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张爱玲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_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买下张爱玲的《小团圆》有一段时间了,我却迟迟没有翻开它,找了很多借口,诸如——“装帧设计太新锐,没有从前作品的那份古意”、“封皮太硬”、“这是张爱玲原本要销毁的作品,一定有让人非常不满意的地方”等等,总之就是不想读,也是在这一刻,我才惊觉:原本那么崇拜的作家,在我心底,已变成旧爱。
  想当初,我在还没有爱上男孩子之前,就“爱”上了张爱玲,若论那一腔无处倾诉的狂热爱恋。绝不逊于痴情的阿黛尔-雨果。且不说读了多少部她的小说散文,摘抄了多少页她的连珠妙语,买下了多少本她的正版盗版著作,为了她,我甚至铤而走险,成为一名“盗书贼”。
  当年,学校图书馆有一本“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十二月初版《流言》”的复印本,我爱不释手地读了一遍又一遍,到期还了它,过两天再借回来,不仅如此,还将《流言》上的文章一字字、一篇篇抄到本子上,仿佛玩玉的人盘玉一样,那些文字经由我手的触摸后,便很难再忘记。
  毕业前夕,终于不能再借这本《流言》了,我很难受,仿佛耍与它永别,翻来覆去地摩挲,实在不舍得,终于做出一个决定:不还了,等离校时交罚款吧!然后,这部珍贵的书,就陪伴我至今。这件事我原本想悄悄藏起来,谁也不告诉的,但有一天,我从许知远为《李普曼传》所作的序中读到一句话:“偷书,就像看高年级女生的大腿一样,是我们大学时光中永远难以压制的欲望”。我顿时释然,人许知远还是北大的高材生呢都有如此念头,我那点儿小心思又算啥?!
  许知远“偷”的书就是《李普曼传》:“……这本书就这样进入我的生活,和绝大多数偶然到来、又匆匆离去的印刷品不同,它再也没离开我……它一直静悄悄地摆在我的从未条理分明过的书架上。7年前大学毕业时,我用赔偿10倍的方式,留下了它。”真想隔着书页拍一拍他的肩:“知远,知音啊!”
  许知远形容他与《李普曼传》的关系就像“一段恋情”,我与《流言》又何尝不是?但捧读这本《流言》,每每翻到扉页看到母校深红色的藏书章。我还是羞愧地低下头。随后,又将羞愧化为动力,更加发奋地研读起张爱玲来。
  我曾偷偷地将张爱玲的短篇《心经》改写成电影剧本,至今仍记得结尾的话——“沿着铁栏杆,编着一带短短的篱笆,几条青藤努力向上爬着,而篱笆的那端,阳台的外面,是空落的、无所凭依的夜色。”年轻的时候,最喜欢用这样张爱玲式的怅惘的语气,去品味人生,虽然天色清明也不肯快乐,以为青春就该如此。
  曾经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到张爱玲和萧红,在多年前的一个下午。在香港的街头擦肩而过。醒来以后,我不停琢磨:萧红1940年的春天从重庆飞抵香港,而1940年是张爱玲在香港大学求学的第二年,她们不是没可能相遇的。然后又勤奋地查阅起资料来,寻找她们可能相遇的蛛丝马迹,意外发现,张爱玲和萧红竟十分相像:萧红也姓张,她的父亲张廷举和张爱玲的父亲张廷众,都十分顽固专制,她们都有~个弟弟,都有过两次婚姻,她们流转着两只风格迥异的笔,成为现代文学史上风华绝代的并蒂莲。
  张爱玲最令我佩服的是她的文字功力,《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振宝初见娇蕊,觉得她“一条一条,一寸寸都是活的”,那也是张爱玲的文字带给我的感觉。记得林斤澜曾说过:“写小说便是写一种文字”,张爱玲写小说,一定程度上就是在“秀”她凄艳苍凉、深具魔力的文字。张爱玲极善于选用动词,比如“眼角弯弯地,撇出两道鱼尾纹”,“眼角向上剔着…‘(高领)斜斜地切过两腮…‘撮尖了嘴唇口嗤口嗤吹着”这样单音节动词如散金洒在她作品的字里行间,如琉璃子般脆亮,掷地有声,使平板的句子充满动势。
  张爱玲对颜色极敏感,落于笔端,她文字的用色也极有特点,偏冷色调,浓郁沉厚,辅以叠词。制造出~种“魅艳的荒凉”,仅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就有“在山路尽头,烟树迷离,青溶溶地,早有一撇月影”“绿玻璃窗里晃动着灯光,绿幽幽地”“黑郁郁的山坡子上,乌沉沉的风卷着白辣辣的雨”等等有人评价张爱玲的文章鬼气缭绕,想是很得其用词的色彩吧。
  张爱玲还很会用比喻,在她的小说中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地设置上比喻,为她黯淡阴晦的文字底色涂上一块块亮色。张爱玲的比喻,本体、喻体的关系十分新鲜,像“那车子像一只很好的灰色皮鞋”,“玉清的脸光整坦荡,像一张刚铺好的床。加上忧愁的重压,就像有人一屁股在床上坐下了”。亚里士多德说:“比喻是天才的标识”,张爱玲就是一位文字天才。
  从前的我真是“寻章摘句老雕虫”,沉溺于张爱玲文章字、词、句、话之间的起伏跌落,但今天的人们看张爱玲,看重的已不再是这些,李安版的《色·戒》,还有《小团圆》中据说“张爱玲自跳脱衣舞”,让原本骨骼清奇的她忽然变得性感起来。
  当熟悉的张爱玲变得陌生起来时,我也渐渐远离对她文字的迷恋,现在的我欣赏的是呆在家里的王小妮,她说:“让我们忘记字,忘记笔画笔顺。忘记语法……人类尝试一下没有文学的日子,没什么不好”。而我也收拢纸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做饭或者擦地板,手上沾着淘米的浊水”,偶尔忆起从前迷恋张爱玲的日子,笑着想:真是一场小团圆。
其他文献
