炽热的《向日葵》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c66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森特·威廉·凡·高是一位热情天真且非常具有个性的艺术家。尽管他只活到了三十七岁,但他为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尽管遭受了许多的痛苦,但他对艺术的热爱丝毫不减。他的艺术作品具有很高的精神价值和历史价值。凡·高一生画了900多幅油画,其中约有11幅绘制的是向日葵。绘有15朵向日葵的作品是最具代表性的,虽然画幅不大,但将凡·高的绘画表现和风格表达得淋漓尽致。文章通过对凡·高的生活背景和作品《向日葵》的分析来对凡·高的绘画风格進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向日葵》;凡·高;绘画风格
  凡·高是19世纪著名的荷兰画家,他的一生丰富而短暂,作为后印象派大师之一,凡·高没有接受过绘画方面的专业训练,他天生聪颖,性格敏感而易怒。在凡·高生前,他的画作看起来是不起眼的。他去世后,他的作品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赞誉。凡·高生前一直处于贫苦的状态。从凡·高绘画生涯的角度来看,他大约于1881年开始绘画,不久他就接触了印象派的作品,高更和鲁本斯等著名艺术家对他的绘画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凡·高对情感有着强烈的表现力,他善于用绚丽的色彩表达他对绘画的热情,是继印象派之后绘画界的重要创新者。绘有15朵向日葵的作品《向日葵》是凡·高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画面中向日葵金色花瓣热情地绽放,使整个画面充满耀眼的黄色,浓密的笔触使画面更加有雕塑感,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凡·高的油画艺术对之后的野兽派、表现主义以及抽象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凡·高的一生和《向日葵》的诞生
  凡·高绘画风格的产生离不开他的家庭和生活环境,在凡·高的一生中,所接触到的人和物都对他绘画风格的演变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凡·高生平
  凡·高出生在一个宗教世家,受过良好的教育。他有三个商人叔叔,还有一个堂兄从事绘画的工作。他的兄弟西奥在画廊里工作,并为他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这为凡·高踏上艺术之路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起初,凡·高不想当画家,想当一名绘画界的商人,在出售画作的过程中,他目睹了大量艺术品,逐渐提高了自我的艺术视野并积累了绘画知识。16岁那年他来到古皮尔艺术公司当学徒,六年的工作经验使凡·高接触了许多艺术大师的杰作,这些大师在凡·高的未来成长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1886年,凡·高来到巴黎,结识了一些早期的印象派画家,同时,他还接触了日本浮世绘的一些作品。1888年,由于受新的文学趋势的影响,他的绘画创作逐渐成熟。在这个阶段,他来到有金色阳光和绚丽色彩的阿尔勒,在那里他完成了许多画作,但同时他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精神世界逐渐开始崩溃。在1890年的一天,37岁的凡·高面对着金黄色的太阳在金色的麦田结束了他短暂而有价值的生命。在生命的短短37年中,即使处于精神错乱的状态,凡·高也以如火的热情创造了一个色彩鲜艳的世界。
  (二)《向日葵》的诞生
