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人的乡愁,伊敏河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988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拉尔在公鸡型的中国版图的东北方,公鸡头的西北侧,临近俄蒙边界,是一座美丽的草原城市。
  虽然处于高寒地带,却没有丝毫影响她的美丽与温馨,海拉尔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夏季短暂,春秋季节不明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冬季过后,很快便春暖花开,然后就是草浪滚滚、百花盛开的夏季了。胡天八月即飞雪,海拉尔的无霜期不到九十天。每年八月下旬,海拉尔周围的草原就将进入枯草期,这时的草原又是另一番景象,像浩瀚的金色海洋。当第一场雪降下,一片洁白,银装素裹,原驰蜡象,变成了冰雪世界。
  伊敏河像一条无瑕的玉带围系在这座草原小城的腰间,用她那甘甜的乳汁滋养着两岸的人们。伴随着这座年轻城市成长起来的人,都对伊敏河怀有母亲般的深情和眷恋,都有着自己的伊敏河情结和故事。我作为一个老海拉尔人在这座城市生活工作了半个多世纪,在天命之年又移居在内蒙古首府生活。虽然居住在大城市,但是对故乡的思念却没有一丝的减少。每当回想起故乡海拉尔都会想起伊敏河,她是海拉尔人的骄傲,也是游子们的乡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穿城而过的伊敏河绝少人工雕琢,天然质朴的美丽深深地印在了老海拉尔人的心中。
  每年的四月中旬,是海拉尔伊敏河结束漫长冰封的冬季迎来开河的时候。每当开河时节到来,人们都像迎接重大节日一样,成群结队纷纷跑向河边,站在岸上,观看跑冰排的壮丽景象。亲临其境现场观看,和现在在电视上看,感觉真是有着天壤之别,太震撼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的海拉尔伊敏河的河水基本是满河床的。海拉尔还经常防洪,海拉尔郊区的哈克乡曾被海拉尔河淹过,由于伊敏河在海拉尔市郊汇入海拉尔河,所以,伊敏河的洪汛对海拉尔河及周边城镇的安全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每年开河,可根据冰排对河道的阻塞程度,分为文开和武开。假如冰排流泻顺畅,不用人为干预,那么,只观测就可以了,这叫文开。如果冰排流泻不畅,或堵塞桥涵,则需要人工爆破或飞机投弹,把大块的冰炸碎,排除堵塞,这叫武开。武开最吸引人的眼球,尤其是孩子们。当冰排被炸碎后,下泻的洪水如万马奔腾,裹挟着大小不一的巨大冰块,相互碰撞,翻滚咆哮而来,煞是壮观。可是一两天之后,这一切喧嚣便戛然而止。恬静下来的伊敏河变得碧波荡漾、鸥燕翻飞,一阵阵夹带着河水湿润清新气息的东南风,吹向这座美丽的草原城市。
  春天来了。
  春风吹绿了伊敏河两岸。护河的土堤坝坡上长满了小草和各种野花。野花的品种繁多,有野山菊、小罂粟花、牵牛花、山丹、黄花、百合等各色草本花卉。伴随着花草的芳香、蜂飞蝶绕、百灵鸣唱,河边汲水者、钓鱼人、洗衣妇、游泳的大人小孩络绎不绝。顿时,伊敏河边就变成了繁华的去处。
  由于海拉尔是盆地,上世纪五十年代时伊敏河水比较丰沛,流经海拉尔段的伊敏河是一条“地上河”。所谓地上河的意思就是流经海拉尔的河水高于地面。穿城而过的河流需要渡槽一样的堤坝,把河水托起来,以防泛滥成灾。当年海拉尔不但河两岸有堤坝,城南城北也有防洪堤。
