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PICU中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患儿的发作特点、病情严重程度和对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反应,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住院的不同年龄SVT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对不同药物的疗效观察。结果73例患儿,男53例(72.6%),女20例(27.4%);婴儿组(1个月
【机 构】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沈阳 110004;FederalMedicalCenterB/KUDU,JigawaState,Nigeria,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人民医院 123200,中国医科大学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PICU中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患儿的发作特点、病情严重程度和对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反应,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治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住院的不同年龄SVT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对不同药物的疗效观察。
结果73例患儿,男53例(72.6%),女20例(27.4%);婴儿组(1个月~1岁)31例(42.5%),幼儿组(1~3岁)15例(20.5%),年长儿组(3~14岁)27例(37.0%)。首发临床表现以发现心率增快36例(49.3%)、进乳差或拒乳12例(16.4%)、心悸心前区不适11例(15.1%)、伴发热咳嗽13例(17.8%)为主;进乳差或拒乳仅发生在婴儿组,幼儿组和年长儿组发现心率增快多于婴儿组,年长儿组自觉心悸或心前区不适者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18例(24.7%),心源性休克6例(8.2%)。婴儿组患儿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比例和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比例均显著高于幼儿组和年长儿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转律成功54例(74.0%),联合同步电复律成功6例(8.2%);转律未成功5例(6.8%),死亡4例(5.5%)。
结论PICU不同年龄SVT患儿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表现和心脏基础疾病不同;药物和同步电复律不能全部转律;可并发危及生命的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进步,但多数患者仍会面临复发、难治,是MM患者最终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发现,应用达雷木单抗(daratumumab,抗CD38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MM,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缓解率和延长其生存期,并且该药对复发难治MM或新诊断MM患者均有效。文章就达雷木单抗治疗MM的作用机制、疗效及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PSD-95抑制剂ZL006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的作用及其发病机制。方法选取7日龄健康Wistar新生大鼠(80只),随机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假手术组(20只)、手术组(即HIBD模型组40只)。将手术组又随机分为ZL006治疗组(采用ZL006 10 mg/kg进行腹腔注射,20只)与非治疗组(20只
目的分析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NICU收治的主要诊断为新生儿RDS的早产儿70例,采用LISA法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后随机分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组34例(无创高频通气+PHC)和非PHC组36例(无创高频通气),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机参数、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开奶日龄及住院天数。记录两组患
胆囊癌是一种高度恶性且预后极差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与及时根治性手术是可能治愈胆囊癌的唯一途径,然而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且早期症状与胆囊炎相近,大多数胆囊癌都是在发病晚期才被诊断,而且传统放化疗对于胆囊癌的治疗非常有限,对总体生存率影响不大。随着当前对于胆囊癌中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的日益完善,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治疗胆囊癌表现出了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和发展前景。文章综述了近些年在胆囊癌分子生物学研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与常规凝血试验(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s,CCTs)诊断创伤性凝血病(trauma-induced coagulopathy,TIC)的临床意义及TIC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住院的创伤患儿,按照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输血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胎龄<37周且出生体重<1 500 g的新生儿,根据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及未输血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住院期间疾病发生情况及治疗措施,并分析影响输血的危险因素。结果100例VLBWI,69例需输血治疗(输血组),31例未输血(非输血组)。首次输血多在生后1~4周,平均输注次数为6次
目的探究FilmArray检测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并进行卫生经济学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入住我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1 380例,部分患儿(FilmArray组)应用FilmArray检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其他患儿(对照组)应用呼吸道病毒7项抗原检测,金胶体法检测甲型流感、乙型流感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排除存在基础疾病者,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
目的归纳罹患坏死性肺炎(necrotizing pneumonia,NP)患儿经可弯曲支气管镜术治疗后胸部CT影像学特点及疾病转归,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4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66例NP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其中46例行可弯曲支气管镜术(观察组),与20例未行此术患儿(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6例患儿病初均出现肺实变,后期在实变影内
目的探讨miRNA-192靶向调控Wilms肿瘤蛋白1(WT1)在高糖诱导足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中的作用。方法以人肾小球足细胞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高糖组、阴性对照组、miRNA-192抑制组。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足细胞表面标志蛋白肾病蛋白(nephrin)、WT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qRT-PCR检
目的探讨自动巢式多重PCR系统检测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效果,了解佛山地区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PICU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采集鼻咽分泌物,运用自动巢式多重PCR检测腺病毒、冠状病毒(HKUl型、NL63型、229E型、0C43型)、人类偏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1亚型、H1-2009亚型、H3亚型)、乙型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