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版集藏门道多

来源 :金融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e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洋酒和国酒在拍卖市场竞相争魁,一些有口皆碑的品牌名酒价格更是屡创新高,令人对酒品市场刮目相看,而中国酒文化也在中外名酒此起彼伏的高潮中,面临着新的嬗变。在名酒争奇斗艳之际,不被人们关注的酒版集藏温度也迅速上升,且成为了名酒收藏的一朵娇小玲珑的奇葩。
  那么什么是酒版呢?所谓酒版,顾名思义就是指酒的样板,也称酒样、酒伴、酒办,主要是酒厂按严格的比例将各种酒缩小成袖珍型,作为促销宣传、专家品鉴、客户品尝、收藏者收集而特意生产的微型瓶装酒。其在外观、材质、酒液、酒标上与原装的产品销售酒完全一样,通常瓶内装有20-50毫升的原酒。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们一般常见的酒瓶都是500毫升以上规格的,虽也有100毫升和250毫升等瓶装酒,但基本上均属于消费类产品。而近20年来在许多售卖洋酒的商号内,出现容量为20-50毫升的袖珍瓶装酒,即为酒版。
  酒版起初主要是生产商作为促销之途,但久而久之其小巧玲珑的模样令人爱不释手,也就吸引了不少集藏者的眼球,并纳入了集藏领域。目前不少厂家都会推出新产品的酒版和每年经典老品种的酒版,形成了集促销与收藏一体的藏品。
  收藏和投资酒版同样也有门道,必须根据集藏准则与酒版的特点,再结合市场发展趋势来把握,其重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酒版品牌至关重要
  每年世界上多如牛毛的酒厂会推出大量的酒版,从目前市面上出售的酒版看,绝大多数均属公认的品牌酒,如国外的拿破仑、人头马、波尔多、黑牌等,国内的则有茅台、五粮液和水井坊等。但由于近年来中高度酒市场竞争激烈,促销类酒版的数量与日俱增,一些并不属于名酒的酒版也大量出现,粗看酒版变得琳琅满目,实际上鱼目混珠者不乏其中。
  因此对于集藏者而言,收集范围虽然可以选择大些,但必须是名牌厂家的名酒酒版,同时要搞清楚所出品的酒版年份、数量和发行背景等,对那些名不见经传的酒版要格外谨慎,否则上当受骗的概率就相当高。当然,如果是投资酒版的话,则必须高度重视名牌酒版与品牌酒版的差别,一般来讲名牌酒版是投资的重点对象,尤其是那些酿造年代早、发行数量少的国际级酒版和国内纪念版酒版,其升值空间十分巨大。
  
  严格把关酒版形状
  市场上绝大多数酒版都是制造厂的原装产品(含合资厂),这些酒版基本上具有外形光洁、比例缩小严格、瓶底均匀、标贴整齐等特征,俨然就是一件常规产品的等比例微缩版。而酒版收藏的一个最基本标准,就是市场销售产品的微型浓缩版,其材质、商标、瓶盖等均一样,仅等比例缩小而已。
  值得留意的是,近年来发现个别品牌的酒版比例出现失调情况,如瓶底的玻璃层倾斜,盖子印制涂层色泽偏色及文字和字母略现模糊,这其中一些是假冒酒版,另一些显然是非原装酒版。鉴于这类酒版的身份可疑,笔者建议集藏者谨慎收藏,投资者则必须规避。
  
  原汁原味藏纳酒版
  酒版因小巧玲珑,收藏和投资就必须原封不动地保存,包括外包装盒也尽量不要丢弃,因为酒版的包装盒也与正常销售的大规格产品包装盒如出一辙,仅等比例缩小而已,因此是酒版收藏的一个组成部分。酒版保存的条件基本上与大规格酒无异,如高度酒要防止瓶内酒精挥发,因此购买后首先要拧紧瓶盖,然后放在低温润湿的环境内长期保存。至于葡萄酒和黃酒因长期保存会导致变质,因此存放条件更高,且时间不应该超过20年,也正是这一特点,藏界对葡萄酒和黄酒等难以长久储存的酒版并不十分提倡,收藏群体涉及者也不多。
  鉴于酒版集酒标、酒瓶和酒液于一体,并透出浓厚的酒文化,所以近年来深得集藏者的青睐,许多人将酒版的收藏融入欣赏、装饰和投资中,呈现出多元化的现玩特色。也难怪酒版已成为近十年来国内崛起的时髦藏品,其对中青年白领群体的诱惑力是非常大的,这些年来更是名酒类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
  
  新手入门
  
  先确定一个收藏目标
  喜欢白兰地的便要了解白兰地的来源、分类、出产国,甚至酒厂的历史,这样做除可按部就班外,更有线路可寻,不用盲头苍蝇一样到处乱买,由收藏家而变成“收买佬”。从保值角度说首推白兰地及威士忌。其他酒类在品种、价值上都较为次一点,所以收集人数不多。
  
  牌子、级数、用料、历史是购买关键
  购买酒版时,第一看牌子。有些牌子的酒版并非配合推广而制造,为推出而推出,数量太多,价格普通。大牌子酒版则一般限量制作。第二看酒的级数,XO当然比较珍贵。第三看用料,像水晶樽、瓷瓶都较玻璃瓶好。最好要看历史,年代久远的酒版,有时酒也挥发掉了,保存得越好,当然越有价值。
  
  四周搜罗,“革价”至上
  酒版没有太多的专柜,就算有,售价也十分参差。一些外国酒版更可能被抬至原价的十倍。因此,在买酒版时多逛几家店铺,或者上网查询一下价格,以免买了与本身价值不相符的货。
  