  《向日葵》的产生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1886年后,他接触到了巴黎印象派画家和日本浮世绘的绘画,因此他的眼界打开了,绘画时的颜色明亮了起来。凡·高认为,黄色是太阳的颜色,黄色是一个充满激情的颜色,易于表达情感和热情。黄色对他来说也有着特别的意义,黄色象征爱情,象征着凡·高对爱情的渴望。另一方面,就是凡·高对向日葵有着深深的喜爱。1886年,凡·高在巴黎开始了一段旅程,开始了他对色彩的追求之旅,他希望成为一名职业画家。凡·高获得弟弟的支持,开始专心投入到绘画中去。他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时非常高兴,阿尔勒南部的阳光与盛开在他房子附近的金色向日葵让他深受感动。凡·高深深着迷于夏末垂死的向日葵的颜色,画了许多和向日葵有关的静物画。当他的好朋友高更来他的家时,凡·高就画了许多向日葵来装饰他的房间。在此背景下,反映凡·高艺术风格的作品《向日葵》在1888年诞生了。凡·高在此绘制了许多著名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在色彩、技巧和情感方面都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绘有15朵插在花瓶中的向日葵的作品《向日葵》创作于有灿烂阳光的法国阿尔勒南部,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的45号展室。
  二、《向日葵》中体现的凡·高的绘画风格
  《向日葵》是凡·高在晚期绘制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凡·高的所有作品中,《向日葵》是极具有代表性的,它把凡·高的绘画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它甚至已经成为艺术史上的丰碑,向我们展示了一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世界。
  (一)明亮鲜艳的色调
  凡·高曾经说过:“我想用向日葵来装点我的工作室,用纯净或调和的黄色绘制在房间的墙上,然后用各种不同的蓝色进行装点,从最淡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让房子发光;我要给我画的这些画搭配上最精致的橙黄色画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色玻璃一样绚丽。”作为后印象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他十分重视画面上色彩的运用。
  在印象派画家毕沙罗的影响下,凡·高放弃了他以前的沉重绘画风格,并以最大的热情接受了色彩鲜艳的印象派的绘画方法,开始热衷于这种方法并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最恰当描述。在作画时,他开始使用让画面开始变亮的色彩,并使用纯度较高的颜色来绘制画面,创造出了非比寻常的色彩,使画面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在凡·高之前,没有画家能像他一样直接在画布上绘制红色、黄色和蓝色的原色以及橙色、绿色和紫色的中间色。在一系列高纯度色彩中,凡·高偏爱黄色,因为黄色是太阳的颜色,是光和热的象征。黄色使他欣喜若狂,黄色使他着迷。对于凡·高而言,黄色已不再是调色板上的普通颜料,它已成为激发他创作热情的力量。凡·高所画的《向日葵》以黄色为主要色调,高亮度和高纯度让他画面的对比度变得非常显著,从而产生了独特的装饰美。奥里埃在分析凡·高的技法时说:“他画作的颜色、材料与他的创作气质完美契合。他所有的作品都是跳跃、鲜艳和凶猛的。他作画时所使用的色彩令人难以置信,他是我认识的唯一一位能够用如此强烈的色彩描述事物的艺术家,在这种色彩下可以感觉到金属和宝石的闪光。”   凡·高非常喜欢颜色,喜欢那些鲜艳而又单调的颜色。凡高所展现的色彩特征与印象派画家的色彩有很大不同。在他早期的油画中,他喜爱棕色的色调,这原本是荷兰画派的特色,但他对色彩表达有极高的热情,于是他放弃了荷兰学派一贯的暗淡的特质,后来从印象派的影响里脱离了出来。凡·高的油画色彩明亮、简洁,富有表现力和张力。