言犹在耳,却物是人非,他给她的诺言便如烟花飘散,她和他之间已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了。  当他从驾驶座走下来,她清楚地听到自己咚咚的心跳声,这么多年了,她以为自己早已淡然,却束缚不了最真实的声音。  他还是那样,瘦瘦高高的个子。不,已有些不一样,他的脸多了一份世故的印记。见到她时,不是像她那般惊讶和惊喜。他说:“你好。”看不见的距离便“哗”地拉开了。她注意到,他穿精致的衬衫,笔直的西裤,一尘不染的
一  “飘飘,他过来了。”大二女生于诗曼一边急促地悄声招呼叶飘飘,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紧盯窗外。  透过初春毛白杨一树饱满的芽蕾,叶飘飘看到校草梁如枫正从小路一端走来。他穿一身卡其色运动装,双手插在裤袋里,步子悠闲,虽然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整个人仍散发出潇洒俊逸的气质。  直到他消失在小路尽头,于诗曼才恋恋不舍地收回目光,那神情痴迷又忧伤。  叶飘飘想,再过几天窗外白杨树就会长满稠密的叶子,到时,于诗
我现在相信“是你的就是你的”这句话,都想把此话当作信仰了。应该是二三年前,我看过《我是爱》,然后不知道怎么就把它lost了,片名、主演、情节等等全都遗忘。但我记得去往山里饭店的小路,蜿蜒上升;路边的香草、香葱和摇曳的小花;院子里树下摆着餐桌,斑驳的阳光洒在蓝花的桌布上……时不常我就想起来这一小段亮晃晃的片段,每想起一次,印象就更加强烈一次,而其它的内容就遗忘得更加彻底,我甚至不记得里面的菜式,那是
1.  老马抬头看着楼上大大的数字10,把手中的烟头扔在了地上,吐了口唾沫说:“这个10号楼还可真难找啊!”  我拿过他手中的广告纸看着地址,还好是一楼,我们就不用爬楼了。我按响了101室的门铃,好久都没人来开门。老马急躁地使劲在门上敲打了几下,愤懑地骂了一句。就在我们转身正欲离开之际,101的门突然开了。  老太太从门里探出来,她的头发花白,眼神有点不好使,挤着眼睛看了半天,才问:“请问是来租房
我一定要找到那位名叫见喜的姑娘,不,她现在已经是位老太婆了。  【壹】   他从一个陈旧的檀木首饰盒拿出一支发簪放在我的手里,咿咿呀呀,指指划划,却拼不出一句完整的话,看到他那着急的样子,伴着眼泪急速落下,心里一阵惊慌醒了。爷爷已经过世三年多,我经常梦见他,梦见他拿着发簪看着我,眼里饱含了期待。那个首饰盒就放在我的床头柜里,三年前我已看过,里面除了那支发簪,还有一封信,一张照片,照片是一位女子带
除夕夜那晚,中心广场有盛大的烟火晚会。她早早下了厨,又拉着他急急忙忙地出了门。“这么着急干吗啊?”他埋怨道。“去占位置呀,这么难得的烟火我可不能错过,快点快点!”她满心欢喜地想象着自己幸福地偎依在他温暖的怀里,享受一场无与伦比的烟火,忽的就笑了。  一路上,她不断用手机发微博,说说公交到哪个站了,心情有多美丽。此时此刻,关于幸福的遐想,在她心里,应是无比宏大的,似乎要全世界的人都来见证她的幸福,听
在最高的石阶儿上向四面望——荒凉凉的墓冢之间,我孤立无援的倒影就好比一位满载着罪与恻隐的王。  那是十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鼓着焦灼而繁盛西风的午后。流火般凛冽的天光穿过摇摇欲坠的椴树叶,用金线织密了悬浮在呼吸间的氤氲水气。我倚在被大片颓败植物淹没了的花藤旁用午餐,同时百无聊赖般拨弄起游戏于土壤之中的幼小昆虫来。湿乎乎的日光在手掌间纠缠,又随旋转的风落满整条臂膀,恍惚之间,整个宇宙都清亮起来了!  
一、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心理学把这种爱情中的人儿“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现象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即,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这是有关爱情的一种“怪”现象。  二、从众心理   从众性是人们与独立性相对立的一种意志品质,从众性强的人缺乏主见,易受暗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别人意见并付诸实行。  三、晕轮效应   这种强烈知
1.《魅力衍纸花语》  作者:[日]多香山,幂籁 著 田巧凤 译  出版: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名篇推荐:室内装饰居室工艺品  《魅力衍纸花语》是国内第一本引进版衍纸书,作品充满创意,涉及花、贺卡、礼物、饰品、小物件等多种事物,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用衍纸的形式表现出来。  本书有工具、纸、基本部件及制作技巧、作品图样及制作方法等内容的介绍,步骤简明细致,图示清晰易懂,让读者能更快上手制作并轻松做
脑海里渐渐浮现出那张她永远不会忘记的脸孔,不大的眼睛,有棱角的鼻子……那张脸上没有半点皱纹,在记忆中永远年轻。  她呆呆地坐在那个有些幽暗的书房里,假装自己完全不需要任何人照顾。垂垂老矣的身体已经不能支撑她一直都很紧绷的神经,她看着手背上皱起的纹路,时间的确在她身上造成了意想不到的改变。  女仆刚才的问话还在耳边,可是嘴巴却似乎无法马上给予一个准确的回答。“康斯坦先生前来拜访,他说他前天有跟你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