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煮靛法在羊毛染色中的应用

来源 :毛纺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ng_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靛蓝自古至今都是重要的还原染料,在人类染色文化史上占有突出地位。文章在学习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调研和实践体验,对高温煮靛法在羊毛染色中的应用进行梳理与总结。以葡萄糖为还原剂的染色实践表明,高温煮靛法可以满足羊毛40~85℃的染色适温要求,不仅上色率高、色牢度高、显色纯净鲜艳,还安全环保,具有可持续生态特征。研究认为,在崇尚自然、重视健康、追求时尚的当下,羊毛染色的高温煮靛法在纺织服装、纤维艺术等创新设计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开发应用空间。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及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类事故风险随之加大,不仅给劳动者个人与家庭造成极大痛苦,也给国家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引发不良社会影响甚至威胁社会安全、稳定
期刊
采用高乙烯基含量的丁苯橡胶与3种不同含乙烯基结构的单体(助剂)作为覆铜层压板的树脂基体,研究了不同含量的丁苯橡胶对3种不同体系覆铜层压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乙烯基苯(DVB)体系的覆铜层压板介电性能最佳,最小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分别达到3.33和0.002 4,同时吸水率最小为0.024%;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体系的覆铜层压板具有较高的玻璃化温度,最高可达248℃,同时弯曲强度最高为351 MPa。
操作规程,一般是指有关部门为保证本部门的生产、工作能够安全、稳定、有效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操作设备或办理业务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消防法》《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中对操作规程有明确规定。操作规程既是生产经营单位为保障安全生产,对重要岗位、关键环节、危险设备的操作规范和具体程序所作的规定,也是具体指导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准则,是作业人员的“规定动作”。
某起重用钢丝绳仅使用1个月就发生了早期断裂,采用宏观分析、微观分析、能谱分析、金相检验、力学性能试验等方法,对钢丝绳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丝绳受到严重的磨损和剪切挤压变形,并引起了温度升高造成组织变化,导致钢丝绳承载能力降低而失效;部分钢丝断裂后造成剩余的钢丝不足以支撑全部的承载力,最终导致钢丝绳断裂失效。
2020年10月27日12时30分,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许疃镇境内的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许疃煤矿(以下简称“许疃煤矿”)发生一起责任事故,造成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71.01万元.r
期刊
为了解决羊毛织物吸湿排汗性差以及活性染料轧染效果欠佳的问题,通过羟胺去除羊毛表面共价结合的脂质,并结合L-半胱氨酸对二硫键的重建对羊毛进行表面改性。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究了羟胺、L-半胱氨酸处理液浓度、pH值、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羊毛织物亲水性的影响,以及在最佳改性工艺下羊毛织物活性染料轧染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最佳改性工艺下的羊毛,其水滴铺展时间可达2 s,远小于未处理羊毛。最佳改性工艺为:羟胺用量7%(owf),氢氧化钠浓度16.7×10-2 mol/L,60℃处理50 min;L-
某镀锡板表面出现点状缺陷,采用宏观分析、微观分析、盐雾加速腐蚀分析、孔隙率分析等方法,对镀锡板表面点状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淬水槽中的锡污泥、空气尘埃及助熔剂中有机物的残留附着于镀锡板带钢表面,在过度沸腾的作用下嵌入镀层,吸收水分发生氧化后,最终生成镀锡板表面的点状缺陷。
为获得一种环保的保温材料制备方法,利用废旧涤纶短纤维和杨絮纤维共混,后经针刺工艺制备出高效保温的纤维毡。试验借助扫描电镜分析了杨絮纤维表面形貌与截面结构,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探究纤维质量比、涤纶短纤维的截面孔数和纤维毡面密度对纤维毡保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杨絮纤维具有类似棉纤维的天然中空结构,截面中空度高于棉纤维,使所制备的纤维毡具有优异的保温性能。纤维毡针刺工艺分析表明,纤维毡面密度对其保温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纤维质量比,废旧涤纶短纤维截面孔数影响最小。保暖性较佳的纤维毡原料成分为:6孔废旧涤纶短纤维,
近年来,各领域都在被互联网“赋能”,安全管理也不例外,一是传统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各项业务开展项目,譬如隐患排查、危险作业票办理等,能较好地借助信息化使之更加高效、便捷,
期刊
提出了一种圆环三角法进行尺寸稳定性评价,通过圆环三角试样沿底边开口后引起的顶角及两侧面平行度的变化对7050铝合金的尺寸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并将深冷处理与7050铝合金的固溶时效进行结合,探索了不同工艺对7050铝合金圆环三角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态圆环三角试样开口顶角角度和平行度变化最大,而固溶处理后时效处理前增加深冷处理圆环三角试样顶角角度和平行度变化最小。尺寸稳定性的变化结果与残余应力检测结果吻合,说明该方法能够从残余应力层面对尺寸稳定性进行有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