  1966年7月16日,七十三岁高龄的毛主席畅游长江。全国各地掀起了游泳热,海拉尔也不例外。很多“旱鸭子”就是在这个时期学会游泳的。每年的“七一六”全国都像过节一样,举行纪念活动。中央各大媒体以醒目的通栏标题报导庆祝盛况,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也都会有组织地举行庆祝毛主席畅游长江纪念活动。庆祝的方式就是各单位像花车游行一样,抬上模型,打起横幅旗帜,浩浩荡荡游泳渡河。活动过后,热度不减,从早到晚,河里游泳的人不断。海拉尔虽然冬季漫长,可这个夏季人们却补足了阳光,一个个晒得黝黑。
  夏季的伊敏河是海拉尔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海拉尔的捣衣场景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不同的是海拉尔人洗衣的时间基本不在晚间,而是在白天。因为海拉尔地处高寒,昼夜温差大,夜间水凉,不适于洗衣。白天虽没万户,也是熙熙攘攘,人流不断。每天从早到晚都有人在河边洗衣服,河西的人要多于河东。那时人们洗衣都在一块大石头上,用一个木棒捶打,洗干净后就晾在河堤护坡的青草上,花色杂陈,像万国旗一样。
  每当端午节到来,人们都会起早上西山东山采艾蒿,然后来到伊敏河边沐脸濯足。
  爱好戏曲和音乐的人清晨或傍晚在河边吊嗓子,声音顺流而下,可以传出很远。在河堤上,情侣们成双结对牵手低声细语,爱好运动的人们穿着各色运动装在长跑。记得我在上小学时,学校曾开展了一项把首都北京作为目标的长跑活动。从海拉尔胜利小学出发,经海拉尔五中门前的马路,上中央桥的引桥,但是不过桥,围绕伊敏河大坝和南防洪堤再回到胜利小学西侧的马路上,形成一个闭环。这个活动计算里程,看谁先跑到北京。小学生们踊跃参加,争先恐后地跑。一时间,大坝上清晨和傍晚都是长跑的孩子们。
  在中央桥南引桥两侧和堤坝坡上都种植了杨树和松树,形成了桥畔绿化带。引桥北侧的树林叫“青年林”,南侧的叫“少年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几场秋雨之后,很快就飘起了雪花,海拉尔漫长的冬季到了。俄罗斯著名的歌曲《三套车》中唱道:“冰雪覆盖着伏尔加河,冰河上跑着三套车……”这也是冬季海拉尔伊敏河的真实写照。厚厚的积雪覆盖在伊敏河的冰层上,一片银白。海拉尔的冬季阴天并不多,艳阳高照,冰雪晶莹剔透,反射着日光,天显得格外的蓝。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大,空中产生细微的冰凌,经常在天空中出现日晕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天空中出现了多个太阳。其实就是太阳周围有一个大彩虹圈,在圈的对称两侧有两个或几个白色的大亮点,好像并排的三个或几个太阳。来往于河东河西的人们,为了抄近路,经常在冰河上行走,先是留下一串串脚印,几天不下雪就形成了小路,一场雪后,又是渺无人迹的雪原。当春天来临时,由于小路颜色深,所以河上的小路先融化。海拉尔市河西沿河的居民多数都吃伊敏河的水,冬季需要凿冰取水,在河上可以看到很多取水用的冰眼,白天凿开,夜间冻住。为了避免反复凿冰,人们会集中在一定时间取水,取水时排成了长队。因而冬季冰上提水也是伊敏河一景。时而也有牛车、马车、汽车从河面上经过。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冬季,海拉尔市政府在中央桥下围起了一个冰场,供市民们滑冰。河堤护坡是天然的滑雪场,孩子们拉上爬犁,穿上自制的滑雪板,爬上大坝,风驰电掣,顺势而下,脸蛋冻得通红,眉毛和露在外面的头发挂满了冰霜。尽管室外是摄氏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气,可孩子们身上却冒着热气。滑冰的青少年居多,那时人们非常爱好冰雪运动,滑冰、冰球、滑雪活动开展得很普遍,曾经在那时海拉尔上过中小学的人们对此都会有很深刻的记忆。
