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老妈带女儿“粉”出境界

来源 :女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nling100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位高校古典文学的讲师;女儿是明星刘亦菲“骨灰级的粉丝”。
  女儿从《天龙八部》里认识这位“神仙姐姐”之后,整个人都变了。她的世界除了刘亦菲,还是刘亦菲。我和她爸爸在她心中俨然没有地位……我采取了各种办法,统统失败。
  一天,女儿偷拿了我们的钱,离家出走。我和她爸爸几乎疯狂地寻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后来,还是一位见多识广的警察提醒我们说:“今天一个大牌明星来我市,好多孩子都去追星了,你们要不要去瞅瞅?”
  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当时看到女儿的感受,我像疯了一样冲过去把女儿一把抱在怀里,哭个没完没了。从那天起,我才彻底反省自己从前对女儿的打骂教育。女儿早已经不是我手中那个“洋娃娃”了,她已经是一个心智健全的小大人了。
  老公对我说:“你干脆和女儿一起追星吧。你陪着她,我才放心。”
  所以,“追星”是我无可奈何的一个决定。但是我这个人有个倔脾气:做任何一件事情,要做就做到完美。既然我决定陪女儿追星,我就一定要追出点名堂来。
  女儿对我的“加盟”颇有质疑,她让我拿出点诚意来。于是,我去买了刘亦菲代言的品牌的衣服,开始用她代言的护肤品。我把女儿送刘亦菲的小饰品挂在手机和背包上,还在我的笔记本上都贴上刘亦菲的贴纸。我甚至还去买了一张海报贴在床头,并且信誓旦旦地跟女儿说:我打算重新蓄起长发,学“神仙姐姐”的清纯。我上网加入“粉丝群”,熟稔刘亦菲的生平经历……
  最先支持我的,居然是我的学生们。当我一身“亦菲迷”的行头走进教室的时候,课堂上静得出奇。我这门平时出席率最低的“唐诗宋词精读课”,渐渐人满为患,有些外系的学生居然站在走廊里听课。当然,我也会在课堂上和学生们讲讲古人怎么追星:
  唐朝,一位名叫魏万的年轻人为了追李白,从河南济源的王屋山下开始,追着李白满中国跑,终于在扬州追上李白。经好心人引荐,他得以和李白相见,粉丝激动得语无伦次,泪流满面。
  荆州有个叫葛清的人,是白居易的“骨灰级粉丝”。该人“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诗,凡三十余处”。他的后背上也刻上白居易诗句,而且还配了图画。为了追白居易,他体无完肤,人称“白舍人行诗图”。
  还有一个叫王昌龄的诗人,也是苦命。无论走到哪里,时不时会有人冲来扑通一跪,向他求诗。
  每当我先讲讲唐宋这些“文学明星”怎么被追,然后再布置学生回去攻读他们的作品时,学习效果就出奇得好。这个方法给了我启发:为什么不借着女儿对刘亦菲的痴迷,引导她去克服自己的一些弱项呢?
  女儿理工科成绩很好,文科一般,英语最差,我怎么逼她,她就是不爱背单词。有一天,我无意点开一个视频:刘亦菲的英语采访。看完之后,我心花怒放,拉来女儿再看一遍。
  “妈妈,我一个单词也听不懂。”女儿耸耸肩膀,“看来我要苦学英语了,为了茜茜(刘亦菲的昵称),我拼了……”
  女儿英语进步的速度让老师吓了一跳,家长会的时候我被邀请来介绍经验。我说我女儿对英语已经疯狂到某种地步,手心上全写着单词,边走路边背;家里所有的器具上都贴上了英文的标签;每天不背50个单词就不睡觉。家长们都啧啧称奇。班主任老师连忙给我使了一个眼色,我才把跟追星有关的话吞了下去。
  女儿说她长大了想做刘亦菲的经纪人。我挑战她:“明星经纪人是一个全能的商人,具备现代商业素养和经营能力,有专业的眼光,掌握多门外语,还要有好的人脉和资源,最重要的是要有高的情商,特别是危机公关能力。你这个动不动就发脾气的急性子,要不要改改?”