  留意封口,注意保养
  玩家教路说,不同年代的酒瓶,“封口”的手法均不相同,最久远的叫“包头”,稍后的叫“蝳盖”,两者均难得一见。较常见的是“螺丝盖”,收藏者宜在购买后立即拧紧瓶盖(因为酒瓶出厂时往往留有虚位),防止挥发。另外你可以用“收缩胶”包裹酒瓶,再以风筒吹干,这样做可以预防昆虫侵袭,又可防止发霉,一举两得。
其他文献
因为“有一个梦想”,他们充满激情;因为坚定的信念,他们执着前行;“有了商贷通,生意更轻松”,因为这句承诺,他们像蜜蜂一样“闭上嘴,迈开腿”,用眼光去关注从未被关注的人群,用脚步去丈量这个熟悉而陌生的市场……  短短的二十八个月,中国民生银行用一次次刷新纪录的数据,用一个个最具说服力的事实,逐步确立了“商贷通”在业界的品牌地位与良好口碑;两年零四个月,民生银行小微金融业务的发展有目共睹,其着力打造“
期刊
16家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在2010年年底的基础上有所增长,规模增长较多的公司除业绩较为稳健外,在新基金发行上均相当积极。    随着上半年市场风格表现出了一定的变化,2010年表现不佳的大盘股开始有所表现,而中小盘、创业板个股面临的调整压力较大,风格的转换导致了基金排名换班现象再次出现。市场如此表现不仅拖累了基金的业绩,也使得基金的资产整体规模出现缩水情况,但这并不妨碍个别基金公司在逆市中大显身
期刊
清晨,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静静洒落在这片逐渐繁忙起来的土地上。从北京阜成门地铁口走出的人群,以及从西二环主路上分流而来的车辆,匆匆汇入这条中国的“华尔街”——金融街……  此刻,位于金融街9号的北京农商银行新办公大楼19层的行长办公室里,该行行长王金山向《金融理财》记者讲述农商行近两年来发展与突破的点点滴滴。这位低调而不乏激情的银行高管,见证并亲历着农商行的变革与转型,在静默中蕴藏力量,在成长中满
期刊
私募最重要的是做好绝对收益,因此要想在“洗牌”中获得重生,私募必须找到那些凤毛麟角的优秀操盘人。资本与操盘高手的联姻,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垄断”。    各种迹象显示,目前整个私募行业让人心力交瘁,看不到希望。浓缩在这句话背后的,是产品低迷、发行困难、清盘频发、客户焦虑、管理人彷徨……  2011年以来私募界久被不幸笼罩。在恶劣的环境下,一些私募主动求变,欲借资源重组之力重获新生。只是大额资本与投资
期刊
从市场结构性机会和投资主题的把握角度出发,我们建议前期基金组合以“稳定增长+保障房投资主题”特征为核心,逐渐向“可选消费+周期”的配置转变。    在市场格局逐渐清晰的背景下,下半年整体操作可适当积极。初期基金组合可在股票型、混合型和债券型基金间进行平衡,或者以配置相对稳健的混合型基金为核心,同时辅以投资风格积极的品种适当参与。  随着估值修复和情绪向乐观化的转变,可逐渐提升组合高风险资产的比例,
期刊
此时若将投资房地产与买股票基金,尤其是指数类基金相提并论,许多读者一定会认为笔者可笑:如果于2005年前投资了房地产并持有至今,那么其回报大约是6至8倍,而A股市场留给大多数投资者的似乎只有道不尽的苦涩。别急,先请看下面这组数据:  甲系某公司发行的50指数基金,2005年6月6日,沪综指出现998.23这一历史性低点时,其当日净值为0.7619。2007年10月28日,沪综指创出6124.93这
期刊
通过合理配置公募基金的方式进行投资,既可以规避单一产品的风险,也可对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风险进行分散    众所周知,由于公募基金在股票配置上的仓位要求,造成了其无法完全规避系统性风险,因而公募基金是以追求相对回报为目标的,对基金经理而言,所管理的基金产品只需业绩超越其他基金经理即可,无须一定获得正收益。因此对于公募基金中的偏股型品种,在股市出现较大调整时,投资者即便购买到了市场上最牛的品种,很可
期刊
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不仅有“止损”的功夫,更有“止盈”的定力。投资成功了不自我骄傲,投资盈利了不自以为了不起,获利了结了不自我夸耀,保值增值了认为这是遵从价值规律的结果,投资成功后不再逞强而扩大投资。价值投资者知道,价值创造有国家政策、企业管理、产业工人的劳动贡献,价值实现是时间周期、资源禀赋、群体意识等规律“群”共同作用的结果。投资者如果能够享受价值规律的成果,就得知足知止,否则师老无
期刊
美国房地产市场目前并未具备实现趋势性好转的基础,任何的乐观信号都可能是昙花一现。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美国房市复苏的道路料将十分漫长。    从近期集中披露的相关数据来看,美国房地产市场似乎在“打摆子”:好于预期的住房开工数据激发起的乐观情绪尚未完全爆发,接踵而至的二手房销售数据就迅速泼上了一盆冷水。  美国商务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美国住房开工量折合年率达到62.9万套,环比大幅上
期刊
大学尚未毕业就加入寿险公司,后又“跨界”到IT行业,在网络兴起的浪潮中虽没有留下“成功”的足迹,但网络让她的视野更为开阔,并形成了保险与网络“联姻”的营销理念。在回归保险行业后,她带领一支年轻的团队,在网上通过写博客“晒”灵魂,向世人宣传着他们对保险的认识和理解……  她就是人保健康北京分公司第四营销服务部经理——刘彬。  “保险是人在未来生活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必需品,健康险则是一个基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