  (二)畫面充满内涵,表现了独有的价值取向
  对于凡·高来说,生命的意义就是绘画。他将自己的爱和对生命的期望寄托在向日葵上,正如他本人所说:“我的心属意于向日葵。”向日葵给了凡·高力量和希望,见证了这位画家从学徒到大师的蜕变。向日葵的颜色是太阳的颜色,是生命的颜色。凡·高坚信明亮的黄色可以描绘他的内心世界,并给他带来创作的灵感。对他来说,黄色是太阳的光,是光和热的体现。明亮的黄色描绘了凡·高对向日葵的热爱,狂热的内心情绪也以独特的色彩爆发出来。向日葵被认为是“地面上的太阳”,凡·高认为它是充满希望的。在凡·高的眼里,他看到的一切对象都充满着一种生命力,是存在着压制和反压制关系的生命。
  他在绘画时,画他的所见所闻所感,他以自己的方式解释了自然,并试图用他的理解来表达他极其强烈的思想和感情。凡·高的很多作品都像火焰一般绚丽。他的绘画经验最直接地表现在色彩和笔法触上。凡·高相信颜色本身就能表达某种东西,凡·高对色彩精神表达的解放转向对色彩的主观使用,以传达他情感的个性之路。这幅有极其耀眼黄色的画作《向日葵》在凡·高35岁时诞生,每朵向日葵都像一团火,整个画像是燃烧在画布上的炽烈火焰。他本人说:“这是爱的最强光。”不断探索和更新色彩的表现方式,使他可以实现真实强烈的情感表达。他认为,色彩的表达与运用是完全可以得到解放的。
  (三)再现真实的情感
  凡·高在浪漫主义绘画的基础上,真正释放了情感的本质,并表达了强烈的主观参与感。在自由状态下,他将无法表达的情感转移到画布上,并用具有暗示性的色彩来表达最常见的绘画主题。
  凡·高绘制《向日葵》时表现出炽烈的情感。绘画是他表达情感并与世界交流的一种方式。凡·高在油画中表现自己,并表达了他炽热的内心世界。凡·高的一句话准确表达了他对艺术的追求:“我想用强烈的色彩来表达自己,而不是一丝不变地将眼前的事物准确地描绘出来。”他用最愉悦的艺术语言歌唱自己痛苦的内心。
  盛开的向日葵只有几个月的花期,就像凡·高的一生一样短暂而华丽,开花后就即将迎来生命的尽头。凡·高热烈的情感在画布上用色彩进行了诠释,正是由于这种热烈的情感,他创造了独特的《向日葵》。真正伟大的艺术是绘画的目的加上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语言和观念上的差异会给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带来麻烦,但是对美的追求和表达是无国界的。虽然《向日葵》只是一幅油画,但每个喜欢绘画的人都可以从中体验到凡·高创作时的热情。凡·高在绘画时利用有强烈对比的颜色来表达他的情感,这形成了他独有的绘画表达形式。
  三、结语
  凡·高是一个传奇的艺术家。他使用鲜明的色彩以及动感、连续、波浪状的笔触将自己的激情“钉”在画面上,来表达他真实的情感。他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将所描绘的对象视为他主观感受的媒介,来表达他自己内心独特的感受和激情。他看透了世界,看透了自己的生命,最终选择了在绝望中死去。凡·高的作品不仅表达了一个多彩的世界,还体现了他的真实感受。虽然凡·高在悲痛中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最基本的艺术观念、艺术创造力以及浓烈的色彩和笔触的张力仍将继续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后代。
  参考文献:
  [1]王静.浅析凡·高《向日葵》[J].华人时刊,2013(9).
  [2]韩子仲.凡·高为什么喜欢画向日葵[N].解放日报,2016-06-17(16).
  [3]孙琳.谈凡·高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运用和表现[J].集宁师专学报,2009(2).
  [4]王喜娜.向日葵的怒放:浅析凡·高[J].美与时代(下),2011(8).