  从那以后,每逢女儿随着青春期的荷尔蒙想要任性发火的时候,我就说 “经纪人经纪人”。这句话真像“芝麻开门”一样好使,女儿马上软下来,做出一个职业性的微笑:“没关系,淡定,淡定。”
  女儿通过追星还学会了熟悉路况,自己骑车。学会和“亦菲迷”一起组织活动、学会了摄影和拍DV。最让我高兴的是,女儿学会了怎样合理利用时间,虽然我们“追星”很花时间,但是女儿从不耽误自己的学业,她的成绩很稳定,一直都在班级前三名。因为想让自己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经纪人,女儿努力地把情商大大提高了,她变得更阳光了,在班级有了很好的人缘。女儿跟我现在可亲了,动不动就拉着我去参加她们的女生活动,我可是唯一被“特批”参加她们小团体的家长,这些十几岁的女孩子都把我当做“哥儿们”,她们对我的接纳让我觉得自己真的还很年轻嘛。
  为了做个合格的“粉丝”,我也付出了很多。女儿去追星,我提前做好饭菜买好水,用保温桶拎着,开车送她到排队的地点。女儿在排队,我一手撑着遮阳伞,一手拿着《李白诗选》细细读来——大概没有追过星的家长不知道,排四五个小时的队都是很正常的。虽然我故意戴着墨镜,但还是属于粉丝迷中罕见的长者,许多娱乐记者就喜欢采访我这样的粉丝:
  “请问,您排队多久了?您觉得刘亦菲对您这一代的人来说也如此具有魅力么?”
  据女儿说,我很上镜头,也许哪天刘亦菲会注意到我,感动下还真给女儿一个向她献花的机会呢。
  这只是女儿遥远的梦想,但她真是以我这样的老妈为荣。看着别的“粉丝”饿着肚子排队,有些甚至中暑昏过去,女儿好感恩身边有一位随身携带中暑药的妈妈给她撑伞擦汗。
  有一次,我克服每月的不适,陪着女儿在雪地里排队3个小时。那天回家的路上,女儿说:“老妈,你升级成144级了。”
  我说:“144级是什么意思啊?”
  女儿说:“QQ最高等级是144级。你是极品老妈。”
  从此,我“144”的美名就传开了。我们城市的“亦菲迷”中,许多人都知道我是“144”。有时候,陪着女儿去追星,一个不认识的小女孩就会凑上来问我是不是“144”,我觉得好有成就感啊!遇到那些离家出走的“小粉丝”,我的劝告和帮助常常非常有效,好多粉丝的家长还对我千恩万谢呢。
  如今,我和女儿之间打手机,那叫一个有趣。
  “喂,你是老妈144么?”
  “打错了,我是119,正火着呢……”(责编/诗坤shikun01@163.com)
其他文献
宝贝还没出世,就被争抢“要照看”  都说女人十月怀胎是一件辛苦事儿,我却没感觉到。我孕期正好赶上俩爸俩妈都退休在家,一三五老爸老妈为我烹调可口饭菜,二四六公婆又忙着为我加营养餐。每天公主般的享受来自长辈们无微不至的呵护,这让我既幸福又感动。不过,感动之余我有些小压力,老爸老妈和公婆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我和未出生的孩子身上,这让我有些不能承受之重。  这不,爸爸早早就开始查阅古今文献,为他那未曾谋面的外
期刊
肠子都悔青了  当儿子付鑫上了中山大学分数线的消息传来后,一辈子生活在遂溪这个小县城的付家明,那可是相当地长脸了。由于没有更多关于填报志愿的信息,他便让儿子听从老师的意见。  在老师的指导下,付鑫填报了中大的工科类专业并顺利地被录取,高高兴兴上学去了。  开学后不久,付家明无意中跟一个同事聊起孩子上大学的事。同事知道他报的专业后,表示了极大的遗憾。他说:你家孩子那么高的分数,学个这样的专业,将来就
期刊
被“罢官”的公公爱摆谱  我和老公浩民是大学同学,当初和他走到一起,我看中的是他农家子弟的憨厚、朴实,而他欣赏的是我都市女孩的活泼、灵动,我们爱得纯洁、热烈,丝毫没有城乡差别、门第观念。  我父亲是省直机关厅级干部,母亲是一家文化单位负责人。当初,听我说找了一个农村男友,父亲倒没有干涉,只是提醒我,农村孩子负担重,亲戚多,将来你们结了婚,事情会很多。当时,我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对父亲的话不以为然。 