  海拉尔伊敏河上,在改革开放前只有四座桥,一座铁路桥,三座公路桥,其中一座公路桥是断桥。铁路桥是中东铁路的干线桥,在伊敏河汇入海拉尔河的入河口处。北大桥是日伪时期日本人修建的钢筋水泥结构的没有快慢车道人畜车混用的桥,这座桥在进入新世纪后又进行了改造。中央桥是日本人在一九四二年修建的,钢筋水泥结构,是连通海拉尔伊敏河两岸的主桥。中间是快车道,两旁是悬空的木栈桥人行道。上世纪末,进行了加宽改造,取消了木栈桥人行道,改为水泥人行道。断桥在海拉尔市南郊的伊敏河上。据说,这是一座日本人建造的钢筋水泥结构的公路桥,可通过坦克。在苏联红军进东北解放海拉尔时,日军为阻止苏联红军的进攻,炸斷了这座桥,尽管桥炸断了,可是也没能逃脱覆灭的下场。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海拉尔从几万人的小城,发展到今天拥有三十多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穿城而过的伊敏河上,已经有了各种风格的六座公路桥。白天桥上人车穿流不息,入夜桥上华灯四射、霓虹闪耀,宛若天宫。
  改革开放后,海拉尔伊敏河两岸的景观不断在变化。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流经海拉尔的伊敏河水流量逐渐小了,不再是地上河了。六十年代下半叶,流经海拉尔段的伊敏河就变成了大半河床有水了,到了七十年代河水就只有少半河床了。以后逐年减少,以至于成了涓涓细流。前些年几经治理,修建了橡胶拦河坝,夏季蓄水,在几座桥的景观带,宽阔的河面、飞翔的水鸟又得以重现。两岸又修建了观光栈桥,起动了亮化工程,高楼桥涵都纷纷亮了起来,一个五彩缤纷的夜海拉尔呈现在世人面前。
  流光易逝,记忆永恒。从海拉尔走出的人们怀念自己的家乡,难忘儿时的快乐,但是这种怀念和难忘都离不开美丽的伊敏河。
  海拉尔的伊敏河是我们的乡愁啊!
   责任编辑 冬至
其他文献
春  风邮寄去我的一枚亲吻,我站在时光的车辙里,等你的回信。也许是初融冰雪的一串呢喃,也许是春光串起的几朵笑靥,也许是春风翻开书卷抚摸过的文字,记忆的碎片折射着思念的光芒,在熠熠生辉。月光缠绕微风,分花拂柳,唤醒丛丛绿意。霜华流淌,层层丝露,悬于叶脉的迷宫中。深绿、浅绿、长绿、短绿,层层叠叠的生命,互相掩映着焕发着生机,莺啼柳浪,万千柳丝浅浅地撩拨着春天。  夏  云牧放着风,热得卷边的夏天粘在了
期刊
冬  1960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天总是阴沉着脸,整日不见太阳,空气中欲动非动、欲飘非飘、欲静非静地飘浮着一种灰白色的冰雾,地面上白毛风嘶嘶地吼叫着,卷起阵阵雪龙,翻江倒海似地旋转着,贴着地面闪电般地疾驰而过。  这是我全家人从山东到呼伦贝尔所经历的第一个寒冬,一来不知道酷寒的滋味,没有越冬经验,二来没有条件筹备越冬的物资。这个时候,还是物资计划供应时代,市场上是不能随意买到所需物资的,同时也没有
期刊
三十三年,高中同学第一次聚会。他是全班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人。他的席卡被安排在东道主杨晨虎的旁边。入座,大家把尊敬的目光投了过来。得知他上了一个月大学被劝退,有人感慨,有人唏嘘,有人调侃。  “你要是徐三金多好,那聚会就不需要每人出资五十元。这是徐三金分店。可惜,你是林三金!”  “他要是徐三金,市长都会赶过来!”  “徐三金,全国知名企业家!他向希望工程捐款一千万,向受灾人民献爱心三千万。这人特低
