画,绘声绘色地再现了端午节上竞渡龙舟的热烈场面。在教唱时,教师先准备好打击乐器,一部分学生边唱边做划船的动作,另一部分学生按歌曲的节奏敲击锣鼓进行伴奏。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曲、边伴奏。这样生动地表现了歌曲的场面和意境,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歌曲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去创造,贵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去妙用。总之。音乐教学中的创新实践活动很多,在教学中只要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探索恰当的教学途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阜新市细河区民族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