期刊
有久未见面的朋友问你,最近还好吗?  当然,一切都是熟悉而又寻常的:没有大喜大悲,没有爱恨纠缠,日子如水般蜿蜒流过,安静从容,波澜不惊。如此,便是很好吧。  有下雨的时候,也有天晴的时候;有开心的日子,也有郁闷的时光;有忙得顾不得喝水、上厕所都要小跑的日子,也有闲得在网上看遍当日所有八卦娱乐、然后逮着每一个认识的人胡乱聊天的时候;有时有点寂寞,有时有点疲惫;没有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也没有荡气回肠的
期刊
“祥林嫂”老妈让活泼女儿性情大变  魏淑芳今年48岁,北京人,1985年5月,她和相恋了3年的男友刘宏亮结婚,第二年有了女儿杉杉。  女儿8岁那年,丈夫有了外遇,魏淑芳无法接受这个现实,经常和丈夫吵闹,没想到,丈夫的心越走越远,婆婆也经常骂她是个“丧门星”,不如滚得远远的。1996年,魏淑芳无法忍受丈夫的绝情和婆婆的谩骂,终于离了婚。魏淑芳带着女儿搬了出来。  起初,同事还都对魏淑芳抱着同情的态度
期刊
相对于时下流行的“低成本女人”之说,我更主张女人能为梦想不计成本地活一次。  女人的魅力或许在于娇艳的面容、窈窕的身材、高雅的气质和丰富的内涵,而赋予这魅力灵魂的却是那感性意识里蛰伏于内心深处遥远而美丽的梦想。它或者镜花水月虚无飘渺,或者高不可攀远不可达,又或者是人生进程中一个接一个的目标,它总是以超现实的姿态矗立于你努力迈进的前方,仿佛触手可及却又遥不可测。正是因了这梦想的存在,才让女人增添了浪
期刊
我和老公是大学时候的校友,大学毕业后我们不满足于家乡小城一成不变的生活,携手去了南方发展。打拼了这么些年,我们俩积攒的工资合起来在那个城市却买不起一个卫生间。眼瞅着到了结婚的年龄,我们却因为没有房子不得不一次次推迟婚期。最后没有办法,在家里的再三催促下,我们只得回到了家乡的小城。  结婚后,他不满足于小城市的发展空间,在我怀孕4个多月的时候,他第二次收拾行囊奔赴我们曾经逃离的城市,我纵然再舍不得,
期刊
随着艺术品收藏、投资市场的日益火热,以及《寻宝》、《收藏秀》等节目的热播,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与此同时,产生的保管、运输、买卖、拍卖艺术品纠纷也层出不穷,甚至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但又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败诉。以下案例不能不让你有所警醒和防患。  拍来赝品,为何只能自食其果?  【案例】 2012年元月8日,李蕾在一场艺术品专题拍卖会上,一眼看中了一幅标明为明代某画家的名画,觉得画工
期刊
我最大的癖好就是不断地尝试没干过的事儿,整天翻着花样想去尝试新的东西。 不断地尝试,不断地丢弃,很少长时间去坚持做一件事情,有人管我们这类没长性的人称为“小半截子”。  最明显的案例体现在穿衣服上。几乎每天都要更换衣服,红配绿民族路线、黑白组合冷艳无敌、小混搭一不留神还搭出欧美风。每天上班之路成了我的秀场,且不说有多少双眼睛对我惊鸿一瞥,真的有一双眼睛还为我的百变精神买了单。我被一家女性服装的设计
期刊
从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与人为善、克己助人、言出必践一直是我的座右铭。所以,这些年来,几乎对于任何向我求助帮忙的亲友,我都会竭尽全力,一诺无辞的。当然,我不过是寻常普通的女子,能够帮助别人的大都是小事琐事:送没人接的学生回家,帮同事代两节课,帮朋友写篇征文,为遇到情感烦恼的女友排纷解难等等,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要花费点时间心血,可看着别人开心感谢,我自己也快乐满足。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