期刊
我曾在月下見过你,身着华服的姑娘  你站在敖包下望着远处的草原  不知在思念着谁  可你不知  再美的风景都不及你的一个回眸  我曾在天边见过你,身着短袍的姑娘  你穿梭在羊群中脸颊被烈日晒得通红  可你不知  丰收的喜悦都不及你眼中的点点星光  我曾在蒙古包里见过你,身披霞光的姑娘  你慈善地喂养着幼小生命  可你不知  脆弱的生命都不及你温柔的抚摸半分  直到我的半截身子埋进了土里  我才恍然
期刊
年关将至,各种骗术层出不穷。父亲担心单纯的佳秀上当受骗,每天在她上班之前总要叮嘱几句。  这天,佳秀正在上班的路上,手机骤然响起。她从手提袋里掏出来一瞧,是个陌生号码。想起早上临出门前,父亲再三叮嘱她:“最近骗子的手段越发高明,据说只要一接听他们打来的电话,手机上的支付宝密码就被他们知道了,绑在一起的银行卡里的钱也会不翼而飞。”佳秀立即把电话摁灭了。  到达单位后,手机又响了,佳秀从手提袋里摸出来
期刊
在呼伦湖,请忘掉良辰美景  忘掉青梅竹马,我的心  正以鸟的姿势飞翔  大兴安岭高高的屏障  挡不住我的翅膀  这两只迷途的鸟儿  沿着湖面低飞  芦苇,就是它的家乡  叶子黄了,风改变了家乡的模样  飞起来,让我仰视  让蓝天和碧水一色  飞起来,让明月照彻  2000平方公里的湖面  最好再高一点,让我能够看清  南方的花朵,北方的荒漠  我仰慕它们,两只鸟  越飞越快,陡立的双翅  如山峰直
期刊
海拉尔区哈克镇位于海拉尔东郊,距市区三十公里。无论是驾车出行,还是乘坐火车远行,人们会经常经过这个看似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子。如果不是特意停车观看,它在人们视线里总是一掠而过,甚至忽略了它的存在。然而,哈克镇的淳朴民风和一草一木随着岁月流逝,都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  哈克镇的地势和小气候环境都很有特点。在东北,一般村庄的地势在选择上都是依山傍水,背靠高山,面南而居,以抵挡来自西伯利亚寒流的侵袭。而哈克
期刊
院子里,又筑起高墙  阳光挡在门外,一些隐秘的叶子  躲在午后幽暗的注脚里  多一点,或者少一点,皆没有逗点  那时,我在窗边翻读一本旧书  关于生活中的细枝末节  我无法揣度。想起那一年  你站在树影里修理剪刀  那些长满秀发的树木在你手上  纷纷掉落——又一年  你站在树下微笑,树影婆娑  迟疑的手指伸过来。一把剃度的剪刀  在那个秋天背后隐隐作痛  直到那年冬天,树枝被岑寂的  大雪压断。你
期刊
辉河的天空  有如此多的飞鸟  以至于你扔起一块奶酪  它就再也不会落下  这些野鹤与天鹅  一生都在飞行中度过  它們没有万卷诗书的学识  却见过万里山海  为什么终究  还会返回这偏僻之地  我看见水底的云  优雅地缓缓地流过  碧绿色的水草  摇曳生姿  乌黑的蝌蚪  摇摆于石隙  鸟群们看见天上的水  凝结成雾影婆娑  彩色的浮萍划过  漫无目的  如果世间真有  不老的泉水  如果巴比伦
期刊
一起枯荣,一道寂灭  你的眼睛纯净,使我失去记忆  世间万物,恍若隔世  一群鸟掠过,一首诗潜逃  风吹不尽天空的忧伤  被疼痛惊醒  所有的叹息,所有的歌唱  冬的嗓子里  装不下千百万星辰  虽然天寒地冻  还是需要你的双子星座  一棵树与一棵树互道珍重  我已被流星的尾巴迷惑  仿佛死在墙角  卖火柴的小女孩  梦想一位受伤的少年  一朵落在小镇的玫瑰花  既然无处可逃  那就坐拥黑暗  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