  [5]郎崇.凡·高绘画艺术风格评析:以《向日葵》为例[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6).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20世纪以来,关于油画民族化风格的探索一直是画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杨斌先生是贵州省文联美术研究院的专职画家,他将油画创作植根于贵州本土,在表现语言上致力于民族化形式的新探索,他在创作中注重由特定的民族文化场域所形成的精神空间的表达,深化了民族题材油画的表达内涵。  关键词:贵州油画;杨斌;民族性;乡土情怀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贵州当代油画发展现状研究”(16FB08)阶
期刊
摘 要:艺术作品不是一种与社会脱节或与生活毫无联系的产物,也不是一种没有社会作用的独立的事物,艺术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生活现象的体现,是对生活高度提炼的表达。东汉的哲学家王充提倡美术反映现实,因而我们可以在古代遗留下来的画像石和画像砖当中感受到古代绘画具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蒋兆和是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其画作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与传播力,给人带来直观的感受,更利于大家去理解和吸收艺
期刊
摘 要:威尼斯画派,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发展出的画派。威尼斯画派的作品色彩斑斓明艳,楚楚动人。人性的欲望和俗世的欢愉在画家们的笔下,被描绘得富丽堂皇,贵气十足。画中的神祇融入了人间的红男绿女中,彼此平等交融,和谐共处。富足的经济、稳定的政局和宽松自由的安居乐业环境,是威尼斯画派应运而生的充足底气。  关键词: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委罗内塞;丁托列托;乔凡尼;乔尔乔内;提香  上帝随手撒下一把用五彩
期刊
摘 要:牛文娟的作品以宁静典雅的美学意境重新诠释晋唐山水的绘画传统,她对形色的绘画表现生发出适合当代人审美趣味与精神需求的山水新样式。笔者通过对牛文娟作品中绘画笔法、色法以及样态特征的分析,结合其艺术理念与诗文情感,阐述其工笔山水画的语言特色与内涵表现。  关键词:牛文娟;工笔山水画;语言;形色  2016年初秋,笔者与牛文娟相识在由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主办的“塞隆水泥库当代工笔、水墨青年艺术家系列提
期刊
摘 要: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张洹以身体为媒介的表达方式具有强烈的视觉和心理震撼力。他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艺术之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文章探寻了张洹艺术中的“生”与“重生”的概念,并围绕这两方面进行论述。任何艺术家都无法避开时代与环境的影响,对于张洹“生”的独特解读主要是围绕“生存”“生命”两个关键词入手,探寻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及在国外的历程。同时,其艺术的一个重要的转换过程即他归国之后对于“重
期刊
摘 要:在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不断开展的过程中,体现国家意志与民族精神的人物画创作,占据了重要地位,取得了骄人成果,同时也成为美术领域中重要的议题。在丰富多元的艺术环境中,画家们在面对各式内容题材的创作时,希望通过各自的艺术语言提升创作水平。在这一前提基础之上,文章通过对主题性人物画创作的思考,聚焦于当代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历史情境、思想情感等方面,展开对画家主体和艺术创作的深入
期刊
摘 要: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文人思想的绘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文人画这个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的职业画家所做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创始者,并称之为南宗之祖。宋代以前,中国绘画已经得到显著的发展,并出现了“关家山水”和“黄徐异体”的花鸟画。  关键词:文人画;徐熙;黄筌;“黄徐异体”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约萌芽于魏晋南
期刊
摘 要: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的花鸟画整体呈现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求发展求创新,大有工笔和写意结合的创作态势。这样的创作态势将持续引领艺术家创造更具时代感的花鸟画作品。  关键词: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当代花鸟画;意境;兼工带写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自第一届开始,对中国绘画艺术创作就起着引领的作用,它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美术展览,它的创作态势直接引领中国绘画的发展。第十三届全
期刊
摘 要:在油画风景写生中,瞬间之美是绘画主体对客观物象的主动性选择,是对风景的选取与暂停,同时也是主观情思寄情于景的切入,这一过程对绘画作品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意义。“取景”在油画风景写生中,也叫做构图安排,它不是绘画主体简单的一种物理性运动,它需要绘画主体主动选取,同时还要根据影响客观物象的内外部因素特征去把握。在外部因素方面,物象随光色变化而变化,展现出不同的色彩;在内部因素方面,绘画主体应从其
期刊
摘 要:唐勇力创作的中国画《新中国诞生》,是新时代体现中国气派、民族精神的主题性作品和近十年中国重大题材创作风潮中的典型案例。这幅巨制可以放到画家个人的探索历史中考察。往前追溯30年,它的学术线索脉络清晰。“敦煌之梦”系列的探索、工笔写意性的提出、线性素描的理论与实践,为《新中国诞生》的诞生奠定了基石。  关键词:唐勇力;《新中国诞生》;工笔写意性;线性素描  画家唐勇力历时三年,于2009年创作
期刊